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

要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机会、威胁,自身的优势、劣势,指出了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误区,提出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中应抓住机遇,规避威胁,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办学层次、专业设置组合,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组织效能,寻求发展空间,达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在全国630多所本科院校中,新建本科院校有198所,占本科院校的近1/3。新建本科院校不但要受到来自国内的重点高校和高职高专两个方面的挤压,而且要迎接高校全球性竞争的挑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所面对的机会、威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了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应抓住机遇,规避威胁,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新建本科院校的SWOT分析

1.1机会

1.1.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知识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国际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多极化发展日趋明显,全球性竞争环境已经形成。在这一竞争环境中,人才是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大学教育,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就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国家采取了扩大招生规模的政策,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有充足的生源保障。

1.1.2高等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近20年来发展较快,但仍然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从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来看,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超过50%,这类国家的人均GDP一般在2万美元以上;教育较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35%~50%之间,如意大利、希腊、阿根廷等,这类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7万美元;教育中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秘鲁、墨西哥等,这类国家的人均GDP一般超过5000美元;而教育欠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如印度尼西亚、印度等,这类国家的人均GDP普遍低于5000美元。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离发达国家50%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鉴于此,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必将给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契机。

1.1.3教育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

在全国630多所本科院校中,新建本科就有近200所。所以无论是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还是高教研究的专家学者,都对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国家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在第三次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很难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好”。从这个层面看,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1.1.4地方政府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支持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地处地级市,属省市共管高校。地级市的高校数量有限,培养的人才也主要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各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本地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加大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从办学用地到经费保障都给予了较大的支持。

1.2威胁

1.2.1国外的威胁

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我国高校也面临全球性竞争的挑战。在全球性竞争环境下我国高校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竞争、发展空间竞争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世界各国的名牌高校,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巨资吸引一流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近几年来,国外高校纷纷走国际化道路,其中一个方面是招收留学生。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优质生源外流的挑战。根据教育部消息,自2002年以来,中国公民出国留学人数每年都超过10万人。2005年度,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85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为10.65万人。

互联网为全球高校提供了一个竞争平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准备在10年内将2000门课程挂到网上,让全世界的求学者通过互联网学习其课程。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些没有多少生源份额的高校将会被淘汰出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文化历史底蕴浅,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弱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普通高校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2005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4.58%,比上年14.90%下降了0.32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GDP为183084.80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2.82%。

1.2.2国内的威胁

按照一些专家的观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呈现出所谓的圈层态势。

第1圈:10所,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第2圈:25所,目标是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合计35所,即进入国家“985”计划的高等学校;第3圈:21所,除了“985”计划建设高校外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第4圈:39所,和前3圈合起来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95所高校;第5圈:170多所,是经批准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第6圈:230多所,是经批准能够授予硕士学位的高校;第7圈:160多所,是培养本科生的高校;第8圈:1000多所,是高职和大专层次的学校。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第7层,受到众多圈层的挤压,很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现象。

1.3优势

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由原有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实力强的专科学校通过合并和重组而升格。因此,新升格为本科的院校大多具有一部分原办专科时已形成的优势与特色的专业,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这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良好基础。

1.4劣势

与第1至第6层学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有许多不足和弱势,具体表现为:本科意识差、师资质量低、教学经费投入少、教学资源紧缺、办学成本高等等。同时,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需求的增大,新建本科院校目前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危机已经从学生的就业方面突显出来。

2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误区

2.1片面追求“高水平、大规模、全学科”的发展模式

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着脱离实际,盲目地向重点高校看齐,片面追求“高水平、大规模、全学科”的发展模式。以扩大招生规模为核心,全面扩充办学规模;追求“全学科”,则体现在综合性、多门类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上。片面地追求规模的扩张,重申报轻建设,重提高层次而忽视基础建设。在专业设置方面贪多求全,往往没有考虑专业的投入和产出,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盲目新增专业,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开办一些与自身优势与特色相差甚远的专业。

2.2经费、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新增学科、专业上普遍存在盲目性,没有考虑到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造成经费的紧缺、资源的浪费。而且在经费的利用上存在误区,有些学校将原本紧缺的经费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征用土地、建筑大楼。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为了攀比,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经费用于修建大量的大楼上必定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危机。

最近互联网上由聊城大学的南大门引发的“大楼与大师”之争对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的经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质疑。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第一任校长D·吉尔曼说过:“高等学校需要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而不是最宏伟的建筑物。”

