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管理会计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运用

管理会计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运用

摘要: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的深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财务部门的履职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管理会计作为挖掘会计管理职能的工具,其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本课题运用管理会计原理、思想和方法,结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机构性质、组织形态、管控模式、财权制度安排等特征,对管理会计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应用展开详细探究。

关键词:管理会计;辅助决策;矩阵式管理;两张表管理;内部控制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重要职能,实行“总行-分行-中心支行-支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无论对于对外履职还是对内管理,会计信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财务部门履职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预算绩效改革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从内部环境来看,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协调业务活动有序开展、服务央行履职决策成为会计财务部门的转型定位。履职环境的变化需要理念的跟进和方法的革新,管理会计作为挖掘会计管理职能的工具,其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一、管理会计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用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单位战略规划的实现。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战略规划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展开,因此对企业来说,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即为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经济效益;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战略规划主要围绕提高社会效益展开,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当是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相比,人民银行的履职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人民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金融机构,既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又开展专项业务活动,因此对于人民银行来说,管理会计不仅仅是完善内部管理的手段,更是高效履职的保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用管理会计的内容和目标可概括为,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在保障各项业务开展的同时,更好地为基层央行履职服务。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控制。从单位内部管理角度来看,业务内容和流程的合规化、标准化、精细化是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实现更高层次管理目标的基础。通过运用流程再造、风险管理、标准化管理、精益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强化分析、协调、监控、反馈等控制机制,有助于支持和引导各级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第二个层次是系统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是保证各级行高效运转的前提,也是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通过在管理中践行系统性思想,打破部门壁垒,将全过程预算管理、成本中心管理、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全面铺开,有助于推动各级行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营造积极工作氛围。第三个层次是科学化决策。战略规划的实现需要科学的履职决策做支撑,而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信息分析与整合则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步骤。运用资产负债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能够充分挖掘相关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作用,为业务发展规划的拟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为各项履职决策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有效支持,进而实现科学高效履职。

二、管理会计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用的具体措施

针对管理会计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用的“规范化控制”、“系统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三个层次的总体思路,本文对管理会计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用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一)推进全面内控管理,实现规范化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主要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业务活动流程复杂,因此需要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经济活动风险防范方面发挥作用。1、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是及时发现经济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风险模型,能够量化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造成的后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主要在于预算、收支、政府采购、基本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风险评估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流程和特点展开,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评估程序,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应对方法,对组织、机制、制度、岗位、信息系统等单位层面风险和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合同等业务层面风险进行有效管理。2、全面推行流程管理。通过固化内控管理流程,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自动化监控和约束,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等内部控制方法均可实现管理流程的固化,从而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实现控制的“关口前移”。

(二)实施“矩阵式管理”,提升系统化管理效能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与适应于战略规划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相配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社会管理职能,许多特定职能实质上通过项目的形式来体现,适宜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模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管理的组织形态的基础上,增加一种横向领导系统,形成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构成的二维结构,有利于加强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促进专业人员的沟通协作,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在传统垂直管理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开展“矩阵式管理”,配合以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有助于打通部门间的沟通壁垒和信息鸿沟,提高履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1、建立业财融合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业务部门和会计财务部门、业务人员和会计财务人员、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深度融合,是“矩阵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特定业务或具体项目,既需要业务规划的指引,也需要预算资金的保障,既需要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又需要实施效果的评价,这些过程离不开不同部门专业人员的协作,也离不开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一方面,业务部门要发挥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提供详细的业务规划为中长期支出规划、年度预算提供依据,并将业务开展、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等实时更新至会计财务部门;另一方面,会计财务部门要发挥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及时将项目执行进度、成本效益分析、项目绩效评价等分析结果进行反馈,以指导业务开展和项目执行。

2、实行全过程项目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领域。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预算管理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其中,项目支出预算是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的重点。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下,全过程项目预算管理应围绕“战略-业务-财务”的“三位一体”模式展开,将决策层的战略规划、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财务部门的资源配置融为一体,需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充分协调配合。全过程预算管理中能够使用的管理会计工具包括滚动预算、预算定额标准、项目库管理等。“矩阵式管理”模式下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具体方法流程如下:首先,以项目归口业务部门为主体,制定项目的业务计划和业务预算。业务计划是连接组织战略规划和预算之间的桥梁,是对业务活动的具体描述。业务预算是业务部门对实施业务计划所需资源的诉求反映,应全面反映与项目开展相关的所有支出和资源需求,准确的业务预算应依靠科学的预测技术、准确的业务量估计和合理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在此基础上,会计财务部门统筹各项目的业务预算,编制项目支出整体的财务预算,并对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项目库进行管理。纳入项目库的项目须经决策层根据战略规划和轻重缓急情况进行排序,并在经费金额范围内批准实施。项目归口业务部门负责在预算金额范围内开展具体业务,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资金运用、资源调度、执行进度等相关信息及时在项目库中进行更新。会计财务部门根据上述信息,对项目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并可根据具体情况统筹调整预算分配。

