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馆科研水平比较研究

图书馆科研水平比较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3个图书馆的论文产出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态势,到20世纪90年代3个图书馆的论文产出量都在稳步持续增长,到2001年以后,3个图书馆的论文产出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科研实力迅速提升,远远超过其它两馆。

著者分布本研究把1980-2010年5篇以上的作者定义为多产作者,并按单位进行了多产作者的统计,这里按文章篇数的多少划分了3个层次:5~10篇,10~20篇,20篇以上,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这3个馆在不同层次的人数如图2所示。发文篇数在5~10篇之间,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发文篇数在10~20篇之间,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与甘肃省图书馆的人数相当,兰州大学图书馆人数较少;发文篇数在20篇以上,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人数远远超过兰州大学图书馆与甘肃省图书馆。通过分析,发现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多产作者主要集中在在5~10篇为主,而甘肃省图书馆的多产作者集中在在10~20篇,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多产作者的论文虽大部分也集中在5~10篇,但其它两个层次的人数也较多,尤其是当为20篇以上时的人数居多。这说明,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较其它两馆有较优秀的科研团队和较强的科研实力。

研究主题分布为了比较三大类型图书馆研究热点的异同,本研究主要从研究学科与关键词两个方面来分析。表1、表2分别给出了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这3个馆主要的研究主题和高频关键词。由表1可以发现,三大类型图书馆研究的主要学科相同,分别是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排在第三、四、五位的学科略有不同。主要原因是各馆的工作性质不同,例如,甘肃省图书馆作为地方性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侧重于保存地方文献资料,因此,研究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的论文偏多。而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作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所在地,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为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提供信息支持,因此,研究地质、资源方面的论文偏多。如表2列出了各类型图书馆研究论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8个关键词,同样可以看出,各类型图书馆的研究多与研究者自身的工作或服务对象相关,因此各自表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研究热点,例如兰州大学图书馆的研究热点是高校图书馆相关方向,甘肃省图书馆更多的是偏向地方性服务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是集中在情报分析相关工作。

期刊分布统计一个机构的来源期刊,是评价一个单位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统计了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这3个图书馆在1980-2010年31年间所在的期刊分布情况如图3、4、5所示。从期刊分布看,兰州大学图书馆在《图书情报》《图书馆建设》《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社会科学类的发文量居多,尤其是图书情报类。甘肃省图书馆的发文期刊分布同样也是在社会科学类的杂志居多,例如《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发文的期刊分布与前两个馆有很大差异,例如期刊分布中出现了《地球科学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天然气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类的杂志,说明,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科研的重点不仅限于图书情报类课题,还有其他自然科学类的相关课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自然科学类的课题中,尤其资源环境、地质类的方向居多,这是因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合作单位分布科研合作是实现不同背景研究人员之间知识交流的途径[3],其中最广泛的一种合作方式是合作[4],同样,图书馆作为具有一定科研功能的机构,其研究合作行为也越来越广泛,分析各类型图书馆的科研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了解它们的科研合作范围,更为各类型图书馆以后取得更大范围的合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本文利用Pajek软件绘制了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这3个馆的科研合作关系图如图6、7、8,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单位,各单位之间的联系越粗代表两个单位之间的外部联系强度越大,反之亦然。图6显示与兰州大学图书馆合作的单位,主要分为甘肃省地区内单位与其它省外高校,除与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信息中心、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合作次数为2次以上,其余单位合作次数均为1。图7显示与甘肃省图书馆合作的单位,主要为甘肃省地区内机构,并且合作次数较少,说明甘肃省图书馆科研合作活跃性较差。图8显示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合作的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科研合作无论从单位数量与范围还是合作频次都远远超过了以上两个类型图书馆,表现在第一,与地区内单位合作紧密,例如它与兰州大学的合作频次高达56次;第二,合作单位中多为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可见中科院兰州图书馆在给本院提供情报服务的同时形成了很好的科研合作模式;第三,合作范围不仅仅限于国内,还有国外多家机构,例如东京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据此,发现三大类型图书馆的科研水平不均衡,馆际差距较大,这种差距主要源于3个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及所服务的用户对象。从科研产出上,三大类型图书馆的差异主要产生于近10年,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科研实力迅速提升,其参与科研的人数也远远超过其它两类型图书馆。在科研方向上,三大类型图书馆的差异性与实际工作差异有关,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图书情报学为主的课题上,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方向多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等相关课题,省图书馆倾向于“公共图书馆”等相关课题,中科院图书馆在研究方向上有了较大的突破,研究课题广泛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关领域。在科研合作上,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性图书馆基本上处于地域临近性合作,即他们的研究人员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地域上的临近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地域的邻近方便研究人员之间合作交流的开展,但是,中科学院图书馆研究人员的合作行为却并没有受到地域的限制,这与中科院图书馆一直推行“各分馆在服务本单位需要的同时,接受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业务指导,满足特色需求,服务全院,辐射全国”[5]的制度有关,因此,这类型图书馆在合作范围及次数上较其它类型图书馆具有很大优势。要实现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科研能力的提升,重点是: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科研活动与实际服务工作相辅相成,并不冲突;图书馆工作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把图书情报学与其他专业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图书馆应当从管理理念、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培养学术研究性人才。

作者:常进单位:兰州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