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混凝土施工优化分析

混凝土施工优化分析

1混凝土施工现状概述

当今建筑施工行业普遍使用的混凝土一般是由砂,石,水及水泥混合而成的,有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还需加入一些外加剂和掺合剂。建筑施工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混凝土施工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要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防止混凝土施工通病的发生。常见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麻面:所谓混凝土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水泥砂浆不匀,局部缺浆粗糙,但并未造成石子和钢筋外露。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振捣过程不严谨,造成混凝土中存有气泡,气泡停留在混凝土表面造成混凝土麻面;(2)混凝土拼装过程不严密,留有缝隙,在灌浆时极易造成漏浆现象,造成混凝土麻面;(3)装模和拆模过程不细心,模板使用前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检查工作,造成模板表面留有水泥砂浆等杂物,在拆模时极易造成混凝土表面被粘损;(4)钢模板脱模剂涂刷过程不均匀,也极易造成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破损。

2)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众所周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压力相对集中的地方。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再加上多数工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优化措施

2.1原材料优化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1)水泥: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坚持使用大厂水泥,保证水泥的质量,并尽量使用低热水泥和减少水泥用量,进场时必须要验证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试,保证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合格。2)骨料: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粗骨料宜优先选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径距的3/4。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通过实验表明:每立方混凝土能够减少水泥用量2025kg,而每立方混凝土减少10kg水泥,温度则会降低1℃。3)外加剂:选用适宜的外加剂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措施之一,其中,粉煤灰是混凝土中防裂效果最好的一种外加剂,掺加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2.2一般优化措施

就目前实体检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工作的开展来看,主要表现的问题在于技术规程不配套、施工设计分离、工艺技法落后等几方面,但问题的本源在于未形成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不能使质量控制工作进入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环。就具体工作而言,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发挥地方技术规程的灵活性优势,积极制定地方相关技术规程,做好国家规范技术层面上的衔接转换工作;以条文上的客观、明确、详尽,逐步代替实际工作中的模糊、主观。明确设计文件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示和控制要求;明确设计单位对设计产品相关、后续问题处理上的责任、义务。

2)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新重点部位、新重点项目的自检自查;施工企业标准制定中,应注重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适用性论证与总结。形成部级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技术规程,明确设备、操作、技术、评定、检定等方面的要求及法律地位。

3)工程监督部门需继续发挥行业主导作用,创造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环境、法规环境;处理无成例问题时,形成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环境,建立稳定可靠、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环的监督工作体系。

2.3浇筑施工控制优化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和钢筋疏密情况决定。插入式振动器一般分层高度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开动振动棒,振捣手握住振捣棒上端的软轴胶管,快速插人混凝土内部,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捣时间为20-30秒,但以混凝土面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和表面形成水平面为准。使用插人式振动器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靠近模板距离不应小于2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血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少犷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浇筑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理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井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浇筑完毕后,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混凝土污染,并及时擦洗干净。

2.4加强养护

首先,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可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其次,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内,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

结语:混凝土施工优化必须从材料、振捣和浇筑施工、养护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必须加强重点环节的施工优化,才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混凝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商品混凝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建材行业协会

混凝土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