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6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6篇)

第一篇: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高校图书馆出现合并重组和新建馆区的局面,形成“一校多馆”的办馆格局,并由此产生了多校区图书馆管理模式。以长安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多校区图书馆管理模式中“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的原则,论述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长安大学图书馆的实际运行,指出“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有利于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建成一个资源优化、机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现代化图书馆。

关键词: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总分馆制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合并使得高校图书馆形成了多个馆区并存的局面。同时,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高校图书馆形成了新旧馆区并建改建的局面[1]。多校区高校图书馆根据其办馆条件、馆藏特色、管理理念等,采取了各自不同的管理模式。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机制,对于图书馆实现高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多校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和信息资源,图书馆是体现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多校区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多校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就成为目前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而所谓管理模式问题,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对管理运行机制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对权力分配的选择。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复杂的管理问题,也是图书馆管理研究、实践的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3]。多校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多校区办学的体制。根据办学体制的4种类型,多校区图书馆在管理上打破了一个校区的管理模式,需要及时调整,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1.1“总分馆制”管理模式

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下,一般都将总馆设定在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馆藏资源较丰富的校区,各个分馆由总馆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又概括为“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分类服务”。这一体制下的总分馆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业务统一管理,资源共建共享[4]。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实践,“总分馆制”已经表现出能最大限度适应合并高校多校区特征的优点[5]。

1.2“并列馆制”管理模式

“并列馆制”管理模式一般存在于各个分馆所处的校区距离较远、分布相对分散的高校中,并且各个分馆都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也具有相对完整的藏书体系[6]。这种模式在各个分馆的人、财、物管理方面,坚持统一管理、集中调配的原则,业务工作则坚持在全馆统筹管理的原则下,各个分馆及时沟通、相互协调,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分散管理。这种模式一般适合于合并前高校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规模和相当大的面积,而合并后形成的“并列馆制”管理模式可以保持各分馆的特色和优势,但也存在资源的重组和整合的困难因素。

1.3“独立馆制”管理模式

“独立馆制”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高校各校区间的地理位置分散性较大的情况,也存在各校区间融合度相对不高的情况。这种模式一般由各分馆区对本馆区的人、财、物实施有效管理,但各馆区还要通过业务方面的交流、学习,以及通过馆际互借、工会活动等形式的沟通合作[7]。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各分馆的特色,但更容易出现资源整合问题,导致各自为政,达不到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2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的原则———以长安大学图书馆为例

长安大学图书馆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3所部属院校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长安大学图书馆由校本部北院图书馆、校本部东院图书馆、校本部西院综合阅览室、渭水逸夫图书馆组成。校本部北院图书馆为总馆,其他3个分馆分布在雁塔校区、小寨校区、渭水校区。其中,渭水逸夫图书馆属于新建的馆区。学校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领导班子由馆长一名、书记一名、副馆长两名、副书记一名组成。馆长主持全馆的全面工作,负责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分管图书馆校本部北院办公室、信息部、技术部。副馆长协助馆长承担文化建设工作,负责保密工作和校本部北院、东西院流通阅览业务工作。另一个副馆长协助馆长承担发展与规划工作和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负责逸夫图书馆业务工作。在坚持馆长负责制的领导下,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坚持“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行政上遵循“五统一”原则

学校图书馆由于是馆区分散且本部校区与渭水校区之间距离较远,校本部服务对象主要以教师和研究生为主,渭水校区服务对象主要以本科生为主。由于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为实现有序管理,因此在行政管理方面遵循“五统一”原则,即:统一的领导集体、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建设规划、统一的人事管理和经费管理。长安大学图书馆在5个馆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在大部室主任的全力配合下,各校区馆员始终坚持一个总馆的思想,各部室履行自身工作职能,细化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使各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上得到协调发展。