3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

根据以上分析,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决摒弃“高、大、全”的发展模式,以黄石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和探索新建本科院校之发展战略。

3.1科学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要抓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普及化发展的机遇,同时,面对来自国内外重点高校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威胁,科学定位,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按照刘献君教授的观点:“高校定位应从三个层面来考虑,即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并主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学校的状况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劣势等三方面因素。”

3.2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

重点大学同新建本科院校相比具有整体优势,新建本科院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下面以黄石理工学院为例,简要分析如何在区位、行业、学科专业等方面挖掘自身优势,形成办学特色。

黄石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校服务社会主要的区域空间——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黄石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处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上,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便利。黄石地处武汉城市圈内,在武汉100km半径范围内,集中了武汉、黄石等九座城市,形成了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是连接东西部经济的中部节点,是带动中西部地区崛起的龙头。专家预测,武汉城市圈,将是中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之后第四个大经济圈。

黄石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黄石境内已探明矿产有4大类7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品类的28%,其中金、铜、铁等14种矿产的储量居湖北之首,硅灰石储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江南聚宝盆”,原材料产业发达,有发展大工业的资源优势。黄石是国家一类口岸城市,在鄂东地区是唯一设有海关、边防检查站和保税仓库的城市,通关十分方便。

依托有利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黄石地区的支柱产业——钢铁产业、材料业、机械制造业、服装业、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应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黄石理工学院自建校以来为黄石地区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保持原有的特色和发挥已形成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建筑、材料、服装等专业。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环境专业发展带来契机。由于黄石地区的区位优势,高新技术合资、外资企业发展迅猛,国际贸易及其复合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3.3优化办学层次、专业设置组合

尽管高等教育不是产业,但它必须有市场的引导,才可能获得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政府投入相当有限,办学经费约50%甚至近70%来源于学费收入,因此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同样适用于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黄石理工学院的学科层次和专业组合,为该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学科、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黄石理工学院有30多年的专科办学历史,形成了一批在专科层次有相当竞争力的专科专业,是可以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大量现金流的金牛业务。而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层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目前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和办学历史长的次重点高校相比,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可以算是幼童业务——是未来的希望,但目前需要扶持和保护。五年一贯制和“3+2”专业是不断要舍弃的瘦狗业务。因此,在办学层次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保留强势专科专业,大力发展本科专业,逐步淘汰弱势专科专业。

由于是多校合并组建的本科,因此专业设置存在重叠交叉,如医学院的护理专业与原湖北卫校的护理专业、师范学院的英语教育专业与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数理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范学院的计算机(教育方向)专业与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学院内部的营销专业和营销与策划专业等。为了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原本紧缺的经费用于重复建设,必须大胆地通过学科专业的融合、重组,优化一些学科专业,淘汰一些服务面向模糊、办学效益低下的专业。对于新专业的设置,要考虑学校服务面向、周边高校的相关专业的发展状况和自身的优势,运用边际效用和盈亏平衡等经济学理论指导决策。

3.4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组织效能

3.4.1利益关系的调整

新建本科一般是由两所或多所院校合并组建的。合并前隶属不同的“条块”,拨款渠道、人事关系、服务面向迥然相异,办学特色、学科结构、学术氛围、校园文化相去甚远。合并后必然会遇到机构、学科、专业等调整、合并、重组。高校合并过程中必然有部分人的利益受损,这种利益受损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物质利益受损可以通过“补偿”达到平稳过渡。但精神上的受损不是短期内就能愈合的,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严重的隐患。

黄石理工学院是由五校合并而成。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的调整。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广泛征询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充分讨论,并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广泛宣传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使教职工能正确对待短期个人利益和学校的长期发展、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3.4.2集权与分权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必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既要避免管得过死,不利于各二级学院发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避免管理失控,因此要正确处理学校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问题。对于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集权。对于日常管理,由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章,用制度来约束人。通过适当分权既可提高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又可提高办事效率。

4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上要做到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组合,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欧阳玉,邓秀华.合并高校发展战略探讨——兼论湖南大学的发展战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3(3)

2庄汉文.全球性竞争环境下的我国高校发展战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3甘晖,王建.战略机遇期高等学校的定位及其分层次管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4袁小鹏,李金奇.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误区及其矫正[J].咸宁师专学报,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