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经济发展因子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因子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要综合各方面影响来对湖北省17个市(地区)的农村经济进行准确的描述,必须构建合适的指标体系。结合前人研究,依据全面性、整合性、代表陛和数据易获得性等原则设计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4个农村经济指标建立如下指标体系:常用耕地面积(千hm)、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kW)、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墨(kg/hm)、农村人均用电量置(kW•h)、有效灌溉面积(千hm)、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hm2)、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蜀(亿元)、农林水利一般性预算支出(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墨(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支出墨。(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H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置,(亿元)、医院卫生院总床位数蜀(张)。

2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当前,对经济发展业绩评价的相关研究已经趋于成熟J,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DEA方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等)两大类。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即因子),以提取原有指标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当因子载荷阵结构不够简化时,可以通过因子旋转使因子具有更为鲜明的实际意义,同时使用因子得分函数对样本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排序。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X=AF+(1)式中,X=(x,X2,,X),为原指标;F=(F,F,,F),为的公共因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为特殊因子。通常使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方法,其特点在于可以用方差贡献值衡量第i个公因子的重要程度。因子分析步骤:①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仍记为;②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③解特征方程IR—AEl=0,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当累计贡献率不少于85%时,取前k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m个指标,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④对A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变换;⑤对主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如需进行排序,则计算各个主因子的得分F:,以贡献率为权重,对加权计算综合因子得分。

2.1数据分析过程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指标间不同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的巴特利球度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输出分析结果知KMO值为0.581,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可知KMO值偏小,但是巴特利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为263.957,相应的概率值为0.000<0.05,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着明显差异,各变量相关性大,综合考虑原有变量还是适宜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样本标准化数据建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其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前4个特征值及其贡献率见。,前4个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5.418%,已集中体现了原始数据绝大部分信息,因而提取4个公共因子是可行的,达到了化简与降维的目的。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明,各因子的含义不够突出。为此采用方差最大(VARMAX)正交旋转变换,使各变量在某些因子上产生较高载荷,而在其余因子上载荷较小,从而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2.2因子命名及解释

根据,第1个主因子在指标置、置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主要体现了各地区在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等自然因素方面的不同比较,可概括为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第2个主因子具有较大载荷,可概括为农村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因子;第3个主因子具有较大载荷,可概括为农村富裕水平因子;第4个主因子在、墨上具有较大载荷,可概括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因子。

2.3各市(地区)综合得分计算

依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计算17个市(地区)的4个主因子得分F、、和,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再以4个主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分值,综合得分公式为:F=0.5498Fl+0.2088F2+0.1561F3+0.0853F4(2)运用该公式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分值,可以排序出2008年湖北省l7个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竞争力水平。

3结果与分析

3.12008年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经济因子排序结果,只有荆州市、襄樊市、武汉市、荆门市、黄冈市、宜昌市和孝感市总得分F>0,其他10市(地区)得分在0分以下。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差异,得分最高的荆州市与得分最低的黄石市分值相差2分左右。荆州市、襄樊市、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传统的农业强市,其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而作为湖北省省直管市的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得分却都在10名开外,它们的农业生产主要局限于自然资源的不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它们的耕地面积等自然资源指标排名都很靠后(仅高于鄂州市和神农架林区)。总体来看,湖北省大部分市(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都还处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之下,这样的排名结果也和湖北省现实意义上的农业经济发展相吻合。

3.22008年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排序对于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而言,总的排名和最终综合得分排名变化不大。荆州市、襄樊市、孝感市依靠自己较突出的常用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指标,得分领先其他市(地区),而鄂州市、神农架林区、黄石市排名最后3位。其中荆州市的这4项指标值均排名湖北省第1,其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得分第1,与实际情况一致。

3.32008年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因子排序武汉市、宜昌市、黄冈市在农村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因子得分方面表现突出,孝感市、天门市、仙桃市则表现不佳。武汉在农林水利一般性预算支出、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医院卫生院总床位数上名列前矛,这与武汉作为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相呼应。宜昌作为水利之都,其在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黄石市在农村人均用电量方面都领先其他市(地区)。

3.42OO8年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农业现代化因子排序武汉市、荆门市以及仙桃市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支出等指标上有好的表现,这些地区的农民富裕程度较高。以武汉市为例,省会城市周边的拉动效应使得武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几乎是最低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2.5倍,差距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湖北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因子得分中,神农架林区、荆门市、襄樊市表现突出,其中神农架林区得分比该项得分最低的黄石市高了4.7分左右,主要得益于它们超高的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

4结语

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解释了总信息量的46.694%,接近50%,这也充分说明当前湖北农村经济发展还是以自然资源为主体,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从各市(地区)分析结果来看,湖北省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如何在各市(地区)之间取得和谐的发展平衡,使得“强者恒强、弱者不弱”,是下一个发展周期湖北省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坚持“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多途径促进农民就业创业。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落实农业补贴和市场调控政策,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③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和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④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快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扶贫开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