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特殊教育向爱心教育演变及制度

特殊教育向爱心教育演变及制度

摘要:

特殊教育的对象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和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也在改变,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在特殊教育的实施中,爱心教育与爱心理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更应该建立一个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中国特殊教育的制度和规范,即爱心教育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特殊教育教师很高尚。而同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充满爱心才能真切地投入到特殊教育当中,使特殊人群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让特殊人群的心理得以正常的发展。

关键词:

特殊教育对象;爱心教育;制度

一、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表现

关于特殊教育的对象一般指残疾儿童。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中取消了其传统的对残疾儿童的分类,即不再分为盲、聋、弱智、肢残等类,而使用了更广泛的一个概念,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不过,为了方便,在英国仍在使用聋、盲、肢残等术语,弱智用“学习困难”(Learningdifficulties)来代替,学习障碍的儿童(如阅读等方面的困难)称做“有特殊学习困难”;关于特殊教育在法律上的含义,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的界定。由于我国的特殊儿童主要是指残疾儿童,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主要是指残疾人或残疾儿童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关于特殊教育在理论上的定义也有许多,从定义的内容上分析主要包括特殊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场所以及人员等。例如,有人认为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和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也在改变,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理论上的发展并不完全等同于实践观念上的前进,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上,甚至是教师,对于特殊教育对象也无法做到心平气和。这里引用一个普通学校教师第一次看到特殊教育对象的观感:当我初来到这个学校时,我简直惊呆了。我以前虽然也在朋友家见到过一个智力低下的孩子,但是他的生活都能自理,表面甚至看不出与一般儿童的差别,所以当时我还劝说他就读普通小学。可是现在我所见到的情况确实出乎意外。特殊学校的孩子的智力程度实在不容乐观。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是70以下的,70左右的学生在学校就是极品了,一般都是50以下,甚至于有些就10、20的,相当于几个月的宝宝那样的。不会吃饭,不会大小便,不会说话。第二节课自己上的,一个中年级班,因为之前上的满好,所以我以为都那样的,然后上到一半,后面有一个学生开始大叫,然后撕本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就走到他边上,突然他就把我一把抱住,拉起我的手,在我茫然的时候一口咬下去。当时我就吓哭了,然后他就抓我的手,抓的一道道痕,我吓傻了,赶紧跑出去喊他们班主任。那是第一次,当时真的整个人吓的哆嗦,又痛又怕。他们班主任后来就握住他的两个手不让他抓到东西。后来他们班主任跟我说,这学生自闭,一不高兴就咬人抓人,他也经常被抓的,还把手臂摞起来给我看以前的疤。我教的这个班还有一个学生,都十七八岁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还得掰手指算,写字学到今天忘记昨天的。类似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比较普遍的,因此在观念上平静地接受特殊教育对象是由特殊教育转向爱心教育的开端和发轫。