2.2业务上遵循“以条为主”的原则

从各校区的布局、馆藏特色、服务对象等方面,全馆划分为五部一室。五部,即:文献资源建设部(主要负责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工作);信息部(文献信息服务、查新工作、博硕士论文与长大文库建库工作);校本部北院、校本部东西院、渭水校区流通阅览部(负责馆藏的流通、阅览、剔旧等工作);技术部(负责图书馆局域网管理以及相关软硬件设备规划、招投标、维护和数据库管理和更新工作);教材部(负责校本科生及教师教材、参考书的征订与发放工作,以及教材的招标工作、收费及结算等财务工作)。一室则为办公室。从形式上看,“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下,校本部北院图书馆将信息部、技术部、咨询部、教材部等业务部门放在总馆。各校区设有流通阅览部,具体业务工作各由一名分管流通阅览的副馆长协调。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信息部和技术部有专门的馆员在渭水校区图书馆负责长大文库建库和局域网、软硬件设备维护工作,考勤纪律则由所在校区办公室代管,具体业务工作由本部门主任负责安排。以校本部北院图书馆为主,各校区设立办公室,负责本校区的各项决策和工作安排的落实,以及人员信息管理、馆舍维护、资产管理、对外通知公告、考勤和值班加班统计、环境卫生等工作。其中,校本部北院办公室负责各类文字材料的起草和报送、人才引进、职工考核与职称评定、行政与专项经费管理、全馆临时工和勤工助学人员管理等工作。

2.3管理上遵循科学管理的效益原则

在图书馆人员管理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时掌握馆员的需求,充分调动与发挥全体馆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使本馆职工爱岗敬业,杜绝了各自为政的现象;积极主动选拔接收新馆员,提升图书馆队伍素质,形成较好的人才梯队。在图书馆物资管理方面,对图书、设备的购置和维修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文献资源建设部结合学科发展和特色对纸质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的采、编、点工作,对全馆书刊进行统采统编,合理安排采购经费,减少采购的重复率,从而加大纸质资源的覆盖率。在设备经费以及重大项目经费的使用方面,对软硬件设备和工程等进行公开招标、择优定标、全程监督,不仅节省经费,而且大大提高效益。在家具与设备的资产清查中,合理调配、报废纳新、整合建档。

3运行结果与评价

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会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运行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对人事管理、业务管理、资金管理和设备管理等进行有序和高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图书馆采用总分制的管理模式,行政上遵循“五统一”原则、业务上遵循“以条为主”的原则、管理上遵循科学管理的效益原则。根据现阶段工作需要,图书馆进行了机构设置调整,完成了大部室改革工作,将原有的十部一室改为五部一室。而总分制下五部一室的组织机构,有利于统一调配,避免出现机构的冗余以及多头领导造成的管理混乱;有利于对人员、物资等实施科学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重复分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职责分明,防止出现人岗不匹配和消极工作的局面。长安大学图书馆领导深入各校区图书馆,经过广泛调研和考察,及时了解分析图书馆现存问题,认真听取图书馆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工作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连续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设立了“馆长接待日”,并与研究生、本科生的学生组织分别联合成立了学生图书管理委员会,保证与读者沟通信息的通畅有效;在充分考虑读者对自习室的需求度后,合理调整了校本部阅览室布局,延长了开放时间。此外,图书馆对外服务部门的周开放时间达105h以上,年接待读者量和借还图书量均为历史较高水平;现有的电子图书和网络数据库全部通过图书馆网络提供给读者使用,网上资源实现全年全天候开放。总之,在实施对学校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长安大学图书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改革与创新,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的任务和执行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在全馆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寻求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多校区办学体制下的四大类型,多校区图书馆管理模式大体分为总分馆制、并列馆制、独立馆制、一馆制,长安大学图书馆按照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建设标准发展与规划,实行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以实现组织机构、馆藏布局、人员配置、物资配置等资源的全方位优化,遵循科学管理的效益原则,促进各要素、各资源之间的互补与匹配,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在多个校区间低成本、高效益地运作,更好地提高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宁.高校多校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模式思考:关于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行政管理模式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0-92.

[2]张良辉.多校区高校图书馆建设及管理问题探讨:以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13-15.

