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建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立

高职建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立

摘要:对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校企合作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于是探求校企合作模式成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基于企业需求的角度,从企业视角分析了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合作模式建议。

关键词:基于企业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建筑专业

1引言

我们目前的高校教育主要是依靠和结合政府或者相关教育部门,针对市场需求而言,这种教育模式是不足的。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校和学生承担着向社会输出技术、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系列高质量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应该更加的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针对高职建筑专业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必然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据调查显示,目前高职建筑专业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仍然不成熟,普及度不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论文报刊发表中,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讨论十分丰富,但是在这些讨论中,大部分都是以高校的视角来进行分析讨论,从企业视角的研究是十分匮乏的。诚然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但有不少研究将校企合作不发达的原因归结于企业的不积极,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综上所述,本文就选择了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入手考察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希望能对企业、对高校的合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因素

2.1企业规模

企业的规模,是限制企业与高校合作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容易产生经济效益,有更多的可调动资金以作为职业教育培训成本。在2006年,学者查吉德以《广州市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意愿》为题做了调研,调研主要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研发人员数、年平均利税、所有制形式等因素对企业的合作意愿度有显著影响。其中,所有制形式,年平均利税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调查数据显示,私有制的企业更愿意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因为在政府政策中很少有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保障的相关规定,这对公有制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其不重视校企合作。而私有制企业的决策更为自由化,资金的可调度性更高,更容易作出校企合作的选择。年平均利税高的企业更容易选择校企合作是显而易见的。

2.2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满意度

从高校方面来分析,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影响着企业是否作出校企合作的决策。我们都知道,要达成校企合作,其实高校和企业是双向选择的,企业必然更倾向于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扎实的学生。尤其是对建筑专业这种技术性强的专业而言,企业更是择优而选。因此,学生的硬性素质影响着企业的判断,越是优秀的学生,越能激发企业合作的意愿,这也是企业的需求之一,只有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寻找人才,开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基本最根本的需求。

2.3政策引导的匮乏

自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以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在这些政策中,宏观政策占了大多数,很少有政策涉及到具体的措施,只给出了框架,可操作性低。与学者们的研究相似,政府的政策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大部分只着眼于学校,对企业顾及得少。几乎在各项政策中都是以高职院校为对象的,对企业也缺乏相关的财政扶持和补贴政策。企业毕竟是盈利组织,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利益保护力度不足,这就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3校企合作模式相关建议

基于企业需求来考虑,学校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校企合作不能一蹴而就,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学校与企业在逐渐深入的合作中提高对对方的信任度,从而提高积极性。

3.1基地参观,工学结合模式

在商量合作的初期,学校要对企业进行多一点的让利,毕竟企业不大可能在合作之初就大量投入资金,在这个阶段,学校要尽可能的利用企业原有的资源。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建筑基地,参观企业的设备,生产任务和相关技术标准,可以提前接触社会,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获取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知识。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利用了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借此来提升自己学生的素质。

3.2校企订单班合作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结合实际,替学生争取了许多提前接触工作的机会,这就是订单班合作模式。“订单班”指的是由大型企业提前预定(签约)学生组成的班级。这些班级的学生的培养计划是参照企业提出的标准而考虑的,培养出的学生素质更加适合企业运作。而企业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提供一些建筑小项目,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能为企业带去新的技术。

3.3合资建立建筑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或专业实验室模式

当校企合作到一定的程度时,如学校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令企业有了强大的合作信心,此时可以有更深入的合作模式,这个阶段的企业会做出更大的让利。组建建筑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企业可以聘请本企业或者外企业的专家为委员会的发展做指导,使建筑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适应社会。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比较落后,对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例如建筑材料实训室或钢结构实验室等等,企业出资或者与学校合资建设这种专业实验室供学生使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能向企业输送更高素质的人才。

3.4企业提供岗位高校积极宣传模式

为了实现校企共赢,两者要互相配合。企业既然投入了资金对高校的培养计划作出了贡献,自然希望能吸收高校的人才,所以在企业向高校提供岗位的同时,高校要在校内加大宣传企业的力度,也为学生良好就业作出了保障。

4总结

高职院校的建筑专业技术性强,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更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培养要与时俱进,与企业联合培养是很好的选择。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高校可以获取更好的培养条件,为学生建立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现“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汪长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1,(1).

[2]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

作者:何善能 单位:梧州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