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3篇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且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像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作文写作作业,题目为“记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寻找素材,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积极的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并且结合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写出来的作文更加富有真情实感,作文的质量也会更高。例如,一些学生认为生活中有趣的事与玩有关,一些学生认为有趣的事与动画片有关、与和父母出门旅游有关等等,学生将自己所理解的有趣的事写入作文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实现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并且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也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作文教学活动,由于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为了充分的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的优势,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下两点。一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需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学生对于小动物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进而观看角色扮演时也会非常的认真,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开展作文写作,其写作的主题就是从刚才的角色扮演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学生对“狐假虎威”故事理解开展写作,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二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坚持难度适中的原则。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过难的话,将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因此,像针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小故事、小游戏等创设情境,而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名人事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等创设情境,通过科学的把握创设情境的难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三、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文写作任务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文写作任务,使学生在感受到生活的同时,发挥自身的真情实感,完成作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并且结合这次为父母洗脚的经历,开展作文写作,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另外一方面还能够从中体悟到一些生活哲理,并且将其写入到作文中,像很多学生从这次为父母洗脚的经历中感受到亲情的可贵,感受到父母的伟大等等,而学生将真情实感融入到作文中,能够进一步增添作文的色彩,提高作文的质量,进而发挥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的优势,实现作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于作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进一步夯实了学生写作的基础,培养了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想象描绘这个神奇的世界,有助于学生学习上更快地进步。

作者:黄小燕

第二篇

一、有感而发源于放飞想象

要让小学生的作文有创新,就必须先放飞想象。我在每次的作文训练中,总会先营造一些轻松的情境,如讲个故事、说个笑话、做个动作等,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能够自由表达,大胆想象,甚至是在夸张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举个例子,在指导学生观察作文时,我让学生们多提几个自问自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画面。这样,促使学生从亲身的体验出发,产生联想,在自由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打开了。比如有位学生在文章中写道“:走在僻静的小路,看见小草羞涩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只露出个小脑袋,小心地窥视着大地。在绿叶上滴溜着的晶莹露珠,犹如亮闪闪的金石,透亮晶莹。”学生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并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读者读了就会感到真实生动有画面感,这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挥。因此,我们在指导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这样的规律,才能写出有思想、有灵气的好文章。所以说有了创新想象的翅膀,学生就能在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飞得更远,就能做到有话能说,有话能写,也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发展思维源于细心观察

小学生要想让自己的作文有更大的创新,与众不同,富有思想,除了要放飞想象,我们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激发创新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明确一点,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体验,想象才有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生活经验,就没办法写出充满活力而有思想的文章。对于这方面,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做到触类旁通,获取更多有用的写作素材。我想,如果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写文章时就会自然地融会贯通,文思泉涌。其实,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作文材料给人一种惊人的相识:“雨天送伞”、“灯下忙碌”、“帮助老人”等等,这样的取材就是不重视创新,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局限在局部的生活体验框架之中。日新月异的生活是多变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去观察,让学生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多角度地写进文章。走亲访友、校园活动、家务劳动、兴趣爱好甚至是上学路上的所见都是习作的好材料。一次,我让学生们先回家试着做一件家务活,然后写《一次家务劳动》,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果然是新颖独特、比以前同样的题材写的作文鲜活多了。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与能力渗透于课堂上,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自觉地搜集与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学生的思路会开阔得多,在立意方面也会显得新颖独特。

三、训练能力借助多样方式

小学生作文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还在于,教师平时给予的材料训练。很多时候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时,总是会定题、定向、定字数。这是抑制学生思维发展的祸根。因为这些条件有时候不仅没有起到指向作用,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了束缚。所以要想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很好的引导练习,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引导作文命题时,就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具主动性地发挥,从而激发他们写文章的热情。只要学生爱写,那就好办。当然,命题是一定要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有趣、新颖的,比如《当一回数学老师》、《理发情境》、《那天我真是睡着了》、《教室里的惊叫声》等题目,都来自学生学习或生活体验,学生很有兴趣,也乐于写。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我们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探索写作应用到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方法。这是创新思维能力很好的训练点。当然,训练点还有很多,有的可以结合课文、可以结合范文,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情境联想。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的作文在立意和构思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写作,写出的作文肯定是别出心裁的。如《楼房高了》、《难忘的游戏》等作文,既充满童趣,又有理性思维的光芒。作文教学一定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点,还可以在各种情境的活动中开展,如欣赏音乐,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从中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这样的情境用得好,就会让学生再现形象思维,学生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新的空间,并使学生自由放飞自己的想象。

