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舆论学本科教学研究

舆论学本科教学研究

一、汲取百家之长,扩大知识面

我国舆论学研究领域有很多关于舆论学的著作和论文,关于舆论的概念也各有不同,但又有共性,在教材的选取上,教师可以选取一本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材,但同时,在备课过程中,又不能局限于一本单一的教材,而是尽量来充实备课内容。关于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展示给学生看,舆论学的很多概念,虽各有不同,但是都谈不上所谓的对的观点和错的观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定义的侧重点不同。给学生多角度地展示一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理论,不迷信于固定的某一个理论。比如,关于舆论的定义有这样几种:

1.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刘建明)

2.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喻国明)

3.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孟小平)这三个定义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存在差异,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定义者观察舆论的角度不一样:刘建明强调的是舆论对于社会的知觉;喻国明和孟小平强调的是舆论是对于某一具体对象而发出的意见。另一个方面,舆论是一个复杂性的事物,对它的定义不可能做到简单、明确。我们要做到对舆论概念的把握,就是从一个关于舆论的说法里可以清晰地知道,缺少了什么成分就不构成舆论,有了什么成分就构成了舆论现象。多借鉴几个定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舆论。

二、关注时事,案例更新

有些学科的例子可以几年不变,但是对于新闻传播学科而言,如果局限于某一年的某一个例子是行不通的。我们周围不断有新闻产生,相对于这些也有各种不同的舆论产生,不断研究新发生的舆论事件并善于总结运用到教学中来,是舆论学老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质。比如今年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自然灾害有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社会安全事件有厦门公交车着火案;交通事件有韩亚航空美国失事案;安全生产事件有吉林禽业公司爆炸起火案……这些事件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撼和讨论,都可以作为课堂案例。舆论学的案例不仅仅是年年更新,甚至可以每次课都做到更新,教师应该积极关注社会相关事件,并且将其应用到课堂中,从而让学生也能体会到舆论学这门学科是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是鲜活的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三、走出课堂,开展舆论调查研究

舆论学是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另外,还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学生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产生的舆论波动开展舆论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增强判断舆论趋势的能力。在舆论学的教学中,笔者会在理论教学中插入应用部分的相关知识,比如舆论测量、问卷调查、舆论调查报告的制作等相关内容,然后会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舆论调查任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去实践,最后交上舆论调查报告。小组分工合作,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制作问卷进行真实的街头调查,能让学生对新闻工作者有切实的体会,同时,在采访和视频拍摄过程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尝试。

四、生动教学,课堂情境演绎

舆论学其实可以上得很生动,即便是课堂的理论教学,也可以引入简单的情境,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比如在讲到舆论测量的原则问题时,其中有一个原则问题是适度原则,讲到我们在设计调查指标时,也得跟大部分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心理刻度相适应,也应该把握被访对象的基本辨别能力,适度地跟被访对象的分辨能力相挂钩,而不能够超越这个能力,提出不切实际的问题。这时便可以让学生来模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让他们自己来设计问题,回答问题。这种情境扮演简单好实施,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也能在情境扮演中更好地体会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心理,获取更丰富的心理体验。

作者:李瑞仙单位: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