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语文教学实用性和审美性

大学语文教学实用性和审美性

【内容摘要】警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要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更要弘扬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要切合警察培养目标,既重视大学语文工具性的特征,又注重大学语文的审美性教育,通过对学员阅读理解、言语表达、公安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员应试及从警能力;通过对学员的审美教育,使其坚定政治信念,拥有健康心理,提高执法能力。

【关键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实用性;审美性

大学语文作为全日制高校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为一年级大学生普遍开设,这也是世界各国很多大学沿习的通例。显然大学语文对于大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不可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了遏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至上、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腐蚀,民族文化素质的培养应是大学为新生筑牢的第一道精神堡垒,作为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者,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应当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由于不同高校办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有差异,大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普通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与公安类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存在差异,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不能突出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虽然遇到的教学问题中存在共性,但是不能完全等同,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有其特性。

一、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

虽然大学语文被列入《公安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中,但是在公安院校的学科地位不高、在突出实用性、专业性的公安院校教学体系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此课程认识模糊,学习兴趣不大等问题羁绊着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要结合公安教学实际,不能一味借用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公安专业特色,与公安工作相结合,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高级公安人才为目标。因此,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特点。

(一)具有公安专业课程引入的先导性。

公安专业的学习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基础能力,以上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专业课学得深不深。大学语文教学通过对优秀篇章的分析,对句法结构的剖析,对思维定势的突破,对语言表述和写作方法的训练,为学生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国语言,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对大学生来说,能产生提高其专业学习效果的作用。

(二)具有警察执法能力培养的推动性。

提高公安人才素质,使学员入警后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达到文明执法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人文精神培育的使命。将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和品格这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与公安专业相联系,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确定正确的价值标准,树立坚定的政治目标。优秀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美感和享受,陶冶性情,塑造心灵,分清世间善恶美丑,推动文明执法能力的形成。

二、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大学语文》课对公安院校的学员而言,像一块“弃之不可,食之无味”的“鸡肋”。不管以前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前去上课的学员普遍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一些学员甚至公开质疑其作用和开设的必要性。在很多公安院校,它正被一再压缩课时,为专业课“让路”。如果单纯按照传统语文的授课方式,就会使其成为中学语文的延续,降低学员的学习兴趣。大学语文与其他公安课程相比,既比不上《公安应用写作》、《公安口才学》等有立竿见影的使用价值;也比不上同样是公共基础课的英语、计算机等有过级获取学位的压力,大学语文所获得的知识是抽象的,模糊的,说不上对今后的公安工作有什么具体的作用,这是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公安特色和今后学员的工作实际,突出大学语文的实用点。

(一)公安课程考试点。

大学语文教学为公安应用写作、申论等课程的考试提供应用文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诸多必备能力的基础。大学语文通过古代应用文名篇的鉴赏学习,潜移默化地指导公安应用文写作。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过秦论》等古代公牍文、论说文以独树一帜的思维、严密精巧的结构、简练深刻的语言,成为后人效仿学习的典范。大学语文所选篇目都是经过历史积淀的大家名篇,通过广泛阅读及课后的拓展训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加系统完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大学语文教学通过对优秀文本的解读及对公安实践问题的分析,引导学员进行分析概括,凝练成有深度、有广度的结论。譬如《史记》中秦始皇游会稽,刘邦、项羽见之都各有感慨。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二人均有窥伺帝位的野心,通过分析二人的语言,是否可以概括出项羽和刘邦的性格,以及预示着两人最终一个称王,一个自刎的结局呢?学生在讨论中才能提高了分析概括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的成果,大学语文教学通过对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作出多种假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思维向四面八方扩展,探讨处理问题的多种方法。大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读的层面,更注重学员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原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仿写、改写、续写,文学评论、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不断激发学员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综合能力的表现,如对《十五从军征》中老兵八十岁返乡,面对家徒四壁、孤身一人的现实,怎样发挥想象对他十五岁离家到八十回乡的人生历程进行续写,可以锻炼学员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可见,大学语文教学涵盖了公安课程的基础考点,而大学语文培养的上述能力不是简单做几套题就能掌握的,它是通过32学时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整合学员多年储备的各方面知识而最终具备的,可以说,它的实用性作用于公安课程考点之中。

(二)公安文学创作点。

公安工作是带有一定神秘感的职业,同时又是一项闪烁着光环的职业。人民警察忠诚智勇的精神需要发扬、英雄事迹需要传播、警界英模需要学习,而这一切都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不论是文学作品、先进事迹报告、广播电视新闻哪种形式,都需要作者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大学语文教学中选取的公案小说、传承的英勇精神,对公安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可资借鉴的创作手法。

三、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性

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突出实用性,其教学成果更快,更明显。而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却是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它会渗透到学员的思维及行动中,不能立竿见影。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的思想概括、文章体裁的辨析到文学史料的背景分析、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均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忽视了大学语文学科的独立性及其内在价值,破坏了其本身的美学意蕴,就会扼杀学员的学习兴趣,导致大学语文课教学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状况,大学语文教学在贴近公安工作的同时,要还原学科本色,立足审美教育,着力塑造大学生美的心灵,提升学员对美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美的创造力。

(一)引导学员感受美。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面对浩瀚的文学海洋,大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音律美、结构美、意境美。《诗经》中的诗运用大量的叠字来摹声、状物、绘形,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如“关关雎鸠”、“风雨潇潇”、“忧心忡忡”、“悠悠我心”等,《诗经》中还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如“参差”、“窈窕”等,增加了诗歌节奏韵律的和谐优美。《史记垓下之围》中结构安排巧妙,由“霸王别姬”、“东城快战”、“自刎乌江”等小故事组成,各段相互独立又连缀成篇,读后不仅让人掩卷深思。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于平凡中见新颖,用华美的文采创造出诗化的境界。

(二)激发学员创造美。

在加强培养各公安院校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要提高他们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不断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内容的美感悟,对音律美、结构美、意境美的鉴赏,转化为自身对美的理解,在公安工作中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去执法办案,用美的心灵、美的思想去体恤贫弱。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变简单粗暴的执法行为,做到文明执法。

四、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要将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融合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实用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实用性是基础,是求真;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员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实用性,又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一)实用性是手段,是介质;审美性是目的,是归宿。

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性质决定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实用性,要通过大学语文课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公安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为公安工作培养能力。文学是人学,还是人心之学,它表现着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它对学员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培养必要的管理、应变能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更深层面来说,大学语文是要通过文学作品,塑造学员美的心灵,提升学员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丰富精神世界,品味人生之美。

(二)实用性与审美性相辅相成,彼此融合。

大学语文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不应是排斥的关系,而应是相融共生的。实用性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外在表现,对美的发现与追求渗透在每个人思想深处,从而在公安工作及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尊严与使命感、人的权利与责任、人的理想与品格、人的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的深层品质,大学语文教学应在平衡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发挥它关注人格塑造,确立正确价值标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周玲.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

[3]殷相印.审美视阈中的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

[4]王柬.“有趣”与“有用”———解开大学语文困局的两把钥匙[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邓文华.大学语文教学与公安队伍建设的关联性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

作者:张婧 单位:吉林警察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