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业设计教学思考(4篇)

工业设计教学思考(4篇)

第一篇:工业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造型材料与工艺是工业设计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分析了《造型材料与工艺》这门课程知识结构特点,对目前教学现状进行探讨及研究,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探讨了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材料与工艺;教学改革;动手能力

0.引言

《造型材料与工艺》作为工业设计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决定工业设计由设计创意和草图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关键,材料与工艺是工业设计的物质基础,没有对材料与工艺的认识就不可能做出能实际被人们所使用的工业产品。另外造型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技术的运用是展示设计水平和实现设计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否掌握材料特性和加工技术已经成为评价设计师水平的条件之一。因此,《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教学学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体会。

1.《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当前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1.1课程学时的减少

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主要由材料和工艺两部分组成。传统教学计划中总教学学时在80学时左右,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总教学学时已缩减至40学时。如何在这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是这门课程教改面临的首要问题。

1.2本课程新知识的增加

目前,材料不断推陈出新,许多新兴金属材料应运而生。例如,传统的钢铁材料正在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品种规格,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工艺上不断革新;在非铁金属及合金方面出现了高纯高韧铝合金、先进的镍基高温合金等。此外,还涌现了其它许多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如快速冷凝金属非晶和微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和单晶合金等。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超细金属隐身材料及活性生物医用材料等也正在向着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选择成熟的传统材料、还是选择新型材料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向是教改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1.3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由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原因,高职院校生源知识水平良莠不齐。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培养目标,是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的第三个问题。不但教学学时的明显不足和讲授的新知识点不断增加,而面对的是一群知识水平高低不齐,甚至一些还有着很强的厌学情绪的学生,显然,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已不能解决上述问题,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教改势在必行。根据目前各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以拓宽基础、注重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为内容,以点带面,进行课程建设”的改革思路。

2.优化重组教学与考核方式

2.1以技能型能力为导向,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从最近几年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表明,企业需要的是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以专业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实用为原则,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即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生产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根据教学目标,笔者对教学内容进了科学整合,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缩减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分析和计算内容,删除偏离教学目标的内容,突出应用型内容,增加必要的实用知识和实例。理论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产品造型设计中涉及的各种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玻璃、木材、涂料,胶粘剂等。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处理:对教材中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分析和计算内容进行压缩,省去相关公式的推导,只介绍公式的含义及应用;金属的晶体结构部分只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材料的性能、组成和用途;强调选择材料时如何考虑造型设计的要求,可为选材提供参考依据。这部分内容按造型专业要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过多涉及有关专业理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型工艺,造型材料的表面处理与精饰,学习目的是与实际的产品造型活动紧密结合,达到学用一致。实践教学包括:让学生动手操作万能拉力试验机、布氏硬度仪、维氏硬度仪、洛氏硬度仪、金相显微镜等设备,以便学生参加工作后很快适应生产环境,图1是材料内容的划分及与其他类课程的相互关系。

2.2理顺主次,找出规律,通过比较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工业产品常用材料的性能、特点及相应加工工艺,包括常用金属材料、塑料、木材、玻璃和陶瓷及合成材料等。通过在实验室亲手制作实践,学习体会材料的性能、特点、质感、加工方法及设计使用原则和方法,满足产品模型制作及产品设计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应将整个课程的重点放在常用材料和成型工艺部分。对于基本材料部分突出理论概念和材料的选用,对材料成型部分重点要求掌握成型过程和主要特性,从而能够正确选用各类材料。在学习铁碳合金相图中的共晶转变、共析转变时,发现二者转变过程和特性不同,学生容易混淆。因此讲解时采用共晶转变作为典型转变反应进行重点教学,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让其了解和掌握其它转变过程主要特性,最后再列表总结。基本转变过程都是:一个相转变为两个相,共晶反应是一个液相转变为两个固相,而共析反应是一个固相转变为两个固相。通过对比让学生对液态合金转变部分的知识加深理解,既便于记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2.3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练掌握材料及其工艺,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动手练习非常关键。例如在学习应力应变曲线时,我把授课地点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对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操作有一个初步认识,再用投影仪显示工作原理图,引导学生对照原理图和实物去分析工作原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动手能力强和善于思考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安排,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加强了实践性教学,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具有相当多的内容,涉及面广,图表多,尤其是金相组织、断口形貌、变形过程的特点、实验现象的变化等很难通过语言来表述,而且此课程学时有限,通常仅有四五十个学时。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丰富了教学过程,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可把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部分习题、实验讲义等内容放到学院主页上。例如在我院主页上开设一个课件下载栏目,教师可自由申请,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放到网上并且可以留言,同学随时查看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从而增加了课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挑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网络的建立为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传播教学信息量,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的直观性。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静态"教学转变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教师"动态"的教学。通过这种交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2.5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训锻炼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在生产一线真实地工程技术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术,提高能力。校内实验室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拓宽专业知识,但不能模拟企业生产,在质量、成本、数量、交货期、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等等企业经营各要素中不具备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部环境,因此只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弥补这一缺陷。校外实训基地是高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质量。经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上课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授课的内容加以精选,重点和难点内容要讲深讲透;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和查阅有关资料就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应留给学生自学;教师要善于组织学习讨论,在问题的讨论中,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持续性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方法来学习、掌握工程材料学知识,指导学生有效获取、应用工程材料学知识。

