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师德在课改中养正探究

师德在课改中养正探究

师德建设是另一种养成教育,它需要有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有积极的工作状态引领,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砥砺。三年前,伴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起航,我们描绘出了雄县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蓝图,开启了师德在课改中养正的过程。

一、在课改培训中感化心灵

课改前,学生们课业负担重,导致睡眠不足,造成近视率高、身体素质差等问题,甚至有人厌学辍学。教师、家长和社会过分关注学生分数,致使教育出现了种种弊端和问题。我们结合素质教育观念和新的课程理念,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改变长时间讲授的课堂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把大量的课堂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全县教师普遍认识到,原来的教学行为机械单调,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应把教室还给学生,把蓝天还给学生,把校园还给学生,让学生们释放天性,在快乐中完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思想支配行动,在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后,不少老师的教学行为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的冷面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笑脸、激励的语言、和善的爱抚和耐心的指点。教师们虽然觉得有些苦和累,但是看到学生们茁壮成长,看到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看到跨校、跨乡、跨县、甚至跨省市作课得到赞许和喝彩,觉得付出没有白费,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每次听到他们在现场传来激动的声音,报告成功的喜讯,我在暗喜的同时,也深深感激广大教师三年多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在课改交流中提升品位

从名家外出讲学和特级教师异地作课受到启发,我们意识到要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跨乡作课是助推教师成长有力的翅膀,这样可以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我们规定,争创县级骨干教师和课改示范教师必须有两节跨乡作课的经历;已认定的县级骨干教师和课改示范教师每年至少有两节跨乡作课经历,否则取消骨干教师资格。有了课改的热情,再加上适当的制度约束,就等于为教师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他们不为制度所困,反而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强大。课改到今天,我们的教师去周边县送课成为常态,和北京、天津上交流课成为现实,去河南安阳、濮阳做示范课更是成为令我们骄傲的一个经历。通过交流,教师们眼界开阔了,思想豁达了,追求变得高远了。一个个教师从默默无闻,崇拜专家,到自己外出作课讲学,从学识到人品都跨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们离自己的教师梦越来越近。

三、在家校共育中规范自身

在课改的推进过程中,雄县家长学校总校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们到全县一百多所中小学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宣传课改的理念和做法,树立家校共育的科学观念,疏导家长对教育现状的情绪和解答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困惑。总校下属的各个家长学校也通过不定期的活动,搭建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切实解决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思想、品德、行为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化解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疑惑。我们的课改,面向家长和社会开放。家长可以到课堂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他们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而感动,同时家长的心灵也在课堂上得到净化。

学校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老师的要求告知家长,教师也会在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下规范自身。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社会实现了无缝对接。教师在“无影灯”的照射下,用阳光的心态工作,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这点我们做到了。我们的师德也由此养正。

作者:胡俊岭 单位:雄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