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幼师生师德培养的意义

幼师生师德培养的意义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业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师德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幼儿教师师德的职前培养为落脚点,试图提出可供广大幼儿师范院校参考的建构幼师生师德素质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师生;师德培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引路人,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心理素质。其中,由于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师职业道德素质是幼师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幼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有赖于幼儿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幼师生师德教育是指幼儿师范院校的教育者依据一定的道德要求,对在校生施加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要帮助幼儿师范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专业信念”。然而,目前广大幼儿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仍以说服教育为主,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方式,这一问题是本文试图探讨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开设师德课程,形成师德认识

师德教育应避免枯燥空泛的形式主义,注重幼师生师德水平提高的有效性,首先要使幼师生形成明确的师德认识,开设相应的师德课程学习并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与要求,在师德课程中将社会公德教育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行为准则,使幼师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为师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利于幼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日后的幼教工作中树立“以德治教”和“依法治教”相结合的观念,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自身言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划定底线,不越雷池。

二、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师德修养

师德教育也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理论传授,重视文化熏陶的作用,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幼师生的师德修养。幼师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师范性”,使校园设施、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成为师德教育的载体。如黑龙江幼专在校园主广场树立了教育家陶行知的雕像,在各草坪设置了刻有教育语录的假山怪石,在文化长廊、宣传栏、壁挂等设施上宣传以“兰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精神,着力打造幼师生高雅的君子、淑女气质,以促进其品质修养的提升。其次,重视开展“两代师表建设”,评选校级名师、教学骨干、教学新秀作为榜样目标,并邀请教育名家、知名学者进行专题报告、讲座,打造优良的教风与学风。此外,积极开展校园活动,如在教师节、儿童节、教育家的诞辰纪念日、校庆日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感,以强化师德观念。

三、重视实习实训,树立师德理想

师德教育应抓住实习实训这一重要契机,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幼师生检验自身的职业素质水平,正确进行教师角色定位,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只有真正接触到幼儿和幼教工作,幼师生才能真切体会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作为幼儿的养护者、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幼师的师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道德认识的形成。因此,在实习实训其间应尽力做到语言文明、规范,仪表端庄大方,教态自然亲和,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自身的学识和德行感染、引导幼儿。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唯有对幼教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并将爱心贯彻到日常工作的始终,才能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进而树立“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目标,充实并丰盈师德幼师生的师德理想。

幼儿教师师德素质的养成要抓牢职前培养这条重要途径,幼儿师范院校有责任与义务采取多样的教育实践方法培养出知识过硬、品质高尚、素质优良的幼儿师范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秋爽.幼师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师德意识培养之我见[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2]魏旭.论师德培养的内容与方法[J]江苏社会科学.2007-12-15•152

作者:吕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