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探讨(6篇)

高中地理教学探讨(6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教学法运用

摘要:就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当今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并创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是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造成一定的阻碍。要想提升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需要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导致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很多学生地理成绩偏低。学生没有掌握一定地理学习方式,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花费很多时间仍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文科知识就需要死记硬背,这一思想误区致使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失去了学习兴趣。此外,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致使地理课堂枯燥乏味,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度不高的原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2.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强化问题意识

有关学者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也就是矛盾,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遇到问题,在内心产生冲突,促使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在这一思考过程中,还能实现一定的创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不是十分积极,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思考,也不愿提出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求知欲[1]。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社会问题,或者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引入地理课堂中去,通过图像、录像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中去。例如,讲解“行星地球”有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银河系各个星球运动的科普短片,将学生带入这一情境中去,同时让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向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在为学生提出问题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思考和探讨。

2.2注重问题引导

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把握教材。在预习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预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的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当预习完毕后,学生有可能有些问题没能解决,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欲望。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①黄土高原的范围、地貌、形成特点②黄土高原都有哪些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带来哪些危害?怎样形成的?如何治理?对于治理提出一定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这一课知识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有一定新的发现,并且为接下来的探讨做好充分的准备。

2.3拓展问题范围

问题教学要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除了对教材中设计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外,还要对课改之前教材删除的内容充分了解,并能够按照高考的考纲开展教学,从而结合教学目标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扩展,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地球运动”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中包含着“昼夜时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特殊地点的地方时补充到课堂中去。如昼半球地方时为正午12:00,而夜半球的地方时为0:00,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6:00,黄昏线位下午18:00。对这一知识进行讲解时,补充提问了地球上两条日期分界线是什么?也就是180度经线和0点所处的经线位置。同时,教师在讲解“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时,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向学生提出太阳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对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进行描述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当时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分析后,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的知识面被拓宽,学生地理水平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令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善于在课前预习中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教材,进行问题拓展。

参考文献:

[1]尹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办法[J].新课程学习,2015,0(15):72-73.

[2]陈炜.“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5,0(8):34-35.

作者:郭酉妍 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中地图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高中教育是学生通往大学校园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高中地理学习是文科学生的难点之一。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往往受到思维限制,不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地理知识。因此,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具显得尤为重要,地图主要是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具象化,更加直观的展现各地理区域的不同,更好的开展地理教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它是语言和文字无法代替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对高中的地理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重要性

在高中的地理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感,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主要以书本为主,而地理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仅仅从文字和语言方面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加强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地图上,学生能够将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将书本中显得零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地理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不仅能够加深地理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地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角色

(一)地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特色

高中的地理教学是以书本为主,图像为辅的教学方式,除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之外,运用地图来更加系统性的整理和记忆地理知识。通过地图上的图象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也给学生提供了书本以外的大容量地理信息,在地图上,可以更加精简的理解地理知识,并通过地图展现出的地理区域的分布位置,相对应的快速解读地理课本中的知识。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地图的使用,能够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地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知识来源,图像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辅助学生区别各地理位置,在地图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出区域位置、地理环境等等情况。我国在新课改以前就已经实行文字与图像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地图在课堂上的使用比例还比较小。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大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比例,是新时代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加强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加强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对观看地理图形,了解基本的读图程序,锻炼学生的用图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解析能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图像的选用。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加强锻炼学生的选图能力,只有选择正确的地理图像,才能够快速的,准确无误的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分析来说,就要选用《中国的地形图》或者是《中国地形剖面图》,这样才能有效的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加深地理知识印象。

第二,培养学生的读图解析能力。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有许多的地理知识是需要运用图像分析才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要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图像上的不同标志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根据交通分布图,可以分析出实时的出行状况,道路分布等等,只要学会读懂地图上的标志,就能够将复杂的地理问题简单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止步不前,要敢于各抒己见,根据地理图像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同一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找到多种解决方式并用于分享,使地图的使用向更加深的方向发展。

(二)做好课堂地图使用笔记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地图笔记”,通过在地图上标注相应的语言文字,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地理图像的含义,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地理位置、拓展地理知识面,使文字、语言和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快的理解各种地理知识。地图能够确定书本中的各个地理事物,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下来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其特点,对学生进一步分析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帮助性作用,熟练的了解地图分布,会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空间地图,对于较困难的地理知识解析会相对的容易,对标注过的地理位置会深深的刻在脑海中,有利于解决疑难的地理问题。

(三)培养学生“一图多思”的能力

地图是具象化的地理文字语言,它能够加强地理位置和地理事物的联系,并能”准确的将有力条件从地图中提取出来;教师也要加强培养学生“一图多思”的能力,每一幅地图都代表着不同的地理语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由浅及深的思维空间能力的培养,并重视图与图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一张地图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包括地貌、地形、气候带等等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就要锻炼学生“一图多思”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是为学生能够系统性的总结分析地理知识打下基础,扎实的识图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也就是,从一幅地图中看出地貌,相应的联想到此处的气候或其他的地理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

结束语:

地图被称为“第二种地理语言”它是利用图像来更加形象的展现地理事物。因此,借助地图这一学习工具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将传统“重文轻图”模式转变为“一图多思”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发展高中学校的地理图文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晓娟.试析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J].环球人文地理,2015(2):170-170.

