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乌托邦精神哲学论文

乌托邦精神哲学论文

一、尚未存在论布洛赫的希望概念

一方面代表人的意识中的乌托邦功能,一方面代表尚未形成的事物的前假象。“尚未”是布洛赫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尚未”即是尚未意识又是尚未存在还是尚未完满实现。布洛赫说:“我在。但是,我尚未持有自身。存在在内部。一切内在本身是黑暗的。”“尚未”不是绝对的“无”或简单的“没有”,作为“已知的希望”,希望指明一种具体的未来关系。因此,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并不是建立在空想与虚幻无妄之中,而是立足于客观存在,以“望”为本,着眼于尚未实现的未来,把希望作为人类展望未来,纵览全体的原理和范畴。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布洛赫把人的需要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生产是第一个历史活动”。不过布洛赫的“需要”有不同于历史唯物史观之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需要引起的是“历史活动”,是“生产”;而在布洛赫那里,需要是一种愿望,一种想象的观念,是对“生产”活动的补充。布洛赫把人界定为“诸多欲望的存在”,认为人的生存是被各种欲望(需要)所驱使,人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不能永远停留于现存,而要不断地超越现存,追求无穷的未知,创造美好的未来。人类历史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的,人类始终存在着希望,希望推动人向前发展,推动世界不断进步。

二、希望哲学的可能性

乌托邦精神乌托邦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布洛赫不仅重视“医学乌托邦”还重视政治乌托邦和社会乌托邦等等,还重点分析了技术的乌托邦。从一开始,布洛赫就努力把他的乌托邦设想与以往的乌托邦理解区别开来。按照他的观点:“乌托邦是破坏和打碎现有社会或准备打碎它的那些集团的想法,并梦想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乌托邦精神在本体论意义上就是‘希望’,是植根于人性内部的决定人和宇宙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因素。布洛赫拒斥虚假希望的低俗之梦,主张一种真正希望的乌托邦形态。为此,他试图在年集,马戏,童话,杂志等理想形式中寻找真正的希望要素。希望何以可能?布洛赫认为,人包含着许多的可能性,一种积极的希望的态度是实现这些可能性的因素。希望作为一种情感情绪,它能够推动人们把思想变为现实。即“当尚未意识成为意识和知识之后,希望就不再仅仅作为心理情感,而是以有意识,有知识的方式,作为乌托邦功能出现”。布洛赫写《乌托邦精神》是为了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精神。布洛赫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乌托邦”,而是“具体的乌托邦”。“具体的乌托邦”不是怪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乌托邦”是用积极地,有意识地参加对社会经行革命改造的内在历史过程,是理论与实践,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高度统一。“抽象的乌托邦”是“以理性的形式出现,但是在现实历史条件下无法付诸实践的乌托邦”。因此,我们应该抛弃抽象的乌托邦,在具体的乌托邦精神指引下,把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起来,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三、希望哲学的现实性

面对未来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将物质世界与现实世界对立起来,只关注现存世界而忽视了未来世界。在柏拉图理论中,所有的知识都是对前生的回忆,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而“回忆说”的知识模型支配了西方的哲学史,结果两千年来的哲学都不过是“回忆”,以前看见过的东西的再认。布洛赫提出“尚未意识”,就是为了反对这种“回忆说”。西方哲学史从柏拉图到费尔巴哈,两个世界都是抽象地对立着。在中世界基督教哲学中,理念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对立是干净的“上帝之城”和肮脏的“现实世界”的对立;在康德那里,两个世界的对立是“物自体”和“现象界”的对立;费希特也提出过“人是两个世界的公民”的观点;到了黑格尔那里,“历史”进入两个世界对立之中,两个世界变成一个世界,即绝对理念的世界。物质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异化,理念达到对自身的认识,历史就终结了。费尔巴哈从抽象的自然和抽象的人出发,也没有找到从抽象王国通向现实世界的道路。因此,在布洛赫看来,他们的哲学都是抽象的,静止的,沉思的认识。马克思却试图沟通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在分析现实历史运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这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是不断促使“人的解放”的过程。按照布洛赫希望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就表达了一种“已知的希望”因为马克思主义让世界的未来前景掌握人类并且还动员人类去投身社会和政治变革中,让人类创造美好世界的未来前景。布洛赫对哲学任务的定义就是要使人有首创精神,要唤醒生活的潜在状态。他使我们认识到要面向未来,拥有具体的希望,用“尚未”存在的东西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充满信心和斗志,不仅认识世界而且去改造世界,把对未来的希望真正的实现在实践中。

四、希望哲学的超越性

在布洛赫的哲学中,基督教的弥赛亚主义要素,辩证法哲学要素,人类理想社会的梦以及幻想式自由文笔等要素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布洛赫曾多次重申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他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是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全盘接受了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不过他始终处于两者之间的紧张对峙之中。黑格尔哲学是一种指向过去或现在的哲学,马克思哲学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哲学。他既接受了黑格尔的动态辩证法概念又接受了马克思的未来哲学概念,同时还融入了犹太教的神秘主义要素,他的哲学既是二者的综合更是对二者的超越。布洛赫不是一个朴素的无神论者,而是末世论启示宗教的无神论者。他的末世论的宗教哲学具有否定的创造性。否定意味着真理。人和世界是持续发展的可能存在,人并非终结于人,他以辩证否定方法描绘人的未来,揭示了建设一种尚未形成的本真宗教和社会的可能性。在布洛赫看来,马克思意义上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压根就没有开始,他把对人的本质的追问合理的转为对乌托邦问题的追问。自由,平等,博爱的口不仅仅适用于资产阶级,它也是社会乌托邦的主题,社会主义社会应该继承和发扬。要实现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就要继承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和天赋人权遗产,实现人权和公民权。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真正无产阶级的,民主的,世界公民共同体社会。这样,它超越了无神论与基督教的对立也超越了无产阶级社会的社会乌托邦与世界公民共同体的天赋人权的对立。布洛赫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的。对布洛赫来说,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继承启蒙运动思想和法国大革命天赋人权遗产是社会主义的最迫切的任务,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无社会主义的民主,没有无民主的社会主义,这是决定未来的相互作用公式”。所以,布洛赫他是当代哲学家也是设计具体未来的未来启示哲学家。

五、希望哲学的现实意义

布洛赫希望哲学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存社会的不满和批判,敢于向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和价值秩序提出挑战;另一方面成为了当下社会憧憬未来的依据,希望中包含着“尚未存在事物”的方向,上的积极因素,是宇宙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把一切都组织为一个整体或“总体”,使之奔向理想的目的地。布洛赫希望哲学对于解决当代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当今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例如:精神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的失范等;而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主张克服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些弊病和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和谐之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布洛赫认为,人是自由的,但自由仅仅发生在主体意志与社会主义实践协调一致的地方。唯有如此,他的自由才起作用,才会发现其广阔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要始终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把人从异化中解脱出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作者:张爽爽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