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程施工全面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

我国自推行全优工程以来,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断地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工程质量问题仍然是我国建筑业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多年来,因劣质工程的返修、加固、补强而发生的器材、能源的浪费数量巨大,使得用户蒙受了不必要且巨大的经济损失;因劣质工程而造成的各类事故的发生也比较频繁,由此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令人痛心[1]。因此,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从而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QualityControl,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对生产的全过程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它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本工久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管理的作用,建立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建造满足设计要求、用户需要的优质高效低耗的建筑工程。

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2]

(1)全面对待质量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以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2、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称为PDCA循环。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的形象图,它好象一个车轮,不停地向前转动使产品质量不断地提高,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干、查、改”,即边想边干,边于边查,边查边改,边改边想,反复循环。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为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包括准备工作以及此阶段影响质量的各因素的质量控制[4]。

(1)认真做好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文件的核查工作。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和重点控制部位,周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条件下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5]。

(2)落实施工准备情况。检查工程是否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是否能够正常投入运行,施工队伍各工种的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制度是否落实,分包施工队伍的技术质量考核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五通一平”是否能够保证工程需要[5]。

(3)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抓好源头控制,这一方面需要精选采购人员,挑选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质量鉴定能力的人员负责各种材料的采购,另一方面要掌握各个厂家生产材料的详细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其次,材料进场时,要加强检查验收,对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以及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核对验收,并且要对材料做二次鉴定,鉴定不合格不能在施工中使用。再次,加强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提前安排材料存放的布置规划以及运送路线,施工中,落实材料管理的责任制,本着“干什么,用什么,管什么”的原则,划片分区,责任到人,搞好材料平衡[1]。

(4)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在安装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在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转,这是确保配套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如起重机的性能参数,必须满足构件吊装中的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径的要求,才能保证正常施工[6]。

(5)环境控制。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环境因素较多,所以应以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为依据,对工程质量的有影响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控制。此外,严寒季节、炎热季节以及梅雨季节,要采取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以免工程遭受冻害、干裂、冲刷的危害。另外,要对现场的环境加以改善,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文明施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总之,对环境因素的控制,由于涉及面广,各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必须在全面考虑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拟定控制方案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1]。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为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所有与施工过程有关各方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中间产品(工序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按工程项目施工层次的结构可划分为:工序质量控制、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分部工程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控制、单项工程质量控制[4]。

(1)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这是质量控制的实质性工作阶段,具体控制要落实到岗位和人员。工序质量达不到要求决不验收。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下道工序质量验收,在确认达到质量标准后再转入下道工序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中要经常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发现异常因素,采取措施纠正,做到预防为主,要使每道工序都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中[5]。

(2)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是操作者直接加工或改造劳动对象的技术措施和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分项、分部工程编制工艺保证措施,向操作者进行技术交底,使操作者熟知设计要求、技术规范和施工操作方法,明确质量要求,并制订提高工程质量的改进措施,使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5]。

(3)不合格品的纠正与通病消除。对常见的质量问题要事先加以预防,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属一般可以纠正的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和处理,达到结构安全,消除缺陷,保证使用功能要求。产生通病的原因比较多,除了建设部提出的10项质量通病外,还应结合当地和该工程在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对症治理达到消除的目的。消除质量通病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和施工程序,认真执行技术责任制。

(4)成品保护。成品保护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项目施工中,必须建立严格的成品保护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对已完分项、分部工程采取包、拦、护、盖、封5种保护措施。对重要部分或薄弱环节要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对成品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等等。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就地解决,严重的问题还需立刻停止施工,进行核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1]。

(5)规范施工操作,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施工顺利进行和施工人员生命健康与安全的保障,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安全生产监督不到位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监理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规范脚手架搭设、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对施工中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坚决杜绝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7]。

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所完成的最终产品(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以及有关方面(如质量文档)的质量进行控制。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的检验和实验。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的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予以纠正,并且应在纠正后再进行检验以证实其符合性。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的要求。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相关要求收集整理施工用材料、机具设备、构件等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方面记录,并按规范规定进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