[2]李杰.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29):53-53.

[3]黄师刚.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126-126,241.

作者:胡成相

第三篇:高中地理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研究能力

摘要: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而言,高中学生要学会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这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地理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加强地理课堂的有效性,通过设置具体的实践活动,增加高中学生的实际操作项目,然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对于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积极地指导,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观察以及运用的能力,从而帮助高中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进步一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事物;研究能力

在高中地理地学习中,出现许多的地理事物,凡是地球上一切的自然物体以及人造物体都属于地理事物,例如地球上的陆地、大片的海洋、山川以及河湖等自然事物;人造事物如:公路、机场、铁路以及寺庙等。它们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每个事物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在高中阶段地理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才能将这些地理事物更好地运用在解答问题中,从而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较好地提高,因此地理教师要积极地在教学中,挖掘优秀地教学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事物的研究能力。

一、分析高中地理事物的特点

(一)地理事物综合性的特点

地理这门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综合性,具体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地理环境在组成要素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包括自然与人文的要素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相互影响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对于地理事物而言,它和地理现象不是彼此的孤立与静止的,如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处于水圈、岩石圈、大气圈以及生物圈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并不断地发展;对于自然地理的环境特征,也是在地球的运动中与水文、气候、土壤、地貌、植被以及动物等共同作用而存在着[1];再如人文环境的人口、聚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科技文化等,它们之间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中而合成的。因此各个地理事物之间在地球的环境中总是相互之间建立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得地理事物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二)地理事物的不可分割性

自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自然环境在不同地程度上受到深刻地影响,尤其是在今天人类活动的不断深化,地理环境深深地印下人类的活动烙印,如人类活动对气候、水文、土壤以及生物等所产生的影响,有的甚至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自然环境制约人类活动的发展,甚至惩罚人类这一严重的破坏行为,同时这也表明地理事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的特点,因此这就需要人们能够正确地处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能够形成密切的以及不可分割的联系体。

二、提高高中学生对地理事物研究能力的方法

(一)掌握地理事物的逻辑顺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事物的学习,教师需要学生按照它们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问题,同时要注意地理事物所具有的系统性以及层次性,如高中学生在分析四季更替原因时,正确地顺序是:首先从地球的自转以及公转开始分析原因,然后是分析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不变,再到赤道面以及公转轨道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二十三点五度),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南、北纬二十三点五度之间移动,最后才可以得出地表各地因为所接收的太阳光与热的不同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通过这样的逻辑顺序可以将问题分析得十分清晰,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分析的逻辑能力。

(二)学生要抓住地理事物的主要矛盾

进行分析影响事物的特征因素具有多面性,但是其中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因素,它就是形成地理事物特征的主要矛盾,因此在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时,需要在综合整体中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如对于农作物在地理范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高中学生首先要抓住气候这一主要因素,然后再分析农作物的分布规律方面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积温、降水以及蒸发等原因,从而把农作物分布的区域以及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的联系建立起来,从而使高中学生对这一问题能够更加科学地分析与掌握。

(三)需要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由于地理事物具有综合性,所以在认识地理事物时,也要注意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进而找出各个组成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与现象能够联系起来。如认识某地区自然地理的特征时,要全面地考虑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以及植被等要素特点;而认识某国人文地理的特征时,必须要注意其人口、民族、资源、工业、农业、交通、城市与文化等;在分析某一要素分布、运动的规律时,要充分考虑的影响就非常多,具体以河流水文特征为例进行分析,从地貌与气候、土壤与植被等自然因素开始,然后再从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加以分析,所以按照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这两个方面相结合,进而认识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帮助高中学生更好的认识以及分析地理事物,从而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好地提高。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种类繁多的地理事物进行,需要教师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能够根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地教学中,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需要学生具有综合的、全局的观念,在分析中进行综合,或者是先综合再分析等方法,关键在于高中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时,需要在空间、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的关系中把握知识点的内在关系,然后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去组织语言,从而达到对于地理事物的有效分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高中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以及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48-51.

[2]何晓艳:《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06-107.