2.7改革考核形式及评价标准

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考核形式及标准可作以下调整:考试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进行,闭卷式卷重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考查,开卷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两者各占40%左右。实验考核侧重能力考核,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应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及时记录学生平时实验操作能力、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等情况,以充分反映学生做实验的态度和能力。这种考核形式能够准确地比较客观地实现对学生全面质量的考核,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本文是针对高职院校《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对本课程教学以及考核的一些改革措施。本人已用这种教学方法施教过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郭彩萍.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

[3]崔忠昕.金属学与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4]徐建军.《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6).

[5]倪卫华,汪中厚.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6]王洪金,于赟,李小平,等.提高“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

作者:张冬梅 单位:焦作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第二篇: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探讨

摘要:本文中,笔者首先剖析了当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教师评价随意性强、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方式太过于单一、评价过分强调结果等,进而结合教学案例对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业设计;课程评价

1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评价中,教师的评价随意性太强

从当前我国各高校教师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评价情况来看,教师往往在布置作业时,大多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设计美感、设计创新性等的综合考量,没有数据化的考评依据,因此在给学生进行作业或者设计作品评价时,给成绩打分都比较随意,一般看起来比较新颖的设计就为“优”或“良”,而对于表现力差,设计效果不理想,不注意设计细节的作品就会一刀切,全是“差”,大大制约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进行改进。

1.2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工业设计课程评价时,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评价,而没有自评的权利,而且不能够与教师针对其设计思想或者设计思路等进行互动和交流,即使是作品得了“优”也不知道是评价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评价分数低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有的教师会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交流,并说出自己评价的缘由,但是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仍会带来比较消极的影响。

1.3评价方式太过于单一

现有的课程评价大多实行平时成绩加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该方式有利有弊,似乎是对学生各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但是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考评,或者过分强调设计工作总量而忽视工作质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发挥。

1.4评价太过于看重结果,忽视了过程

传统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教师往往过分看重工业设计作品,也就是只关注学生设计结果,却没有对学生做设计的过程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做好工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并督促他们关注设计细节,认真设计,不断提升设计作品的整体质量,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2结合教学案例对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分析

2.1教学案例

笔者在对工业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时,采用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工作室的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内容,串联本工作室的相关课程,形成课程群,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形成无缝对接,课程结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取的教学方式为将“课程”穿插到“课题”中,通过研究课题来丰富课程内容,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笔者在整个工作室状态教学模式下,扮演的角色为团队组建者、任务者、标准制定者、过程监督者和问题指导者,学生在笔者全程的指导下,能够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较多教学条件的利用,比如课区、讨论区的利用,以及设计区、材料展示区、试验区、休息区的综合设计,达到较好的课程教学效果。笔者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对学生分层面、分阶段地进行考核与评价,提高了评价的过程性和完整性,评价数据更为真实,更加公正。同时,笔者还为学生们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学习档案管理制度,让学生们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既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情况有所了解,也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予以提升。

2.2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

一方面,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中,学生从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校效果等方面相较于原教室的“课程制”模式都有了较大改善。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无人监督的学习状态转变为每天都能主动学习,且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效率较高,学生更喜欢与教师互动;工作室模式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态度认真,学校效果优于针对多个学生个体教学效果,且工作室状态下学生们都能利用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自由讨论,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活跃。另一方面,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中,教师也收获颇多。首先,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以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目的性,能够帮助学生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其次,在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时,通过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再次,工作室的状态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第四,教师能够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性。第五,由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因此该模式能够给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以自己的活动为基础的工作经验,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专业所需技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学习观,通过情景模拟还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此外,笔者认为,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工业设计课程应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首先,要充分调动工业设计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提高其实践能力。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到工厂、设计单位或者相应公司挂职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或者让科研机构的相关人员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技能讲座,并给专业教师压担子,让其多接触实际的工业设计项目,来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师资,校企合作育人,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其次,应当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前沿的工业设计机构进行参观考察,或者集中对教师培训最先进的工业设计前沿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另外,还可以组织其他非专业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

3结语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所构建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其将工业设计流程贯穿其中,将每个阶段都纳入到评价范围内,并结合了学生、教师、企业的设计参与人员情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题性发挥,企业设计人员的辅助,让学生的设计创新性得以发挥,让工业设计课程定量、定时地予以完成,从而达到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目的,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孙巍巍,李德君,张莹芳,杨丽华,陈超.浅谈“两化融合”背景下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要素的重构[J].经济师,2016(08):229-230+232.