[3]王亚军.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5):89-91.

[4]胡琳.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7.

[5]张明霞.多校区大学图书馆的管理[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5):59-61.

[6]陆建芳.试析高校多校区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模式[J].图书馆论坛,2003(4):135-137.

[7]沈传尧,明海.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6(12):152-155.

作者:杨梦瑶 崔玲玲 张江江 单位:长安大学图书馆

第二篇: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

【摘要】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关键所在,想要全面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随着我国逐渐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图书馆的馆藏种类和结构呈现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状态,各大高校已经将服务水平和信息水平作为一个提升自己的目标。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各项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主要希望通过借助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使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图书馆管理分析

1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分析

1.1管理机制

中国高校普遍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各大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也有统一规定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图书馆的馆长直接接受校分管的领导,馆内设置的各个部门受馆长的领导。但是与国外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图书馆的关注度不高,其在校内各个部门当中的级别较低,且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较低。

1.2机构设置

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包括: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参考文献部、技术部、办公室等。这些部门相互关联、相互帮助,其建设主要依据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模式,并参考了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部门的发展模式。这种综合型发展方式保持高度的统一性,能够长久的稳定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维持如今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1.3运行机制

高校图书馆运行方式有统一的准则。在学校规定购置要求后,采购部门就会按需购买这些书籍,然后交由工作人员,将其按类别将书本归放好。文献资源由校方领导规定数量和类型,然后各部门根据馆长的工作要求展开工作。

2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是由校方直接主导的高度集中制,管理方式死板、保守。图书馆中馆长的职权最高,可以任命各部门的主任。但是馆长的人选并不是根据能力的大小和学历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由领导制定任命的,而在任命的过程中馆长是不受其他部门的监督。因此,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决策的制定、建议的评判、及过程的分析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而这一带有很大局限性的管理体制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展的需求。在馆员工作的分配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很多专业素养很高的工作人员得不到重要,无法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另外,在各部门的分配方面,虽然从上到下划分出很多部门,但是很多部门的工作受到限制,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2.2服务质量不高

由于在选拔时对工作人员的限制要求不高,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少服务意识,对读者抱着一种“爱理不理”的心态。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只对本校师生人员开放,但是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交流空间较少。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将馆内的最新消息告知读者,;另一方面,读者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及时反馈,从而引发一些读者的负面情绪。在目前,图书馆中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图书,若仅凭着书目检索,会使很多学生无法找到自己所要的图书,因此,高校应该提供相关的平台,用以培养专业素养较高的管理人员。然而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而,这一想法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

2.3馆内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引进很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书本,虽然采购人员对图书的种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内容把握不准。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及时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情况,从而提出准确的文献资料。与高校教师相比,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单调乏味、时间较长且收入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不满意如今的工作但又无可奈何。

2.4馆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数据库的容量有限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另外,有些高校虽然图书种类较多,但主要是副本较多,另有一些馆内的流动座位数量较少,计算机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

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措施

3.1尊重读者的主体地位

读者是馆内工作的核心,因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开发馆内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图书管理员尊重每一位读者,认真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用平等的态度去面对读者。在为人处事方面,馆内工作人员应该谈吐举止文明,尽量在图书馆内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3.2提供平台,增强读者和图书馆的沟通

很多时候,由于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缺少平台,双方不能相互了解,从而产生一些误会,因此,为双方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推出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网上论坛;在馆内设置意见箱等,一方面,方便读者能够及时了解图书馆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像图书馆反映自己的意见,从而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完善。

3.3建立全新、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

在以往的制度中添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其与图书馆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使人文管理有章可循。通过设计和改造管理制度,成立专职人员负责相应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并监督馆内工作,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和义务,从而提高和规范管理模式,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3.4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是图书馆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各大高校能够引起重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阿迪雅.“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理念[J].语文学刊,2014(01):160~161.

[2]靳铮.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04):54~54.

[3]项纬莉,都占云.试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J].办公室业务,2015(02):60~60.

