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材建设大学语文论文

高校教材建设大学语文论文

一、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版本鱼龙混杂目前,用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至少有100种以上。大学语文教材鱼龙混杂。在全国各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中玉和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使用范围最广。

(二)注重语文学科的共性而忽略了专业特性为了考核的统一性,很多教师使用同一个授课计划,即使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没有根据专业特点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商务英语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学生为例,前者应当探寻语言学习的共性和规律,后者应当侧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内容的讲解和设置应该有很大区别,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没有差异。

(三)教材选文编排不合理经过对部分教材的研究发现,现行教材所选用的文章与中学语文教材的重复极高。大学生无论在年龄层次还是理解能力或是情感需求方面都不同于中学生,他们需要更多新鲜的内容来引发学习兴趣。书本知识老化,使得大学语文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同时,在选文上,大多数教材以中国文学史为线索,选文厚古薄今,缺乏时代感,又或厚中薄外,盲目排外。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语文》地位尴尬首先,大学语文课程一般只有36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大学语文在高校只是选修课,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教师水平上来看,其边缘地位显而易见。再次,学生学了多年的语文,已经对大学语文失去了兴趣,这使得大学语文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在很多学校,大学语文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学生整天忙于专业、计算机、外语等课程,自然对大学语文无暇兼顾了。

(二)传统模式严重束缚了大学语文教材的创新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结构上,都是以单元或模块的形式出现的。这些教材要么以文学体裁为单元,要么以主题为模块,又或者按照文学发展的时间来编排,千篇一律,毫无创意。

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大学语文的定位,合理开设语文课程教育部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从中可以得出,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以人文性为核心,同时发挥其工具性。朱玲也在《谈大学语文的定位》中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其一,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提高欣赏水平;其二,深化汉语母语教育,提升表达能力;其三,强化语文教育的情感培养和人生引导作用,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中的基础性地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开设语文课程。

(二)教材与专业相结合,创新教材编写体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语文教材与专业相结合是必然的,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也有利于专业的创新。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人才,但如果各专业的学生只专注自己的专业,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在笔者看来,按照时展顺序来编排选文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和心理习惯,应根据专业需要恰当搭配选文,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深刻体会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而应用文包括的内容相对较多,有财经文书、日常文书、事务文书等,笔者认为每个专业所需的应用文体是不同的,比如财经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财经应用文体,其他专业的学生就没有这个需要了。因此,各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出本专业需要学习的应用文体,由教师重点指导。而对于其他跟专业差距较大的应用文体,学生可以自学,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邓洁莹单位:泉州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