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课堂艺术

语文课堂艺术

1、体态语言。

没有哪一种教育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有种现象是大家所不可否认的。那就是经常以一种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势必会使教育效果渐打折扣。包括爱这种人人都推崇的情感,如果不分情况一味地使用也会收到相反效果的。永恒的是非观念是在不同教育方式下产生的。老师上课,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用语言教育学生。可放任某些不文明行为最终会使教育效果尽失的。因此,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体态语言对课堂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面所说的眼神也是一种体态语言。我们这里要说的是除表情以外的身体部位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上课过程中,如果哪位学生在下面摆弄东西,对老师的种种暗示未能注意到。老师可以走到这个学生跟前,一边讲课,一边把该生东西拿到讲台上。如果该生不配合,可先将其请到前面,理由是其上课精神不集中,精神头不够用,请其上前边提提神。可是这种方式在高学生中,要慎用。不是有过较长时间教学配合的师生尽量不要用。比如在教师写板书时,学生常常在后面说话,教师可在写板书的同时,用手指着说话的方向,当众说‘非要伤感情是不是?’等诸如此类的表面没有具体所指,却又直指违犯纪律者的善意制止与警告。讲课中的语言停顿(目视警告者方向)也是一种体态语言,可以提醒违犯课堂纪律者。并且可以产生衍射效应,震慑那些并没有让你注意到的违纪者。

2、神驭。

即是以眼睛的目光驾驭课堂。对待刚刚接触不久的学生,使用深邃的目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待高中学生,学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有兴趣。摸不着、摸不清使学生能够产生暂时了解老师想法的意向。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当然教师的语言必须凝炼,能够用较少的话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但对待较差的学生和混乱的教室氛围仅用这种眼神是不够的。应该利用眼神的组合变化。交替使用愤怒、深邃配合慢节奏接近混乱点的动作。如若混乱局面未见改善,可配以调出最活跃学生,顾其而言左右。然后以询问自然情况代替其所认定的批评。

眼神,双目可以传神。神有着语言不可代替的作用。他能够使作用者最大限度地反思自己。可是眼神也不是万能的。因此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变化眼神,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比如,有时凝目注视会带来难以化解的局面。现在的孩子不象过去,不敢长时间与陌生人对视。因此,在发现学生没有躲避并收敛的意向时,将目光变成散光继续注视。如果该学生还是没有收敛的意向,可走到其跟前让其到门外稍候,有话对其说。等单独与对话时,要明确责备其不理智的行为。让其知道社会公德要求公民是非分明,否则将侵犯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相关人员的利益。希望今天这种相识方式能够使该同学今后更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事物。

有时制止学生的一些不合适行为时,不一定要用语言,可以一边讲课,一边以一个动作加微笑的表情或者嗔怒的表情来制止。这样可以收到比生硬的语言更好的效果。被制止的学生将把老师的这种制止看作是善意的行为。最主要的是不影响讲课,不分散其他学生的精力。不过要在下课后表扬这个学生的聪明,表扬其如何善解人意。如何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何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如果能更主动地有目的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将前途无量。世界是的成功者不是学习最好的,也不是学习最差的。而是那些学习成绩平平,但却意志坚强,矢志不渝的人。鼓励学生燃起希望之火。

3、置换法。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诸多个兴奋灶。但是一般只有一个兴奋灶是兴奋的。一个兴奋灶的兴奋,可以抑制另一个兴奋灶的兴奋。当学生在违犯纪律时,肯定是有一个相应的兴奋灶,如果这时刺激其另一个兴奋灶兴奋,就可以抑制此兴奋灶的兴奋。这时如其去批评该学生,不如提问他,如果他答上了,就此话题继续讲解。如果他答不上来,可以让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样他是因为学习问题被激起另一个兴奋灶。至少他暂时不再构成课堂的威胁。如果学生只是思想与课堂所学内容相悖,最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法,通过剖析他的观点,把话题引回正题。但是对这种学生所提问的问题应该是最简单最易回答的,如果学的内容实在有难度,就提个相关话题。因为他些时没有听课,提问难题等于给自己找麻烦。如果他还是答不上来,那就告诉他今天下课后要个别检验他的答案。在个别检验时,通过交流解决其违纪问题。个别交流时要让其明确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但在课堂上尽量不要赤裸裸地把矛盾明朗化,应该掌握个分寸,即让其他学生知道他犯的错误,还要让其他学生明白老师是因为他犯错误才把他叫起来或者个别谈话的。但是在课后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明确的是非观念与抗挫折能力。虽然这不是一朝三暮四夕的事,可是如果没有课堂的行为诱因,教师比较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易直接切入主题与学生谈这些问题。表面上看这些与课堂艺术无关,恰恰相反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铺垫。也就是说课堂艺术即要有临机应变又要有细致的课后工作。仅靠课堂上的只言片语是解决不了课堂上的全部问题的。