[3]祁岩、何洁、吴刚:《基于考生水平表现标准评价对地理教学指导作用的探究》[J].《考试研究》,2014,06:25-37.

作者:文天虹 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的作用及地位探讨

【内容摘要】自然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是很大的一个版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性很有帮助。课本中自然地理内容的分布有着一些规律,自然地理的占比也有合理的设计。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前很有必要对于这些因素都进行分析,要明确自然地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让知识教学的效率有保障。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要点一般来说都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要点和日常生活也十分贴近。在进行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很有必要对于课本中这部分内容的分布规律、占比以及知识的特点展开剖析,这会让教师进一步明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且明确相应的教学方向,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一、把握自然地理在课本中分布的层次性

课本中自然地理内容的知识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层次性,知识间的关联十分紧密,知识的理解难度也会由浅入深的展开。教师在分析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时首先很有必要对于课本中这部分素材分布的层次性有良好把握,在此基础上再来从大的方向上制定教学方案,然后再来将方案进一步细化,让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地理内容分布的层次性,这会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理解这些知识要点,并且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良好构建。学生在了解了宏观的宇宙环境知识后,逐步接触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及其地球周边的宇宙环境,再接着熟悉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具体来说,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就是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研究某一区域内这些要素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的变化规律。人类再根据这些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这是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的基本轮廓,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几个基本层次。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层面对于这些内容有一个概念上的认识,这会给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应的知识打下好的基础,并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充分理解与吸收。

二、把握自然地理在课本中分布的比例

教师还要进一步把握这部分内容在课本中的分布比例,这也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整体来看,自然地理部分在课本中的占比是很大的,很多知识点都是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首先梳理这些内容,结合知识的分布方式、占比以及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这样才能够让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学生在知识的吸收上也会更容易。比如,《区域经济发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除了介绍我国经济地带和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及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多项工程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及工程建设造成的各种影响及对策等内容外,其他都是涉及自然地理内容,从现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分布来看,自然地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分布比例大。由此可知,自然地理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结合前面学生已经形成的对于自然地理的基本认识,以及已经具备的一些理论基础,来有针对性的理解与分析这些内容,这会让学过的理论知识的功效有所体现,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更容易得到良好构建。

三、加强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掌握

自然地理在高中课本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这部分内容并不太难,但是对于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视角和理论依据来说效用却非常明显。某种程度来说,自然地理知识是学生分析各种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托,也是学生在分析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时的基础。教师要加强对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有更好的掌握程度,这会让学生分析各类问题以及体会其他知识要点时都更顺畅。自然地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布较为合理,比较符合人类生产、生活实际,是根据人们的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的改变来编排的,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地理学的发展,引导了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用另一种眼光来认识世界。教师要把握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分布的层次性以及分布的一些一般规律,结合这些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在这样的基础上会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的知识的掌握更充分。

结语

自然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理论基础,让学生在分析和解答各类复杂问题时可以有的理论依据。教师要充分分析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的分布规律,把握这部分内容分布的特点,并且剖析出最为合适的自然地理知识的授课方式。这会促进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上更充分,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的吸收更透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基础更扎实,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以自然地理为依托更好的分析各类其他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莹.高中自然地理规律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易桂芳.高中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李宏伟.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

作者:吴进晋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方法应用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各地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导课方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艺术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法应用现状

所谓导课是指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使用各种方法将教学内容提起和引入,帮助学生瞬间产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印象,从而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中。但由于受到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制约,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对导课法缺乏了解,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没有任何铺垫,直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打击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而有些地理教师则在导入方法的选择上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课题材、内容落后于时展,或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相距甚远,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法应用原则

(一)结合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应用导课法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引入对教学材料的学习状态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导课法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教学内容具有紧密联系的导课材料,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二)启发学生思维

在导课应用上,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重要目标,切忌一开始就将主要内容透露给学生,而是要通过点、面的切入,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导入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必须根据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选用符合当代青少年与互联网时代充分接触的特点的导课方式,尽量使用能激起学生了解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的材料,不能选用与时展脱节、内容陈旧呆板的导课方式。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法应用手段

(一)复习导入法

高中地理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过程,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承前启后性,每一单元、每一个学习内容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巩固之前的学习效果、提出下一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采用在课堂正式教学之前对上一课内容进行复习的导课方法。例如,在对《月相和潮汐变化》这一节进行讲解之前,教师可适当提及上一节《月球和地月系》的相关内容,利用月球的自转引出月相的位置、形状、周期性变化等内容,增强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问题导入法

教师可在备课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计划,选取与教学内容具有紧密联系的故事、事件等,并在课堂上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学生描述这一事件、故事,在描述过程中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现象,但不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而是让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地理学习。