[2]刘琛.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以建筑装饰专业家居装饰设计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6(04):57-60

作者:杨思凝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第三篇:研究性教学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的应用

摘要:研究性教学模式旨在突出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解读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明确了工业设计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和评价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业设计;研究性教学;教学创新;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工业设计专业作为国内新兴学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教育质量不高,存在若干问题,目前大学生所面对的仍然是传统老旧的教学思维和模式,而这样繁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大多被动地应付,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很少主动去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是困扰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势在必行,研究性教学的提出不仅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类似研究的条件或环境,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实践,从而吸收并掌握知识,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教学并不单指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包括案例式、项目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以及问题模式、自主研究模式、课程参与模式等多种方法和模式。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教育者应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则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例如操作、调研、观察、测量、演示、制作、实验、假设和讨论交流等来获取知识、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掌握科学研究基本规律和方法。研究性教学注重“问题意识”和“研究性”,它既是教学方法,又是某种具体的操作模式,是一种指导教学的理念和思想,同时也赋予了在方法上和程序上的可操作性。

2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2.1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向是主体,而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淡化了,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实际上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教学意味着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使学生发现知识和探索知识的研究者、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研究和设计出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学方案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教师需要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综合性设计与教学能力,以适应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出研究性教学的环境。

2.2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是执行者和受益者,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学生应认识到研究性教学是使自己具备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自己成为支配学习时间、空间和思想的主人,使学生自己获得终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自己发展和贡献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3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制上体现研究性,突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编写教学内容和教材时应以研究性内容为核心构建研究性教学体系,在课程内容和教材中融入平时教学总结和提炼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及精彩案例,教师应编制设计性、研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学案,从课下预习到课上研究直至教学实践等都有系统的设计、安排和指导,这不同于普通的教案和大纲,是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设计、规划和指导方案。

2.4改革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社会密切联系构建

与专业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实习和实践环节中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多增加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和实践,多增加应用型、研究性和创新性的训练项目,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系统的实践基地,拓宽实践途径,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直接从企业中得到实践经验,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鼓励学生多参加大学生创新和创业项目、工业设计大赛等研究性实践环节,在研究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培养和磨炼团结协作精神。

3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3.1研究性教学实施的一般步骤

研究性教学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确立研究主题阶段、参与实施阶段和收获总结阶段。(1)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提炼课程研究主题。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想学到什么?按照教学要求确定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结合学生想学到什么和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引出研究主题,明确研究任务,科学确定学生需要研讨哪些主题,做好背景知识的要求,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储备,诱发其探求动机,研究主题可以结合老师拟定、学生自发拟定或师生共商定来综合考虑确定。(2)教学设计、参与实施。由教师设计规划组织方式和时间安排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解决方案,经教师指导、师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切磋交流得出初步结论。(3)收获总结、成果汇报交流。学生要将获得的结论和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形成报告材料或者实物,通过学生展示、学生讲授、报告会、答辩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形式并形成评价。

3.2研究性教学模式和方法

(1)基于问题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它把知识学习放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解决,最后是问题得到解决,知识得到吸收和消化。这对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教师、学生、师生研究设计研讨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研讨与实践来解决问题,最后形成报告和结论。如:在《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学案:首先,设计问题。例如: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期刊论文等资料研讨什么是素描?举例说明素描分哪些类型?举例说明什么是透视?举例说明透视的种类?举例说明光影(三大面、五大调)在实物上是怎样的分布规律等等。其次,研讨问题。学案中明确学生需准备图文并茂的PPT以报告、试讲、演示等方式进行交流、共享、互评和交换资料等,学生自评、互评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后各自总结并撰写学习报告,形成教学详案并全体同学共享,为教学实践课作准备。最后,实施验证。通过实际的绘画操作来验证理论、解决问题、取得成果、分享成果,并对绘画成果展开新一轮的讨论与点评(自评、互评、师评),把新产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带到下一幅画中去探究解决,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理解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得以提升。

(2)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初创于哈佛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实际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研究性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时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认知,学生对所学习知识不能深入理解,甚至不知如何运用。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缺少设计实例的引入,以设计的实际案例来诠释枯燥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比如三大构成这三门专业课程往往给初学者的感觉是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入实际设计的案例进行讲解,也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实际应用的实例集中展示和试讲,这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为今后设计打好基础。设计案例如:教师举例或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点、线、面在设计作品中的应用;教师举例或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构成形式(重复构成、渐变构成、近似构成等)的应用;例举和讲解色彩在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再如立体构成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领域的案例分析等。教师或者学生将这些具体应用做成PPT进行演示讲解,这样即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又使学生认识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使知识易于消化和掌握。