4、暗示与交流结合法。

有大部分学生是有着相当的自尊心与上进心的。课堂上学生的大部分毛病是下意识的。有些大可不必直接在课堂上处理,在课堂上即要严格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又要宽容以取低调来处理。如果是小毛病,且没具有共性,就要通过眼神动作暗示。比方一个嗔怒的表情,一个善意的微笑;或者把学生手里的东西放到书桌里,或者不该看的书合上。同时要在相识时,向学生灌输君子不夺人所爱。老师是轻易不会没收学生东西的。除非你一而再,再而三以这样东西违纪,老师会把这样东西上交学校,或者把家长找来请家长保管。并且告诉家长,这样东西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如果该东西再出现课堂上,孩子将被迫停课,以免其他孩子受到影响。老师千万不要当众把孩子的东西毁掉,这样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暴力的阴影。心理素质好的孩子可能会因此产生暴力倾向,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可能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或者精神障碍。老师只要把这样东西妥善处理就是了。尽量不要夺学生所爱。除非是凶器,必须没收。即使这种东西要征求孩子意见,是放在老师这,还是请家长领回(最好毕业时请家长领回)?让学生选择。只要给学生选择,就减少了学生的对立情绪。要学会给学生选择机会,要学会宽容学生。对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只要给予提示性的处理就够了。比如,让他做一天值日生,或者给班级买一件清扫工具,或者给班级出一期板报,或者为学校做一次义务劳动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基本都能达到警示的目的,以儆效尤。没有影响到其他学生,不会产生公共影响的错误,尽量个别教育。但在教育是要鼓励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有一天能够主动把这个“故事”说同学们听。

5、因材施教。

这个古老的话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要采取先柔后刚的办法,通过交流让学生当众把自己的错误说出来,告诉学生识不足而知进,对学生的勇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也不否认有些学生因心理障碍,有意反复为之。对这样的学生只要他不是影响课堂教育无法进行,都要克服困难尽量不要停课。可是在课后要加紧教育,否则对其他学生影响太大。停课是万不得以而为之的方法。但是对这种学生万不可迁就,否则后患无穷。迁就学生是对当事学生和其他学生的最大不负责任。只是对这样的学生要遵循柔而至刚的原则。柔是为了切入教育点,刚是为了彻底纠正其不良行为。教育不是万能的,否则就不设置监狱了。可是每一个教师也都要牢记监狱也同样代替不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是要使监狱里的人越来越少。

对待懦弱、内向的学生要采取警示与勾通相结合的方式。只警示不勾通,会使学生产生压力或者使学生不明白其错在何处,或者引不起学生重视达不到改正错的目的。勾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压力与承受力基本均衡。没有压力达不到教育目的,压力过大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一个不经常犯错的学生只要明确其错误之所在就足够了。对于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除了要明确学生的错误所在外,还要让该生因此做一件事,做一件其不容易做到的事。使其从艰难中对自己的错误留下清晰印象,以便改正。

对于因心理因素故意犯错误的学生,勾通则显得成为重要了。如果不能解开其心结,任何教育手段都难以奏效。这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与心理工作经验。良好心理素质与强烈的责任心。现行师范教育所用的心理教材太陈旧,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差。给教育工作者讲心理学重在实用,多用实例来说明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基础教育中的心理教育基本只能靠经验了。对于那些心理受过创伤的孩子不能简单地讲道理,重要提要燃起其生活的希望之火。这一点成功教育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要让孩子在他的长处上体会成功的娱悦,鼓起其生活勇气。这个程序需要循序渐进,欲速不达。此类的孩子表面上看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他们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一个小小的打击都会使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从教者最难就是这类教育工作。这种孩子如果教育得好,会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可是如果教育得不好也会社会一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