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师德建设发展研究

中职师德建设发展研究

前言

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它是我们在全球化竞争当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因此教育肩负的使命从古到今,乃至于未来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教育发展,从而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兴衰,因此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效能是我们身为教育者不断努力的目标。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产出相关科研成果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在职业学校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核心者就是教师,社会对他们的考量不仅仅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提高科研水平,亦或是教师是否是“双师型”载体,而且还包括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处于中职教育当中的教师是正值青春年华、缔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中职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绝对不仅仅是个人品德问题,而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

一、师德概念界定

纵观我国针对教师的法规和政策,在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八条规定里头就明确教师的师德准则和师德规范,即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经2008年和2011年分别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师德的标准规定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最为显著和详细的是2010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2014年为贯彻讲话精神,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首次划出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即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等都属于违反师德。同时明确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条件的重要指标,以及违反“红线”的责任追究等内容。《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意见》称,要创新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

二、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由于整体素质偏低,“问题”学生偏多,它的特殊性导致中职校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性,其师德师风也会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一些问题:

1.中职教师职业定位不清,无法恪守职业道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目标,这为从事中职教育事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因此中职教师在过往的社会角色扮演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仅仅从提高教师待遇和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为工作目标做为教师岗位的简单定位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在教育领域上对教师的定位期望。在教学工作当中敷衍了事、没有及时跟进教育新趋势,教学教法技能没提升,其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性无法得到有效延续。这些现象往往导致了中职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滑坡。

2.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师德意识淡薄。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丰盈随之带来的是对教师队伍价值观念的冲击,从而出现影响师德建设的不良思想,它不断蚕食教师队伍的纯洁性。社会上浮躁心态以及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让部分中职教师片面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教给学生岗位技能,然后便可上岗实习拥有工作,足以维持生计。他们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高尚道德素质和高技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只着重短浅的就业上岗的现实利益,忽略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道德建立,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中职教师工作以外进行兼职,以及备课不足,授课不认真,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形象遗失殆尽,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可见师德意识薄弱,不够爱岗敬业。

三、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1.端正职业教育观,开展不同层面的师德教育培训。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学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端正职业教育事业的态度,遵守《教师法》、《纲要》对教师的各项要求和规定,教书育人不再是泛泛的概念,而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教育规范行本。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师德教育和加强师德宣传。由此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应该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师德教育制度体系,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将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并定期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培养教师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并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由此针对教师师德培训的层面可以系统的铺开为:1)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推动的师德建设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在师德建设方面的作用重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教师资格准入的考察、考核指标的划分,因此师德建设培训应以教师对教师制度和法规政策的学习。2)学校层面推动师德建设培训。教师与学校本身就是一个互动单位,它们是相互沟通和影响的共同体。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支持和配合,教师个人的提升和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指引和提携。在学校层面开展的师德建设培训是有着现实意义和不可或缺的培训学习的重要过程。3)个人层面上的师德建设培训。正所谓“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个人精神素养和内心拥有强大的正能量才得以以广阔的胸怀教育学生、包容学生,同时可以更好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只有师风纯正,拥有正气的教师队伍才是师德建设的最基本的保障,教师个人的师德是整个师德建设最基本的元素和根本所在。

2.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健全师德评价管理体系。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待各行各业的职业标准也不尽相同。教师师德观念的形成和确立需要学校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对教师师德进行量化考核。师德评价对师德教育、监督起着极为重要的指挥和调节作用,是提高中职教师师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常对待师德的要求体现在年度考核、学期工作评估、职称评定等方面,总体来讲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更有甚者流于形式和走过场而已。师德评价应该是推动师德规范贯彻落实的“杠杆”,应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称考核体系和岗位绩效管理的制度当中。只有通过评价和跟踪才得以及时发现不同时期师德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从中获得提升师德建设的更佳途径和办法。

3.构建有中职校园文化内涵的师德建设,建立有人文关怀的师德激励机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每一所学校有有着自己的不同于其它学校历史和不同的发展足迹,有着其唯一性和独特性。所以在学校师德建设过程中,融入各自独特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观念,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校园文化也可以反哺学校的师德建设。教师作为多维度的个体,关爱教师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集体的尊重和理解。平等、公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营造良好的师德环境可以充分促进教师个人学习和成长,增强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个人诉求的满足会对教师个人发展前景和学校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另外,对教师实行民主管理,合理地对教师进行控制、监督、制约,建立体现人文关怀激励机制很有其必要性。该激励办法即是物质的,如奖金发放、个人晋升、职称评定、办公用品配备、旅游度假等方面;同时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激励,如先进表彰、评优评先、荣誉授予、颁发奖状等等途径。通过两种方式的使用,使激励起到实在的作用,一情育人,以理塑人,以行正人,从人文关怀角度构建师德机制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内化为中职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四、结语

毋庸置疑,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它体现在对教师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现阶段中职学校师德建设“以德治校”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立德树人”培养中职学校人才的成败关键,它是社会评价学校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只有将师德建设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加强对教师师德进行立体多层面的培训,建立师德评价工作体系并以考核机制完善德育制度建设,构建有中职学校文化内涵的师德建设,建立有人文关怀的师德激励机制等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的教职工队伍,才能促进中职教育事业健康、快速、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

[2]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N].新京报.2014-10-10.

[3]刘宇.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4(06).

[4]汤晓,罗溢杰.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5]朱兴艳.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策略浅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6]杨越,刘军.广东省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J].管理工程师.2012(4).

[7]郑东河.推动师德建设发展与创新途径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7(07).

[8]解丽娜.加强师德建设,给力中职教育[J].文教资料.2011(08).

[9]王奎莉.新常态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与路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07)

作者:钟旭斌 单位:广东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