二、爱心教育与爱心理念

特殊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不仅教师心理有波澜,即使在家长那里,也很难体现出平常心。下面是一个特殊教育对象家长的自述:我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智力残缺的孩子,于是断绝一切朋友来往,来到了异乡。正因为在异乡,我敢带着儿子四处溜达,不怕别人的眼光。反正也没几个认识我的。来了这里三年多,我才像一个蜗牛一样,慢慢探出头去,试着接触社会,联系了家乡的一些同学朋友。不过还是隐瞒了孩子的事情以及我的现状。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家长带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坐车,那个男孩明显的智力有问题,他的妈妈,很耐心的哄着他。看着这母亲,而且听了这个母亲跟我们说:我不指望她有多聪明能完全正常,哪怕她像班上某某某一样叫我一声我都满足了,我的心于是激情翻滚。从这样的例子看来,能够建立起平常心的理念,对于特殊教育来说是至关紧要的。在特殊教育上,老师虽然也辛苦,但毕竟是老师,而这些孩子的家庭才是最苦的。一般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其实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的进步,那种成就感很让人满足,可是对于特殊教育对象而言,这样的希望是遥遥无期,甚至是绝望。正如有的老师所诉说的:真的很难有那种教师的成就感,有些孩子从一年级进来到九年级毕业都还在认识1,想想真的是难过,不是我们教学水平不好,真的是没办法啊。普通小孩子认识1,说一遍就行了,可是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从食物刺激到实物联想到数字宝宝卡片,绞尽脑汁,可最后得到的还是一双茫然的眼睛,很多老师自己上课后都哭了。这说明,如果在观念上我们不能取得共识,不能进到“平常心”也就是既然是特殊的教育对象,就不要用一般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就该按着他们自己的标准来看待他们。在这方面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做得就比较好。在发达国家(地区),面对特殊教育对象,大家不会投去异样的阳光,社会都帮忙,台湾在这方面也做的很好,意识技术素质都领先我们不止十年。国外特殊学校老师不仅需要普通教师资格证还需要特殊教师资格证,是一个很专业很专业的教师,特殊学校的老师会以此为荣;国外的家长也不怕因为家里有这样一个孩子而被人笑话,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像对待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带他出去见世面,这就是爱心观念和爱心理念的发展与树立。

三、特殊教育向爱心教育嬗变及其制度化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往往充满心酸,几乎难以获得太多职业成就感,长期在比较边缘化的群体中心理大概也会压抑。尤其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盲聋哑类越来越少,智力障碍学生越来越多,对学生的教学和交际更加困难,这些感觉也许会更强烈。具有特殊教育对象的家庭也大多数以面子为重,自从有了特殊教育对象后,他就再也不参加朋友间的任何聚会了,除了上班,彻底与世隔绝了,以前的朋友全都不去联系,都躲着他们。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首先应该在政府层面建立一个与爱心教育密切相关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是让大家不会再歧视特殊孩子和特教老师,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待遇,甚至令他们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从事了最艰难的让爱得到体现的事业。其时只要看看那些特殊教育对象的本身,我们就会意识到建立这样的制度是多么的刻不容缓。有一个特殊教育的对象这样说:我是一名脑瘫患儿,就是一般所说的特殊教育对象、智障儿。我觉得我们和你们健全人身体的某些发面不一样。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生活在爱的世界,爱的海洋里。本来我们这些孩子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觉得快乐就好了。请理解我们这些不幸的特殊孩子,同时也请尊重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和这群不一般的奋战在特殊教育第一线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制度层面上我们更应该认同:社会需要付出,社会需要奉献,社会需要更多的正能量,需要用制度催生出奉献爱心的感动人物。一个人的爱心是有限的,只有在制度层面肯定奉献和支持爱心,爱心才是无限的。我国一向有“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理想;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革命领袖洪仁玕的治国方略<资政新篇>中“兴跛盲哑院”;从131年前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启明瞽目院悄然在北京王府井大教堂旁的甘雨胡同开办,到新中国成立56年来特殊教育的全面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浩浩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对残疾、对残疾人教育弥足珍贵的科学阐释、实践探索和杰出人物,值得我们去回味,去继承,去光大。因此,今天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中国特殊教育的制度和规范,这即是爱心教育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特殊教育教师很高尚。而同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充满爱心才能真切地投入到特殊教育当中,使特殊人群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让特殊人群的心理得以正常的发展。他们除了要有职业要求的教育培训,即特殊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康复等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同时更应该具有奉献和大爱无疆的精神,施爱与特殊教育对象,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能吃苦、有爱心、耐心、会沟通。用自己的爱心和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国家给予的高尚待遇。

参考文献:

[1]谁来保证残疾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山东省农村残疾青少年特殊教育状况调研报告[R].互联网文档资源,2012.

[2]杜鑫(导师:熊西北).中国部分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张德生.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4]中国特殊教育行业调研与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阿里巴巴fiendy999的博客,2012.

[5]梁春艳.特殊教育方向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3(2).

[6]什么叫特殊教育.网络,2011.

作者:王建力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