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少儿文学活动课程类型与特点

少儿文学活动课程类型与特点

[摘要]少儿文学活动课程是以文学活动为中心,以少儿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少儿自主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形态。本文从少儿文学活动课程的类型、特点等方面阐述笔者的一些思考所得。

[关键词]少儿;文学活动课程;类型;特点

一、少儿文学活动课程的类型

(一)朗读型

朗读型文学活动课是把故事改写为小剧脚本,通过让孩子大声朗读小剧脚本,向其他人有效地介绍一个故事。这种朗读表演的形式可以创意地展现任何题材、任何阅读水平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活动课程注重的是阅读和声情并茂的表演,鼓励各个年龄段、各种阅读水平的孩子流利顺畅、声情并茂地阅读。朗读型文学活动课程的要点:1.首先要确定朗读的脚本,可以选取对话比较多的故事,也可以对作品进行改编;2.朗读表演者通过声情并茂的表达,把故事中人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故事栩栩如生。3.可以进行角色对话,选择故事中有特色的人物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角色扮演,如师生示范课、同桌对演,依据文本演、创造性地演等,既分散表演的难点,又逐步加深对角色的体验。4.不要求背诵,对朗读表演者们没有压力。

(二)创作型

创作型文学活动课是将阅读、思考、写作、分享相结合,指导孩子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原故事情节进行仿写、叙写、改写。此类课程兴趣激发是基点,由模仿到创作是原则,伙伴合作是手段,通过创意融合的教学手法,促进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创作型文学活动课程的要点:1.在构想内容时,不给孩子太多限制,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并注重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示,尽可能使内容丰富多彩,有个性。2.鼓励孩子自由创作,体裁不限,可以是图画书、可以是漫画书、也可以是小小说。3.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在适当的时机将他们创作的故事以各种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孩子的表演天分。4.伙伴之间互相欣赏画面与文字,可以将孩子的作品张贴(展示)在教室的四周,也可以让孩子将一些不错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三)讨论型

讨论型文学活动课是孩子组成小组,自主选择并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按照分配的任务,设计阅读作业纸,根据自己准备好的问题与老师和组内成员进行讨论。这种文学活动课程让孩子在开放而活泼的氛围中畅谈看法,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拓展文化学习,提升思辨能力。讨论型文学活动课程的要点:1.4~5人组成一个小组,阅读共同感兴趣的书籍。成员根据个性与爱好分配角色:有的做主持人,准备讨论题目;有的负责把书中特别有意义的文句、段落挑出来,朗读给其他成员听;有的负责用图画方式把作品情节呈现出来;有的负责把故事内容与生活经验连接……2.小组成员独立阅读,并根据自己负责的项目要求整理笔记、拟好讨论的问题,为讨论做准备。3.讨论时,成员们根据准备好的问题提纲与老师和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员间要互相聆听,互相尊重。各个小组不论是阅读相同或不同的作品均可由展示达到交流与分享的目的。4.完成对一本书的讨论,成员们以恰当的方式集中而创新地展示、交流作品中的精彩部分。5.完成讨论的小组之间进行成员交换,选择更多的阅读材料,组成新的小组,开展新一轮阅读与讨论。

(四)采风型

采风型文学活动课就是实地进行考察和体验,通过对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亲身感悟,了解各个区域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和人文价值,然后运用到作品中来。“文学采风是第二课堂,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每一次活动都需要创设。”这种文学活动课程能使孩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积累文学情感和写作素材。采风型文学活动课程的要点:1.活动前,老师对采风地的历史文化、走近的名人、“采风”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加以指导,并安排孩子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积累有关方面的相关知识,激发孩子参与的欲望。2.指导孩子围绕采风的内容设计“活动纸”,确定活动时间、路线、形式等,制订出适合自己的行动计划,并做好成果记录。3.各小组将自己完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辑成册,进行分享和展示。

二、少儿文学活动课程的特点

(一)开放性

开放性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空间、活动结果的开放性。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指不局限于书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调整甚至改变教学内容;活动过程的开放性指活动的过程是动态发展、适时变化的,课堂不再是“教案剧”的舞台,老师根据孩子的表现调整活动进程;活动空间的开放性指课堂不等于课室,活动空间可以由室内向室外乃至校外延伸;活动结果的开放性指师生对结果的追求既可以得出统一的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并不要求达到某种统一的、标准的指标,而是更多地关注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二)自主性

“活动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传授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是活动教学的基本过程,学生的主体发展是活动教学的最后归宿。”少儿文学活动课程是以孩子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开发和实施的,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创造性、开放性、自主性学习。在少儿文学活动课中,孩子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实践者,是某项任务的承担者。老师不是将知识或问题答案直接告知孩子,而是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孩子自行探索,寻找答案,老师为孩子搭建阶梯,帮助他们在认知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居于主体地位,他们主动探索、思考与反省,即使他们最终没有能解决问题,也能从中获得收益,感受成长的快乐,可以说,其价值就在于它的过程之中。

(三)合作性

在少儿文学活动课程中,孩子通常以小组的形式承担任务,相互交流、讨论、帮助、竞争,老师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提出合作的具体办法,培养合作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小组合作是少儿文学活动课程的基本形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孩子互助、沟通、理解,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欣赏别人,发展宽容的态度和关爱的品质。

(四)实践性

实践性表现为“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在实际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少儿文学活动课程致力于克服语文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力求使孩子处于多元的、动态的环境,更多地关注生活,参与实践,注入“服务学习”的概念,将社区资源、公益资源链接到课程中,倡导培育孩子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孩子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五)融合性

融合性指各学科之间教学手法、内容的渗透。学科课程也讲融合,只不过由于时间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各学科之间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渗透,少儿文学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文学与艺术、文学与科学等方面的渗透上更加方便。少儿文学活动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孩子为主体,以提升人文素养为目标,不断探索教学路径,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司成勇,于京京“.活动课程”新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3).

[2]吴向洋.从教学论的高度看文学采风[J].语文教学通讯,2013(1).

[3]胡卫平.学思维活动课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作者:何澜 单位:广州市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