(三)多媒体导入法

当代的高中学生对各类电子产品和互联网手段了如指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课法应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的直观性和丰富性,将教学内容和相关课题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好奇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首先播放一段描绘亚马孙热带雨林壮丽自然景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充分领略亚马孙森林的自然之美,还可向学生播放与目前亚马孙森林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相关的视频,使学生产生想要了解如何予以开发和保护的欲望,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四)艺术导入法

高中地理教师可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利用诗歌、美术、音乐等表现形式,将地理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学习兴趣,通过艺术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在地球的日子里》,使学生产生对地球的初步了解和学习兴趣,并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四、结束语

导课式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导课方式,全面、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朱翠翠.试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J].中学政史地,2014,(12):30-31.

[2]盘志云.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问题[J].速读,2014.

作者:宋成城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内容比较庞大繁杂,可以学到很多丰富的内容。新课改对高中地理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是单一地了解风俗习惯、记住几个地名就可以。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增强培养地理读图能力。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如何学好地理、读懂图表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我国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对于培养高中生的读图能力没有系统的方式方法,所以学习地理知识效率不高。本文通过对高中生地理课读图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题能力培养对策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会经常用到地图,能够轻松地掌握地图上的国家位置对于高中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可以培养高中生提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使用地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且掌握教材知识,根据教材知识发散思维,独立学到新的地理知识,但是很多高中生还是死记硬背地学习,不能将地理知识和图形结合起来学习,学生会觉得地理学起来很吃力,从而厌烦学习地理。所以,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把读图作为高中地理考查和学习的重点,学校要重视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的培养方法,减少学生遇到陌生的地理图像产生盲目难以把握的状态,使高中学生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现状

在很多的地理老师的思想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就是内心对地图的某种感觉,学生自身觉得地理知识如果都学会,地理图表自然也就能看懂。很多高中地理老师会片面地认为,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得到提高就代表读图能力也提高,不用一味地把读图能力作为重点继续培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地理图像是地理知识的有效语言,它概括和表达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精神文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读图能力的认识不强,很难增长学生的地理知识。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与读图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学生通过地理图像可以了解浅层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发散思维获取深层知识,但是很多教师看不到这一点,往往会阻碍学生对深层知识的探索,学生的读图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高中生读图和记忆图像的能力培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学生要学会看图,从整个地图出发,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地图上各个大洲各个大洋进行认真的观察。老师要引导学生标记常见的图例,并且记住这些图例和所注文字,进行看图指导。在看图的同时,任何一个点或者一条线都要进行仔细认真的综合观察,从点、线、面全面感知地图上的任何一个区域,在地图上不仅能确认区域位置,还要对地理面貌、经济发展情况、人文活动等有所了解,让学生对一些统计图、分布图、景观图及地理联系图的概念性知识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有目的性地进行读图,知道地图的主要内容,通过地图上的标志确认海洋、山脉、陆地、河流、湖泊、城镇、交通线等;按照地图比例可以算出实际距离;对海底的坡度、地形、起伏、山脉等状况进行等高线的判断。在掌握这些的基础上可以记忆各种图像,以备其他问题出现时心中有图,有效地快速地进行判断。

(二)加强高中生学习地理分析地图的能力

读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地图上显示的信息,还存在一些隐藏的信息需要学生分析,学生需要对地图上直观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样便于学生对地理规律、成因要素和特征进行归纳,通过图中的文字、数据进行转化,结合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推理分析,使自己的图表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通过举一反三,遇上什么图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物种循环示意图,可以从地壳循环的角度、生态系统循环的角度、海陆变化的角度分析,发散学生的思维,发现很多问题并且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加强高中生学习地理绘图的能力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提高的体现是绘图能力,因为绘图是在理解和解决问题之后的产物。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素材,填充地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填充地图的实操训练,让学生应用自己所学习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绘制地图,不仅可以巩固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学生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自然会了解地图的由来,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和积极性,老师可以让学生画一些地理示意图或者轮廓图,发散高中生的读图思维。比如在学习亚洲的地理知识时,让学生画出几个亚洲代表性的物体,了解亚洲地理地貌,这样发散思维地绘图,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是我国高考的一项重要学科,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地理读图能力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学生会用于绘图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终身受用,无论以后旅游、从事建筑方面或者是服装设计行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教学的基础内容,高中老师必须注重地理课堂上的读图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利用好的方法进行读图,在读图的过程中学生才会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且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李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训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韦毅.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学周刊:B,2012,(6):28-28.

[4]赵晓寒.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学周刊C版,2014,(12):184-184.

作者:程耀升 单位:重庆市江津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