四、激励创新注意作文评价

评价激励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作文教学中,评价忌讳单一,要有多维性。教师充满激情的鼓励可以让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得到更加自信地发挥。激励性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有,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有。比如有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很多学生回答都是“水”。这时有一个学生说“雪融化了变成春天”,我们不仅不能感到惊讶,还要满怀激情地鼓励他说得好。因为这里面,如果没有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脑海中也不可能闪出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的意象,也不会回答得如此与众不同、如此巧妙。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教师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闪光点会在那一瞬间消失。

五、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写出别出心裁的作文的保证,创新思维会让学生作文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们写作的兴趣,在充满兴致的基础上,学生会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会写。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我想不论是阅读上的渗透还是在作文教学课上,一定要以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方向,这样时间一长,形成习惯,学生的作文跃然纸上的就会是独特的见解。

作者:蔡继阳单位:厦门海沧延奎小学

第三篇

一、消除心理障碍,诱发写作兴趣

运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写出满意的文章呢?我抓住“活动课上”这个题目,在审题时让学生“添加因素”,在原题前面加上“丰富多彩”“愉快”“恼人”等新元素,文章的中心就明确了。有了中心,怎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具体,使学生有话可写,层次清楚呢?在文章的构思上可以按时间顺序,写“过去—现在—将来”的活动课;可以按空间顺序,写“教室—操场—校外”的活动课。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的心理恐惧不同程度降低了。因为他们通过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知道文章该如何开头,如何层次清楚,如何点明中心。这样,学生不愁没话可说,没话可写,作文速度自然就提高了。速度快了,方法掌握了,多写几篇文章已不成问题。两周一篇的作文量,远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就像“学骑车”一样,开始怕,你就让他慢慢练习骑车,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多次后,车技好了,到那时,他一有空就会自己去骑。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把作文量调整为一周两篇,并要求在一堂课内完成,给学生以紧迫感,就能使学生的写作速度得以快速提高。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教师除了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一定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在作文批改中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写作兴趣。对于作文态度不够端正,文章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教师可采取面批的方法,用商量的语气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亲切,努力创造出师生间的最佳心理气氛,帮助学生端正写作的态度,并指导作文方法,或向他们展示本班写得好的、有进步的文章,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拿起红笔,运用各种修改符号,指导学生准确给文章写批语。学生在“改”的过程中,“写”的水平提高得很快。有些学生的作文批语会给教师以惊喜。如在写《妈妈,我想对您说》一文中,李丽同学的批语是:“你能抓住这次机会,说出你的苦闷,我们会帮助你的。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希望你能和妈妈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妈妈会理解你的。”看到这样的批语,小作者舒心了,她觉得找到了自己的贴心人,思想负担减轻了,学习劲头也足了。学生在批改作文的反复训练中,修改水平提高得很快,教师也就放心了,胆大了,可以放手让学生互改、自改,把自己从作文的苦海中挣脱出来。实践证明,作文兴趣是学生学习作文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而培养兴趣则是教师教与学效果的最好验证。

二、积累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的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成。因此,快速作文的另一重要基础训练是积累材料。材料从何而来呢?我们可以直接获取,也可以间接获取。

(一)直接获取材料

获取直接的写作材料主要靠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靠亲身体验,靠勤写勤练。教师应让学生观察人、事、景、物,并把观察的东西细致地随时间变化的不同记下来。学生积累下丰富的材料,下笔写作时就会思绪绵绵。这样许多动人、有趣的内容自然会涌入笔端,生动灵活地使它跃然纸上。法国的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身临其境,善于观察,以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发现万事万物的美之所在。“材料来源于生活”,许多大作家的作品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关键在于他们有亲身感受,情感真实,即所谓的“情到深处自然真,情到真时自然深”。

(二)间接经验的获取

大量的阅读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可以训练小学生仿写片段,可以要求学生摘抄各种类型的作文,作为原材料积累。有句古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教师会犯愁,书从哪来呢?我们可以在各班建立“图书角”,比比谁的书最受欢迎,比比谁的奉献最大。这样,大量书籍就会组成“图书角”。

三、总结

总之,作文教学只要能踏踏实实抓好基础训练,40分钟500字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我在实践中后,一定会从“苦海中”挣脱出来,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但要想取得成绩,一定要持之以恒地从基础训练抓起。

作者:王敏单位:河北省正定县南牛乡东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