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论文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论文

一、引言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出现新的变化,将从依靠投入驱动、注重规模的发展方式向以技术驱动、注重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一不是走这样的发展道路,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发达的工业国,英国、法国作为工业革命先行的国家是如此,后继者美国、德国、日本也是如此,特别是我国的近邻日本表现得更加明显。日本从明治维新时代开始一直处于追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又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战后几十年的时间很快就又站到了世界的前沿。很多专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资本、劳动力之外,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创新、技术水平。我国经济发展也走过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的主要发展行业是以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力依赖型为主,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产量大国,将其他国家远远甩在了后面。这种发展方式,在为我国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快、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同样,钢铁工业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对发展路径的选择。

二、经济新常态与钢铁工业发展困境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诸多对经济领域发展的思考与构想,总体来说是中国梦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展开,主要措施包括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城镇化的发展、保障房安居工程、权利下放等。观察其中的政策思路,有条红线贯穿,那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种常态不同于以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速度、发展目标。从发展方式上来看,整个经济结构会发生一定的调整,依靠资源的发展、依靠劳动力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例如,沿海地区依靠劳动力密集的服装、制鞋行业已经出现一些工厂倒闭的现象,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一些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都对转方式、调结构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经济发展速度上,会逐渐从过去的高增长方式向以较低的发展速度增长转变,不能再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经济体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到了一定的经济体量,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下降,任何经济体的发展都有这个规律,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证实了这个规律的存在,如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都不高。为了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发展,在国家支柱产业的选择上,就不能依靠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这样的驱动式发展模式。虽然这种方式已经实现了我国基础建设的巨大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的弊端也比较明显,最突出的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推动发展的路径已经逐渐失去了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在整个宏观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近年来钢铁工业的发展颇为不顺利。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我国大规模投资的刺激推动下,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困难没有立即显现,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4万亿投资刺激力量的日渐式微,钢铁工业作为我国重工业的代表在运营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包括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主业发展不突出等。发展产能过剩问题已不是钢铁工业在运营方面中的新问题,每当钢铁工业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这个问题总是会被提出来,因此,对于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要考虑钢铁工业本身,还要考虑整个国家经济体系,比如造成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否真的存在钢铁产能过剩等。根据近几十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以及钢铁工业发展的国际态势,对比日本、美国、德国这些以往的钢铁强国,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产量确实很大。此外,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钢铁工业又处于劣势,这都影响了对我国钢铁产业产能是否过剩的判断。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基础建设大规模发展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在经济集中上升阶段,钢铁产能是不存在过剩的,但是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过程中,钢铁工业的发展规模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的判断也存在差异:一部分人认为我国的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主要依据是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设备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钢铁厂的设备先进程度都不如我国;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不高,如果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话,那只是设备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毕竟设备都是从国外购进的,而且后期维护还需要国外生产厂商来进行,利用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完全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仍不高,只靠购买而不能自己研发,永远也成不了技术强国。在国际竞争方面,受限于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以及国内钢铁工业外向型人才的缺乏,我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直步履维艰,走出去的过程相当困难,在与国外对手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也处于劣势。比如日本和韩国的钢铁企业就是我国在国际汽车板生产中的竞争对手之一;另外,米塔尔钢铁公司,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不是非常强,但是强大的商业运营模式,也使得米塔尔在国际钢铁工业中运行风生水起。相对于国外钢铁公司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相对要滞后,主要的钢铁产品还是以建筑钢、低牌号钢为主,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钢铁产品生产技术达不到或者生产能力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影响到我国钢铁企业参与国家竞争的步伐。

虽然钢铁工业的主业应该是钢铁,但是很多钢铁公司却不是以钢铁发展为主。很多钢铁企业投资做房地产或者转做钢贸商,其利用企业特点,争取到大量银行贷款,然后转手将银行贷款转到房地产、贸易、投资领域,争取赚快钱,却不愿意真正投入到钢铁主业发展中去,特别是不愿意投入到技术研发过程中去。

三、新常态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和资源欠账,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的。钢铁工业也同样如此,依靠高投入、高积累使钢铁总产量快速增长,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主要的技术提高还是技术设备投入的提高。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经济创新理论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以资源、劳动力为驱动力的模式正遭受到“创造性破坏”的威胁,必须从目前的经济态势转变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上去才有希望。党和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理念。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内涵比较丰富,但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靠规模和速度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要让位于靠质量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这个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未来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放缓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钢铁工业发展的速度也应该会慢下来,逐年快速增长的模式会转变,速度的放缓会迫使一些企业考虑转型。每个产业到转型的时候都会出现位于产业不同部位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转型,位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可能会更加注重主业,提升产品质量,牢牢占据主流地位;位于中间的企业需要考虑多元化的运营,或者集中于自己擅长的比较专业的产品;位于末端的企业要么转型其他行业,要么被淘汰。产业转型充满着挣扎与痛苦,改变总是会带来意想不到影响,但是转型也能带来希望。

2.我国钢铁工业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钢铁工业会与国外钢铁巨头短兵相接。对此,我国钢铁工业不能再陶醉于规模庞大的迷梦之中,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我国钢铁需求量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未来的市场不仅在非洲、拉美,也在欧洲、北美、日韩。这些都是欧美钢铁强企的传统势力范围,对于中国钢铁工业的进入肯定会大加阻挠,因此中国钢铁工业应该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3.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自力更生目前,中国的钢铁工业已经走到了发展方式转型的十字路口,从规模向质量转变。在规模发展阶段,由于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落后,在国际上进行技术和管理方式引进的时候,所遭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少,但是经过中国钢铁工业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可以与欧美国家钢铁企业抗衡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国外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的引进,作为竞争对手的国外企业就会百般阻挠,因此,目前中国钢企已经走到了先进的设备、技术难以引进的境地。先进技术作为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只能自力更生,所以,中国钢铁工业要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

四、钢铁工业对经济新常态的应对之策

1.钢铁产业整个队伍应对钢铁工业发展的态势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加强力量对经济新常态形式下钢铁发展的态势进行细致的研判,确定钢铁产量、增长率、集中度,对这些基本问题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些认识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钢铁工业的走向,判断准确可以使钢铁工业今后少走不少弯路,也能避免对钢铁工业投入资源造成的巨大浪费。

2.钢铁工业要树立自主技术创新的决心与信心技术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众多,涉及技术广泛,而且技术创新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可以说“创新有风险、投入需谨慎”,一旦创新失败,就可能会面临血本无归、企业发展出现危机的情况。因此,在面对创新时,必须做好认真全面的筹划,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创新,创新的组织体系如何搭建、创新的投入来源、创新成果的分享,这些问题都必须提前规划,全面设计,争取在创新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成功率。

3.钢铁工业发展应进行顶层设计钢铁工业作为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标志性行业之一,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这已经为多次事件所证明。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生态圈相对不平静,比如钢贸企业经营的艰难、钢铁库存中存在的乱象,以及有限资本对贸易、房地产的投资,这些方面都表明钢铁工业应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规划,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利用和更优质的发展。无论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钢铁工业都要做出变化与调整,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总体来看,主动调整会使钢铁工业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钢铁工业和企业应该积极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发展做出思考。

作者:李冠军李岭陈云平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宁波钢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