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问题导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维,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分析了“问题导学”的含义、特征,探究了“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应用策略,尝试了对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地理新课标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转变地理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当前,学生学习主动性差,问题意识不强,地理思维能力欠缺,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思维,为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维。问题导学不仅能盘活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探究、解决、表达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导学的含义

“问题导学”是指以问题学习为主线,在学生进行充分自主学习,发现生成问题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开展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导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思维,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式。“问题导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教学以问题为主线。

课堂教学围绕问题展开,以问题呈现为发端,以问题分析为重点,以问题解决为标志。这里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设置的问题串,也可以是学生合作探究后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

(二)教学以导学为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讲授者,是智慧的引导者,参与者。导学的是学生自主合作试图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导学的过程可以是生本联导、生生互导、师生相导。

(三)以“学”为中心。

问题导学追求的是“学”为中心的课堂。在课堂中,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分享者、质疑者,探究者和引导者,改变了师生之间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里的“学”,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包括教师的学习与专业成长。

二、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问题导学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规律和过程。

高中地理学习更强调基本原理、规律、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学习。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涉及的知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基本原理)、地球的运动(基本规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基本规律)、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过程(基本过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季风环流(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抽象,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透,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推理。问题导学转变了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更多体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问题生成、合作探究、生生互导和师生相导,促进了学生学习途径的多元化,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

(二)地理教材为问题导学的实施提供了空间。

问题导学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需求,问题的生成,而且使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教材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非常适合问题导学型课堂的构建。以湘教版教材为例,教材的正文主要呈现了地理原理、规律和过程的结论,在非正文部分设置的阅读,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拓展性的地理资料、地理事实或重大地理事件,设置的“思考”“、探究”“、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思路。如: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节,让学生用地球仪或小球作为地球仪的模型,手电筒作为太阳,来探究世界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既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问题的生成,为课堂教学提供素材。

(三)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问题导学的视野下,笔者尝试构建了问题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升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1.问题引领

问题引领能够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的矛盾,促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的构建。操作方法是: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和自学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交流、质疑而形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重构问题,再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行小组分配,并提出任务要求。此环节的实施,优质问题是关键,自主学习是基础,必须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这种自主学习不是传统课堂上自习和预习,是有规划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并进行评价。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让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见解和疑惑,提高地理思维和地理学习水平。操作方法是:小组通过学习任务单,明确本组需探究的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和自己掌握的素材全员参与探究,并最终形成结论。本环节的实施,教师要及时巡视、与小组互动,参与小组的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小组的结论、并规范小组的表达。小组内部要做好分工,注意合作的品质。

3.展示交流

针对“问题”的展示交流,可以减少重复、耗时和无趣的不良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操作方法是:各小组依次以不同的形式对所分配的任务进行展示,要求展示交流要有依据,有结论。展示过程中,小组之间要进行评价、质疑,争辩,教师要巡视展示内容,甄别对错,挖掘典型问题和学生的思维亮点,并进行及时点评,对小组合作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导学。此环节的实施,一方面要注意“展”与“示”的实效性。展示往往出现“展”少“示”多的问题,所以,在展示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示”地理问题、数据和结论,而且要引导学生“展”思考过程,蕴含的地理学科思想和探究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新问题的生成。由“示”及“展”是展示的追求,有新问题的生成才是更有生命的课堂,要激发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争辩和质疑。

4.总结提升

课堂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内容散乱的感觉,因此,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课堂探究解决的问题进行知识的、思路的梳理,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思路梳理,也可以是对所有问题的整合,通过对所解决的问题进行二次建构,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再生新疑。“问题导学”型课堂是一种学本课堂,与传统课堂有很大的差异,不仅能改变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转变了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改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思维。问题导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要与地理学科特性紧密结合起来“,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俊英.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2]韩立福“.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的新方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3(01A).

[3]肖增英,薛红霞.山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系统审视与精细构建[J].中小学管理,2012,07.

[4]薛红霞.由“示”及“展”:提升“问题导学”的品质[J].中小学管理,2012,07.

[5]雷方圆“.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5,11.

作者:李玉林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沁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