3、建立成本中心,开展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成本中心,是“矩阵式管理”模式下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手段。成本中心是对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对成本加以控制、考核的责任单元。在“矩阵式管理”模式下,项目可采取“成本中心”的管理模式,按照“成本效益相匹配”的原则,对所有与该项目相关的成本进行归集,从而更加科学地开展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优化资源配置。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应围绕效益和成本两个方面展开。项目支出的效益应反映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重点是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满意度,相关数据主要从外部获得。项目支出的成本反映项目成本效益的匹配度,可通过差异分析法对标准成本和实际支出进行对比。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项目归口部门,并上报管理层,作为项目调整和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两张表管理”,发挥科学化决策作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既是各业务部门履职结果的体现,也是区域金融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加强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分析,一方面能够用利用其可比性对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提高资源结构性统筹配置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财务实力和“两张表”健康水平,从而为科学高效履职提供保障。

1、反映履职结果,促进科学考评。各级行履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等职能的结果,几乎都能在“两张表”上有所体现。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工具对各级行的“两张表”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有助于改进对各分支机构绩效监督考核,提高考评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强化风险管理,提高财务实力。信贷资产安全性和资本充足性是人民银行财务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履职的基础,需要强有力的风险管理能力作为保障。整体来看,人民银行风险管理主要集中于资产质量管理、目标资本管理、准备金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至于分支机构层面,则主要涉及资产质量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再贷款和再贴现占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资产的85%以上。由再贷款、再贴现等生息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和由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地方财政库款等生息负债产生的利息支出则是损益表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保持资产健康、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强化对内外部相关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可借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利润管理方法,通过单位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矩阵模型等工具对再贷款、再贴现等重要资产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期限管理等手段监测资产和负债的匹配情况,通过收支预测等方法对损益情况进行计划和管理,通过评级、质押品管理等工具提升资产安全性。

3、深挖数据价值,助力履职决策。更好地发挥国家和总行赋予的执行货币政策、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各项职责,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开展“两张表管理”根本目标,也是管理会计应用的最终目的。通过建立多维度大数据分析模型,有助于为科学履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货币信贷、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等履职需要。第一,服务于货币信贷业务。通过利用信贷发放数据,配合以金融机构信贷统计数据、区域经济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从会计财务视角分析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效果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并以此为依据为再贷款和再贴现限额分配和发放对象的调整提供政策建议,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和规模进行引导,以实现社会价值的增值。第二,服务于金融稳定监测。对区域资金流动数据结合区域经济数据、区域金融机构信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资金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规律,为下一步货币政策和宏观微观调控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撑,也有利于对辖区金融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第三,服务于金融服务分析。支付系统中海量的资金流动数据信息,可作为监测资金流动情况的灵敏指针;通过利用地方国库收支情况,结合区域经济数据、区域金融机构信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辖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人民币现金的流动规律,有助于提高人民币调拨的效率和时效性。

三、管理会计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用的保障机制

管理会计与组织管理、会计核算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相适应。为保证管理会计各项工具方法能够真正运用到实践当中,需要在会计信息化、数据标准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步推进。

(一)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利用水平《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将会计信息化总结为会计核算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支持信息化三个阶段,这也应该是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路径。首先要全面梳理人民银行日 常履职和运转过程中能够提供有效信息的业务,包括对外履职业务和内部管理业务。在此基础上,根据职能特点和各项管理规范的要求,重新设计各项业务流程,使之既简便高效,又满足内部控制等管理要求。同时,要对已有的分散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合并重复的业务功能,连接具有先后逻辑关系的业务功能,打通各个“信息孤岛”,将处于割裂状态的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统一起来。信息集成管理通过建立标准数据集市来实现。通过数据集市,将多口径数据以可扩展的多维方式进行标准化建模和存储,形成标准化、颗粒化、多维度的统一数据集市,作为管理会计的基础数据来源,全面支持管理决策、预算管理、风险防控等工作。

(二)加强会计标准化建设,提高数据利用水平会计标准化建设是科学管理的前提,能够为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提供必要的数据来源,并大幅提高管理效率。一是加强定额标准建设。定额标准是预算编制、成本分析、绩效评价的重要基础设施。定额标准数据库中应包括各单位人员编制情况、公务用车数量、办公楼面积等基础信息,以及文件规定或经测算得出的各类支出定额标准,如住宿费、会议费、培训费定员定额标准等。定额标准的测算可借鉴标准成本测算方法,在分析大量成本数据并合理确定成本动因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定额标准可用于预算编制、支出预测、成本核算、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发挥基础和准绳的作用,提高会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加强流程标准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将分散于各业务单位、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的作业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实现“集成核算、共享服务”,有助于实现上级对下级的标准化管理,为构建起高质量的信息决策支持体系奠定基础。根据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在省级机构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合并各单位低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提供标准化、一体化、低成本的服务,实现财务操作与核算、资金支付与管理的集中。

参考文献:

1、胡玉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财会通讯,2004(1):18-21。

2、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会计研究,2014(1):13-20。

3、冯巧根,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会计之友,2014(32):56-60。

4、刘繁荣,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及途经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5(8):42-44。

5、于增彪,姜杰凡,关于商业银行应用于发展管理会计的探讨,金融会计,2016(10):27-34。

6、A.A.Atkinson,R.S.Kaplan,E.M.Matsumura,andS.M.Young.ManagementAccounting:InformationforDecision–MakingandStrategyExecution.6thEdition.UpperSaddleRiver:PrenticeHallPTR,2011。

7、T.JohnsonandR.KaplanRelevanceLost:TheRiseandFallofManagementAccounting.Cambridge: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