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书法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结构形式

书法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结构形式

摘要:书法是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素养。然而,21世纪的今天,了解书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日常的书写往往为电脑输入所替代。曾经代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书法,对国人文化品质的提升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加强书法教育意义重大。文章就基础教育阶段书法的结构形式进行分析,探究普及书法教育的意义,并对实施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书法基础教育结构形式

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的文艺形式。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华民族特征的体现,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然而,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书法课程较为缺乏。文章主要对书法基础教育的结构形式进行论述。

一、古代书法教育与课程

依据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商代的学校教育已有文字书写的内容。殷墟出土的甲片上雕刻着“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末、壬申、癸酉”,其中有些字迹相当工整,表明在殷商时期,学校已经重视对学生书写、契刻能力的训练。西周时期继承了夏商时期的教育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逐渐形成以“六艺”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六艺”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书同文、行同伦,推行统一文字。其中李斯的《苍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这些字书,都起到了对儿童进行书法基础教育的作用。汉代极其重视文字教育,并且辅以相应的制度加以推广。东汉的《熹平石经》在当时是一本标准的经书,还是一部标准的字帖,它对书法学习起到订正字体的作用。东汉末年,汉灵帝设置鸿都门学进行书法教育。汉代书法教育与文化启蒙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汉代书法的辉煌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隋唐五代时期,文化艺术繁荣,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隋朝高等学校中设置了书法专业,培养专门的书法教师。在唐代的教育体系中,书法是一门必修课。唐朝具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国子监中设置了专门的书法教育机构。宋代书法教育继承了隋唐传统,并且在隋唐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宋代的书法教育重视书生对知识修养的培养,《宋史•选举志》中提到对学生学业要求是:“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说文》《字说》《尔雅》《博雅》《方言》,兼通《论语》《孟子》义,愿占大经者听。篆以古文、大小二篆为法,隶以二王、欧、虞、颜、柳真行为法,草以章草、张芝九体为法。”其中可以看出,书法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艺术训练的同时,重视加强学生文字学知识的积累和伦理道德的熏陶。事实上,这也说明了书法教育在加强文艺修养的同时,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内涵进行培养。宋代对书法教育采取的是“三舍法”等。元代官方文字为“八思巴字”,虽然统治者重视文字书法,但与前代相比较为逊色。明清时期,书法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且科举考试中,文章欠佳而书法优者也可得分,这对考试者而言无疑是一种鼓励。总的来说,古代的书法教育依托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教育对当代书法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书法在基础教育阶段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1.注重书法内容的人文性

书法课程显然具有明确的人文性质,这决定了书法课程内容亦应有明确的人文性特征。书法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这也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即以人为本,体现教学的人本性。人本性关注人的情绪、态度、理想和信心等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强调学习应当发自内心,体现情境性、过程性,能够唤醒人的各种潜能,使课程内容为个体提供自由发展和发掘潜能的学习机会。书法是通过对字、文、篇、章的书写,掌握字法、笔法、墨法等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兴趣、才能、个性的发展。书法学习应当具有个性化的内容,个性化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密切相关,满足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更自由、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能够使其激发灵感,培养兴趣,开拓思维,形成乐于进取的精神。书法课程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能够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人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个性化体现了学习的人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实现社会人和个体人的统合发展。

2.注重书法内容的综合性

书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综合性,事实上,这也是书法课程不能独立的主要原因,其一直游走于美术和语文之间,缺少自身的课程体系、标准及规范。因此,在基础教育中,书法依旧作为技能课程、课外兴趣等存在。书法课程的综合性正好证明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体系的逻辑性,也正好符合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书法课程内容涵盖了史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知识,整合书法课程内容会明显体现它的综合性特征,这也让书法课程独具魅力。以往基础教育的课程几乎是分科课程,各学科间彼此独立,造成内容之间的割裂,课程便成为一种孤立的存在。因此,课程应当依据内在的价值联系、逻辑性或结构性联系、外在的实用价值、学生的认知特点或习惯等主线统一起来。

三、开展书法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世界华人创造出来的独有的文化艺术结晶,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传统,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事实上,书法的学习是一种陶冶性情、意志即精神教育的过程。实践证明,书法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身心健康、审美素质及创造力等方面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书法基础教育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认知、加强民族归属感意义重大。

四、书法基础教育结构形式搭建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书法教育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应当接受的基础教育结构形式。书法教育在提高、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郭沫若曾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这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写字教育理念一致,新课改的书法基础教育亦以此为据,教育理念亦从中而出。

五、书法基础教育发展的窘境

如今,素质教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多地方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书法教育列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但是书法教师数量缺乏,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以往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不得不重视考卷成绩,为了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一些学校的书法基础教育课名存实亡。然而,有远见的家长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在课业之外拜师学习书法。尤应注意的是,民间机构鱼龙混杂,少数不负责任的书法教师自己尚未入门就开始教授学生,授课毫无计划,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字水平,还可能将学生的书法创作引入俗套。此外,20世纪之后,传统的书法艺术发展受到冲击。钢笔逐渐代替了毛笔,而书法作为一种徒手的艺术,书法艺术中侧、藏、露等关于线条的技法,需要靠毛笔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后来不断有人倡导硬笔书法艺术,出现了一批硬笔书法大家。可以说,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仍旧脉络相通,其结体、章法与毛笔书法一脉相承。而进入21世纪后,电脑进入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电脑打字以其快捷、便利亦逐步代替了钢笔书写。在电脑技术的冲击下,不少学校提倡学生用电脑写作业,并且在一些人看来,用手写字是落后的象征。

六、推动书法基础课程普及的建议

1.加强书法课程的认知教育

人的行为受认知的影响,因此,书法教育中应加强认知教育。书法学习中要想体现德育,需要提高学生对义务教育阶段书法的认识,加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艺术、书法衍生文化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

2.确保课程时间,选好书写教材

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课程中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初中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课时写字(书法)课。中学在美术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地方政府应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写字教材,临摹教材应选用教育部推荐范本。书法教师应当利用学校资源,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为学生提供指导,确保教材的有效使用。

3.提高书法师资队伍水平

书法基础教育应坚持学校与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书法教育的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书法教学能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书法活动,丰富教师的书法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而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书法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以有效、顺利地促进学校书法教学的发展。

4.改革书法课程教学模式

当地教育部门应结合教学现状,制定书法学习标准,并根据标准编纂教材,使基础教育不同阶段的学生确立不同的书法学习目标;此外,应依据新课标改革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学,达到德育的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是义务教育的要义之一。因此,应加强书写技能练习,使学生掌握对于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实现书法的德育功能。基础教育阶段设有书法技能课和书法鉴赏课程,目的亦在于培养书法艺术特长生。

5.创设良好的书写环境

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生动活泼的写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克服书写中的困难,增强成就感,杜绝无指导、只让学生临摹等无效的教学行为。学校应组织开展好学生的课余书法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书法讲座、参观书法展览、组织书法比赛、开展书法社团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专用书法教室,积极培优,发展书法特长生。

参考文献:

[1]于军民.从文化传承视角看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赵长青,孟繁玮.推广普及交流互访——赵长青谈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美术观察,2010(7).

[3]刘振.普及书法教育的问题和对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

[4]孟繁玮,王文章.书法教育重在普及——王文章谈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美术观察,2010(6).

作者:车萱 单位:广州书画专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