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优化构想

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优化构想

一、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现状

1、单一族别站点:仅以单一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信息为主要内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3O多个民族都建有自己的网站,[4]如中国藏族网、中国白族网、蒙古文化网和文山壮族网等。

2、民族学术站点:致力于报道学术动态、民族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各民族研究机构、各民族高校、民族地区图书馆和博物馆等部门网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站、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网站、中国民族图书馆网站、中国民族博物馆网站等。

3、民族论坛:论坛是更新速度最快、受关注度较高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的普及使民族论坛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中央民族大学论坛、西南民族大学论坛、达斡尔族论坛、蒙古家园论坛等。

4、民族类在线期刊:这类网站是将期刊、报纸内容网络化展示。近年来建立网站的刊物逐渐增多,有《民族论坛》、《民族研究》、《中国民族报》等。

民族资源库民族网络资源库建设是少数民族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目前民族资源库主要是以两种方式建立,一是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作为各级数字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少数民族资源库”、内蒙古图书馆的“蒙古族文化艺术资源库”、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寄居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甘肃省图书馆的“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数据库”、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民族民俗数据库”等;二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博物馆或民族科研机构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建立专题资源库,如云南师范大学民族教育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的“民族教育资源库”、云南大学的“西南民族研究文献特色数据库”、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民族服饰资源库”等。众多学者对民族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喻虹以广西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民族民俗专题资源的建设依据、原则、特色、方法及资源结构与关联提出建议,并阐述了对资源建设整体规划、版权解决、著录规范、整合细节、检索功能、人员要求等六个方面问题的看法。[李永宁从目前我国多元文化资源稀缺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创建多元文化资源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以时间和民族为主线创建多元文化资源库的框架和思路。赵局建、杜钊、朱玲论述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探讨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原则,为后续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苏云、康平根据东乡族的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东乡族民族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方式及资源库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管理模式给出了建议。

二、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并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正稳步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主体众多,但却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资源建设标准,一些资源内容重复出现在不同的网站或资源库中,且这些网络资源在其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不尽相同,给人们在资源获取、资源共享等方面造成极大的不便。其次,我国少数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处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也会有语言、服饰、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要全面展示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任何一个机构来说都是一项耗资耗力的庞大工程。目前已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多以某一民族或某一方面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尚未建成任何可以涵盖所有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网站或资源库。再次,目前网上流传的少数民文化资源只是单向的向人们宣传、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没有形成与广大受众的交流,缺乏互动性,吸引力不够,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长期发展。此外,一些手工技艺、口承文化等存在于少数民族同胞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网络中几乎不见踪影,面临逐渐失传的境况,这些隐性知识亟待整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出现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

三、Wiki及其特点

Wiki是Web2.0时代的典型应用之一,中文翻译为“维基”或“维客”(与博客类比),是一种面向群体,提供协同创作环境的网络系统。通俗来讲,Wiki通过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共享的平台,人们可以在其上增加、修改或删除网页内容,从而达到共建网站、共享知识的目的。Wiki具有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等特点。开放,即Wiki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对页面内容进行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这是保持人们的创作欲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促进了页面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可谓一举两得。合作,即Wiki是一个协同创作系统,页面内容由所有成员合作完成,并非由个人负责。平等,即Wiki的所有成员具有相同的使用和管理权限,承担相同的责任。共创,即Wiki的任意主题是由所有成员共同创建,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共享,即Wiki的所有成员可以不受限制地浏览页面内容和变动记录,还可以存取所需要的知识。Wiki简单易用,人们不需要掌握专业的编程技术,就可以利用页面上的编辑功能快速实现对页面内容的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有效打破了网络上信息技术人员垄断信息管理的更新维护工作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基于Wiki的网络资源建设。Wiki的这些特点,体现了Wiki的巨大潜力。目前,Wiki已经被较好地用在百科全书、专题知识库等领域,或几个分在不同地区的人利用Wiki协同工作共同写一本书等等。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即是基于Wiki的成功典范,截至2012年1月,维基百科已拥有282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总词条数突破2100万,总登记用户超越32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越12亿次。

