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析隧道明暗洞的挖掘方法

探析隧道明暗洞的挖掘方法

1.明洞及套拱施工

(1)为减少右洞左侧边坡山体开裂坍塌及滑移,将右洞明洞由原14m加长至32m,对左洞仰坡塌方2m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刷坡。对左右洞套拱开槽处附近土体进行小导管注浆加固,再采用掏槽法进行套拱基础施工,然后施工套拱和大管棚,套拱和大管棚施工完毕后,在明洞套拱的保护下施工明洞。隧道左右洞出口段设计均采用长40m180×6mm的超前大管棚,并设C25钢筋砼套拱,长度为2m、厚度0.6m,拱内预埋127mm的导向钢管,环向间距50cm,外插仰角2°(不包括路线纵坡)。

(2)施工明洞仰拱前,为防止围岩变形发展,沿左右洞两侧边坡坡脚打设2排防护抗滑桩,抗滑桩采用108钢管,间距为50×50,并用钢筋将露出地表的抗滑桩进行连接。

(3)在右洞洞口山体外侧增加了明洞耳墙式偏压挡墙,挡墙与明洞洞身一起浇注,挡墙内侧与明洞顶部高度之间的拱背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其它采用夯填碎石土填等措施起到反压作用,防止浅埋偏压洞口山体向外滑移造成隧道失稳。

(4)反压墙基础、套拱基础、仰拱基础采用1m×1m梅花形布置4.5m长50mm的注浆小导管进行加固,在注浆小导管施工完成后,再施工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前要结合边仰坡平孔排水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基坑。

2.暗洞洞体的施工工艺

a、为有效提高初期支护体系的整体受力,对左洞ZK30+574~ZK30+636段落原Z5-1、ZDK-1支护类型及右洞YK30+547~YK30+593段落原Z5-1、ZDK-1支护类型调整为ZDK-1(BG)型支护,钢支撑纵向间距调整为35cm,将原设计的22注浆锁脚锚杆改为50mm注浆小导管,提高初期支护承载力,减小下沉量。

b、超前支护由原设计F2-1型变更为F2-2(BG)型:沿衬砌外轮廓线外30cm,采用50mm注浆小导管,小导管长6m,钢管外插角15°、40°交错布置,环向间距30cm,纵向间距2.8m,采用双液注浆(M30号水泥浆:水玻璃=1:0.5),注浆压力为0.5MPa~1.0MPa,必要时可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压力或水压。通过这些措施的改进,有效地减小了初期支护下沉量,提高了初期支护体系与围岩的共同受力效果。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施工中通过加强洞内外观察、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等措施,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证。

3.暗洞洞体的施工工艺

左、右洞浅埋V级围岩地段暗洞洞体进洞施工严格按CD中隔壁法开挖,在施工辅助措施完成并达到强度再进行施工待超前支护注浆强度达85%后,进行暗洞部分开挖。采用风镐配合人工开挖,局部遇到孤石时,为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采用弱爆破将孤石震裂后用风镐开挖,每循环进尺0.5m。

作者:吴传斌单位:四川省工程总局凉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