(3)基于实验、实践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学校构建了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平台,在建设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学校设立了教改专项,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开发前沿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鼓励教师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增加研究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实验;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适当资金资助,增加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由学生自主选题,内容完全开放,相当于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进行的课题研究,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为拔尖人才创造成才条件;此外,还可以通过工业设计大赛、研究性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拓展研究性教学领域,拓展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3.3研究性教学评价

(1)学生学业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业进行考核、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对学生学业评价应力求真实、客观、全面的反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效果,应避免一考定全局的考核模式。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应该提高实践环节和平时成绩的权重,应该更注重过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加期末考核、课内考核加课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可采取实验报告、习题作业、实训报告、问题研讨、项目训练、课程设计、论文答辩等方式,具体形式可根据课程性质制定对应的考核体系,要特别加强学生有关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成果的评价,推进考核方式、方法多样化。

(2)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研究性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研究性教学具有形式多样性、灵活性强、方法多样化等特点,为更好地推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应该多样化、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因此,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都需多元化,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可以从授课形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组织、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引入、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教师精力的投入、课堂效果、教学个性风格、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多维度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主体可以从学生评价、专家评价、教师同行评价、教学督导等主体来开展,以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弘扬教师的创新精神,调动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开展研究性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如建立研究性教学示范性课程,设立研究性教学改革基金,为开设研究性教学课程的教师提供特殊津贴等。

4结束语

研究性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是对传统教学的部分继承和模式的突破,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使教师由传统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策划者和平等的学习伙伴。使学生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思考探索者,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获取知识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这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有助于学生学习、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工业设计拔尖创新型人才会大有裨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教学建设还是教学改革,都是慢功夫、也是细功夫,目前管理者不愿意真抓、教师不愿意真做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

参考文献:

[1]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2]陈小鸿.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评价与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8,3.

[3]牛东方.关于工业设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

[4]郭会娟.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示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黄亚平,陈小鸿.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作者:张义峰,张颖,丁成富,曲庆峰,赵爱丽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第四篇:应用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对策

【摘要】工业设计专业英语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课程学习的目的、教材与教学设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入手,提出了应用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策略

一、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

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国内高等院校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工业设计领域的专业词汇,提高阅读、翻译以及写作能力。在全球化趋势下,各个专业的全球性交流协作日益增多,设计类专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走在时展的前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增加信息获取的途径、扩展个人的视野,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策略

(一)明确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意义

有时候学生不愿意学习,很可能是因为不了解课程知识的用途,因此从思想上认为该课程用途不大,导致态度倦怠,只是为了修满学分来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很难有大的收获。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明确上这门课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调动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自身站在产业发展角度对该专业以及该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对课程学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作为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应尽量明确地指向学生未来的专业实践、工作应用中。老师讲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较为明确地指出这些知识、方法,或观念会应用在哪些学习或工作情境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知识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动力。笔者在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讲到“brainstorming”相关的知识时就结合了曾经去某上市公司的全球研发中心交流时了解到其专门设置了“头脑风暴室”的经历,以教材中“brainstorming”相关知识为基础,向学生们介绍该设计室的结构布局设计与使用要求。

(二)选用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设备教材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与线索,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基础同时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材。工业设计的生源通常分为文理招生和艺术类招生,在高校招生制度、教学体制和高中学习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整体较弱。与一本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不同,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选用的教材必然会与一本大学有一定差异。同时,考虑到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个性多元化等特点[3],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并突出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在选用教材时应选用应用型知识为主的教材,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的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视觉展示将书中的知识立体化、动态化,通过丰富的、多样化的设计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

(三)推进互动式教学与任务型教学

传统的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式教学的效果已被证明是不理想的,尤其当授课对象是艺术类学生时更是如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安排许多次学习任务,例如每次刚上课时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一次新闻分享,或是安排一次英文电影分享等,在课堂内向同学们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有助于让学生在课后的自由时间里更充分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能起到分享知识的效果。通过任务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外的时间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大众面前演讲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四)正向反馈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信心艺术类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薄弱,多年英语学习上的负面经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有一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英语,这样的心态反而会成为他们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阻碍。专业英语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为学生们补充知识,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一定要挖掘学生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赞扬与鼓励,引导学生重新建立信心,从根本上产生英文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这样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任务中做得更好,从而形成正向的循环。

三、结语

应用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符合所面向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以及群体特点,同时考虑到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策略上应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其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窦金花.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课程的解构与重构[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12):161~163.

[2]陈寿菊,黄云峰.工业设计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84~86.

[3]郭敏.独立学院美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2012(2):168~169.

作者:李雪媛,庞鲜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