四、利用Wiki优化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的构想

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开放、交互、共享成为当今互联网的新特点,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的建设也应改变传统的“浏览”模式,增强网民的参与性、互动性,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更具影响力。因此,本文提出利用Wiki优化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的构想,以供相关建设和管理部门参考。

(一)可行性分析

Wiki鼓励人们参与网络页面的维护和完善,采用与常用文字处理软件(如:写字板、Word等)相似的编辑界面,使用方便、技术门槛低,即使是初次接触也很容易上手。利用Wiki技术构建少数民文化知识库改变了以往由技术人员完成资源信息化、网络化的传统做法,使少数民族同胞自身、广大研究民族的学者等任何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个人都能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的建设中来。Wiki允许人们创建、更改页面的优势使网络资源得以不断扩充和完善,弥补了以往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中难以面面俱到的弊端。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1.65亿,相比2012年增加908万人。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的普及为Wiki用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综上所述,利用Wiki构建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预期目标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加之少数民族“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一座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宝藏。要在网络中充分展示这一资源丰富的宝藏,就需要借助Wiki技术开放访问、协同创作、资源共享的特点,鼓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中,收集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进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最终形成可扩充、可增长、不断完善的动态化少数民族文化Wiki知识库。

(三)建设原则

为达到预期目标,利用Wiki构建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开放性原则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少数民族文化在网络中得以广泛传播,因此知识库应对全体公众开放,并使访问者具有足够的浏览权限和编辑权限,这样才能扩大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

2、互动性原则共同创作、共同修改是Wiki的基本特点,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内容的创建和修改才能使知识库不断得到扩充和完善,才能保证访问者获取到最全面、最权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3、易操作原则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的使用对象大多是民族领域的研究学者、少数民族同胞自身和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公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殊问题,在搭建Wiki资源平台时尽可能地避免过于繁琐的技术性操作,使每个人都能真正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中来。

(四)功能规划

基于Wiki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知识共建共创功能在Wiki平台的支持下,广大网民一改往日“旁观者”的身份,成为网络资源建设的“参与者”,所有注册用户都有权限创建主题并参与主题内容的建设,使基于Wiki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得以不断扩充。这种共建共创的模式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聚集,大大降低了资源建设的成本,更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

2、知识交流共享功能基于Wiki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提供浏览、修改内容的功能,当用户对某一主题内容有自己的看法时可以使用Wiki提供的编辑页面功能即可实现对内容的修改,当用户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他人分享时也可以通过Wiki建立自己的内容页面。随着用户在Wiki平台上的知识交流与共享,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也将日益丰富、日趋完善。

3、隐性知识显化功能少数民族文化中包含不少隐性知识,如传统手工技艺、生活经验等,形成网络资源难度较大。Wiki为隐性知识拥有者提供了便捷的知识显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iki整理、归纳、自己所掌握的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显化,便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同时也能使一些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根据上述功能,可将基于Wiki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工作流程总结如下:用户通过Wiki平台浏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此过程中如果对该资源主题有不同看法或发现该主题有遗漏、错误就可以通过Wiki平台提供的操作功能对页面内容进行增添、修改或删除。如果用户没有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或者想分享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则可以创建新主题并与其他用户共同完善其内容。通过Wiki平台共享的知识经过分类、结构化等处理后汇总形成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库,进而为用户提供浏览、查询、共享等知识服务。如此循环往复,以实现资源共建、知识共享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承与发展。五、结语少数民族文化体系的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决定了仅凭某一方面的力量无法构建完备的网络资源。而Wiki的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势和使用简便的低技术门槛特点,可以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的建设中来,打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在当今信息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阵地,而网络资源建设是网络传播的基础,本文提出利用Wiki优化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的构想,以期探寻一条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在信息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孟莉秋徐天伟陈严纯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