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浅谈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浅谈

摘要:关于高校的师德建设话题并不陌生,之所以频频出现败坏师德师风的现象其中有着社会、高校等深层次原因,文章提出要把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作为高校教师教育工作的立足点、重视教师道德的岗前或在岗培训、建立合理有效的师德评价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院校以德治教道德修养师德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教师与高等教育之间几乎是可以画等号的。高等院校的教师之所有被赋予如此高的社会地位与高校教师的职能是分不开的。纵观全国高校,没有哪一所高校的盛名不是因为其教师力量雄厚、教师水平一流而得来的。高校教师在培养青年人才、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世界优秀文明中发挥了绝对的重磅作用,教师职业角色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队伍。

一、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不断进步,高等院校门槛逐年降低,国民素质普遍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也不断积极向上发展,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以德服人。但是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偏差,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追求物质利益,把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抛在脑后。尤其是一些已经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无心钻研教材,对教学设计和为学生答疑解惑不再精心准备,敬业精神弱化,不再把培养基础扎实、富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己任,而是把精力放在到社会赚钱上。二是贪图享乐,学术态度不端正。高校教师的第二大任务是科学研究,高校教师更应该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但高校里不乏有的老师进高校只是贪图高校的清闲,不能专心研究学问。如果不能通过科学研究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自我学术水平,那么自然很难培养出科研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担负起走在学术前沿,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任。三是滥用职权、帮派现象严重。在大学校园里滥用职权,为自己的小团体或者亲属谋福利绝对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败坏了高等院校的良好风气还为教育质量埋下了隐患。此外,一些建校时间较长的学校或者学术成果丰厚的导师容易出现帮派现象,研究学问如果是被帮派束缚那么必然不能融会贯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多种文化、多种价值观交叉、碰撞,在磨合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一些高校教师的道德观念和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这也有高校教师一般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接受外来思想和观念的原因。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国经济成分趋于多样化,分配方式随之趋于多样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违背使中国传统的无私奉献精神被弱化,实用主义盛行,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被物欲湮没。经济原因只是造成高校师德缺失的一方面原因,具体原因还包括社会原因、高校内部原因和高校教师自身的原因。一是社会原因:缺乏制度基础。我国师德建设的制度基础从未真正建立起来,比如从来没有哪条法律哪项政策规定师德报酬的社会收益定价制度。在物质社会,做好人是需要核算成本的,如果学校生活中讲道德、高素质的人总是吃亏,或者受到排挤,而不讲道德、素质低下的老师凭借走后门、拉关系从中受益,那些讲道德、高素质的老师必定对自身道德产生怀疑,进而向不讲道德、素质低下者靠拢。二是高校原因:缺失监督机制影响了师德建设。高校教师的自主性比较强,高校对教师的监管就不可能面面俱到,道德监督就存在较大的漏洞,学校领导或同事为了不“得罪”人,监督意识特别差,只要不是影响特别恶劣,一般听之任之。此外,目前国内高校的科研风气较重,很多学校不根据自身特色和当地特点办学,大肆搞科研,根本不讲师德标准,单纯看重科研成果或者教学任务,对师德建设毫无管制,使很多师德问题愈发严重。三是自身原因: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影响了师德建设。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爱,不愿毫无保留地献身教育,用自己的心血和专业知识为青年人铺垫成才之路,而是为了追名逐利,忽视学生的学业进展和思想道德发展,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发掘自身优良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举措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在课内承担起道德育人的责任,还要求高校教师在课外也能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一)高校教师自身政治素质要过关

高校教师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指导自身,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具体表现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规文件的精神,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二)高校要重视对教师师德的培养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环节具有复杂性和群体性的特点。由于每个人的道德水平都是不同的,高等院校要自觉承担起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档案,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帮助新老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分阶段整顿全校师风师德建设。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师德评价监督机制

有效合理的师德评价监督机制要做到客观、易操作。采用公开透明、多种渠道、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实现师德建设的自律与他律的互补。教德的评价监督可以根据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同级之间的互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三个梯度进行。

(四)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

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职称评聘、职级晋升、工资提高、深造机会等都对教师充满诱惑,如果把师德建设与之挂钩就一定会激励高校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关爱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使整个高校教育呈现出活力。对于那些不思进取、不守师道、把教书育人天职弃之一旁的教师,及时给予更换、警告、惩罚或者辞退处理;对于爱岗敬业、德高望重的教师,要在福利待遇、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关怀,避免“劣币逐良币”的悲剧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倩.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教育艺术,2012年4月刊.

[2]屠火明.地方大学师德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作者:武亚楠 单位:三亚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