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论文3篇

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写作应紧密贴近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对生活的艺术再现和对生活的再思考。写作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中,才能再现生活,展现它的活力和意义,这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才是有价值的。因而,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根据学校条件组织开展一些丰富的、有益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后通过自己的笔去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当然在创作时,教师应适时讲授一些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的作品更出彩。这种实践活动课程比空洞的课堂说教强过百倍,它可以把作文教学指导无声地融入其中,不但给学生展现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还能使学生写作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一些著名的作家就非常注重写作前的采风,他们的很多写作灵感其实都是在采风时灵机一现的,并不是在书房里自然产生的。亲身触摸、观察生活,更容易找到写作灵感,写出出彩的文章。

二、读写结合,多读多看,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海量的阅读是写作水平的重要保障,一个爱阅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写作高手。在平常的阅读积累中,经常诵读一些经典名著,精美散文,多读一些构思巧妙、情节跌宕的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从中学到高超的写作技巧,并在长期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样在自己进行写作时,就会不自觉地把一些重要的写作技法运用其中,使得作品更完美,更有文学味。阅读、写作就像书法中的临帖一样,长期观察字的结构、运笔、布局,坚持不懈地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了。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坚持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仔细玩味文学作品中的精妙之处,留心其写作技法,洞察作品的巧妙构思,理解作者的表达主旨。最终会把其所用收归已有,在自己创作时也会自然而然地灵活运用,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三、注重写作思维的培养,让作文更规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有这样的一个要求: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具备良好写作能力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犯诸如文体不清,描物叙事抓不住重点,思维混乱等低级错误。这其实就是他们写作思维上的缺陷造成的。因而,一篇好的文章,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它还需要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我们要训练学生构思立意的能力,训练学生如何安排写作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能够有条理地、完整而精准地传达出自己的意图,训练学生对文体特点的深刻理解,让学生明白何谓记叙文,何谓议论文,何谓说明文,它们各自的文体特点,如:记叙文要意图清晰,内容详实;说明文要“明白”;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当然进行写作思维训练,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达到文学家的水平,只是要让学生明白作文要写什么,怎样写,能够达到初中课标的要求就行了。当然对于那些有写作天分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的特长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总结

总之,写作思维的训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初中阶段写作教学,只要我们下工夫,深研究,就没有绕不过去的槛,只要我们关注作文教学中的命题转换,做到多看、多读、多写,强化写作思维训练,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冯岚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十六中学

第二篇

一、敏锐地观察生活

利用眼、鼻、口、耳等感官进行观察,有目的地认知感知对象。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方式是观察,它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写作过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以及对事物认识的基本能力。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观察之前在心中进行提问,例如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文章的主题凸显出来。观察顺序也应有序地观察,可以使写作时思路更加明显,层次更加明晰。观察的角度也是在观察中要着重考虑的,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知则截然不同,因此观察时应定点观察。在观察中要抓住重点特征,例如对人的观察,要对言行、外貌、神态、举止等进行观察。人性格特征上的差异为观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同身份、地位、生活环境、职业、文化等,表现都截然不同。在观察中一定要做好笔记,不仅对素材的累积有很大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度。

二、经常进行写作练习

由于初中阶段学习科目较多,语文课时相对比较少,利用课内的时间进行培养,很难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师必须将作文练习的渠道拓宽。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写日记的方式进行练习,对学生的日记进行检查,养成习惯。对教师的建议、意见,以书信的方式告知,也是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三、丰富的想象力

在头脑中改造记忆力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想象。想象作为人类一切创造必备的素质,对于写作也是一样。合理化的想象能够将文章的内容及感染力增强,能够升华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应该对学生生活中的积累进行重视,并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因为想象力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积累。教师应对文学作品进行借鉴,借鉴其想象产生的过程,并给予学生启发,从而使学生合理地进行想象。

四、总结

作文教学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利用三招两式进行作文教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通过将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冯京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

第三篇

一、坚持生本化习作理念,为初中阶段作文“接地气”教学积聚人气

无论作文训练还是考试写作,都要通过无可替代的学生作品来体现和评判。“接地气”首先必须接“人气”和“心气”,就是要让学生有信心和情趣写作,他们才能乐于动笔、善于表达。夸美纽斯说过:“如果人们在吃饭时没有食欲,即使勉强把食物吞进胃子里,结果只能引发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人们如果在饥饿感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子里,那么它就会乐于接受,并进行很好地消化”。因此,有效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要让学生对作文“有饥饿感”、“有食欲”。既要引导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积淀实力,又要通过创设各类情境活动,有效“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趣意识,增强写作内驱力。如在组织阅读比赛、主题演讲或者集体郊游之后,激励学生把主要过程和感受写下来,看谁的体会深、收获大。由于是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就会格外地感兴趣,而且能够言之有物、真实可感。此外,还要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促使他们通过语言训练来表达感受和情感。要坚持有序教学,激励学生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自觉主动地进行个性化训练,注重自我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作文能力。

二、坚持开放性阅读,为初中作文“接地气”教学注入活力

如果把语文阅读视为原材料的“进口吸纳”流程,经过人脑的“反刍加工”,习作则是产品的“定型出口”程序。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初中阶段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本着“源头活水、厚积薄发”的理念,始终把引导学生开放性阅读作为“接地气”教学的前提与基础。首先,积极创设“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阅读环境,如与教材相关的同步阅读、延伸阅读和补充阅读材料,已有定论的名篇佳作、优秀人物传记、我国古代诗词歌赋等,并激励和有序引导学生努力向“破”的境界挺进。其次,注重推行“大语文观”的阅读教法。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就是‘根’(地气)”。教师要善于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有效地链接起来。如在教学“至爱亲情”主题单元时,可向学生推荐阅读《我这一辈子》(老舍)、《活着》(余华)和《感动人一生的100个亲情故事》等作品,并引导他们认真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往事和耳闻目睹的故事,逐步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和享受生活的过程中,丰富阅读内容,扩大学习视野,增强立体感悟。再次,积极开展阅读联系和讨论交流活动,对学生的独特性见解要倍加珍惜和保护,有效推动开放阅读和个性化发展。

三、坚持多元化训练方法,为初中作文“接地气”教学频发后劲

初中作文教学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应坚持多元化发展原则,既要本着“拿来主义”,继承传统有效成分,又要与时俱进,注重新课程作文教法手段的创新,多“接地气”,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源源不断地增添活性元素。一是以教材为本,强化学生的习作训练。如在课堂教学前几分钟,开辟“读说讲评”专栏:就是让学生对已学内容简短评议,以有“文”可依、言之有物来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读书和笔记”的良好习惯。二是灵活多样,在熟能生巧中强化学生的习作能力。如仿写训练: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后,让学生学习文中写法,拿起笔来任意描绘某一季节的景象特征;在教学《我的老师》后,让学生敞开心扉、放飞心灵,写一篇关于自己印象最深或影响较大的某位“老师”习作。再如常规化训练:每周一至两次,通过多媒体演示某一景物画面、某个人物故事等,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和独自感悟的同时,或个体习作或小组合作。三是充分发挥“以赛激趣促练”效应。建立课外阅读与习作等兴趣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也可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日常习作和参赛作品在电脑网络上与人共享。如此而为,一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情趣和信念,营造相互学习的良好习作环境;另一方面,则让学生在自由活泼、张弛有序的创优争先环境中逐步地发展习作素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初中阶段作文的“接地气”教学,我们应当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坚持“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原则,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逐步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实践效应。

作者:时雪萍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