作者:王占方 单位:长春大学图书馆

第三篇: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还利用传统条形码和磁条识别方式进行图书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较难拓展业务的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了智能图书馆的总体方案架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FID的读写、自助借书还书等功能模块。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高校;图书馆管理

1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物联网指的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设备,根据预先制定的相关协议,将物品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中,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传输,以及物品定位、信息识别、监控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结构。物联网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网络模式,其构成是建立在网络协同的基础上,实现的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整个物联网由传感器设备、控制系统和网络系统共同构成。

2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师生图书借阅卡为IC卡模式,这种类型的图书借阅卡不能写入过多的数据信息,使用时间较短、容易消磁损坏,使用过程中给高校师生造成了很多不便。

(2)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标签自动识别采用的是一维条形码扫描模式,一维条形码存储信息量较小,而且无法修改信息,在图书标签识别过程中必须逐个扫描,很容易造成条形码损坏。

(3)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图书失窃问题的发生,高校图书馆会在门口设置识别磁条,这种方式容易受到电磁干扰造成错误报警。

(4)高校图书馆需要聘请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编目、数据识别和处理等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5)图书管理员在进行图书清点、图书上架等工作时还需要查看图书上标识的索书号,找到相对应的图书排架后才能进行扫描识别,这种工作模式很容易造成图书排架错误,同时还耗费大量时间。

(6)为了提高图书检索的准确性,学生在查找图书时必须不断修改和补充检索条件,更改图书检索路径,导致图书检索效率非常低下。

3高校图书馆RFID系统构建目标

(1)自助借阅归还功能。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众多,学生经常需要排队借阅和归还图书。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射频识别读写设备和相关控制系统,学生可以自助完成图书借阅和归还。同时,这种功能还可以与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连通,实现图书续借、逾期罚款功能,系统可以识别不同级别的图书证,广大师生可以自行办理图书借阅和归还手续。

(2)图书快速盘点功能。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具有实时数据传输功能,每次可以同时读取多个图书电子标签,使高校图书馆在图书盘点工作中真正提高效率,准确核对图书数量,确保图书所在位置正确,提高图书盘点的准确率,还可以在某一区域随时进行图书盘点,保障高校图书馆日常图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降低了图书管理员的图书盘点工作强度。

(3)图书防盗门禁功能。

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有效确保高校图书馆图书的安全性。高校图书馆RFID系统可以将图书标签信息通过物联网传输到防盗门禁系统的数据库中,当读者携带图书通过防盗门禁时,系统会将图书的UID与防盗门禁系统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无法找到图书信息时,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并且输出有问题的图书信息。

4高校图书馆RFID系统构建方案

4.1系统构建思路

文章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快速检索、准确定位、高效盘点、顺序上架等功能,采用一体化标识的方式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排架功能,并且与高校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连通,全面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4.2系统功能模块

(1)电子标签转换系统。

图书电子标签转换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图书电子标签转换、图书排架电子标签转换,以及图书借阅卡电子标签转换等。

(2)自助借阅和归还系统。

高校图书馆的全体师生读者都可以利用图书自助借阅和归还系统检索图书信息,再办理图书借阅或归还手续。对于图书管理员来说,这种多种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工作强度。读者只需要在图书自助借阅和归还工作台上完成相关操作即可,该系统采用了RFID技术,能够实现多本图书同时借阅和归还功能。对于已经被借阅了图书,系统会自动进行标记,按照相应程序及时通知管理员另外购置。读者可以利用工作台上的计算机终端输入任意图书检索条件,系统会自动显示检索结果。

(3)图书盘点管理系统。

高校图书馆RFID系统的图书盘点管理系统负责实现图书盘点、图书查询、图书上架等功能,对于规模较大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图书管理员在进行图书盘点工作时要扫描架位上的标签,利用计算机查询到该架位上的全部馆藏图书清单,再通过手持RFID设备扫描该架位上的图书,完成图书清点工作。将获得的清点数据与原始清单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自动得出图书差异数量和错误架位等信息。图书盘点管理系统能够实时保证图书清点准确,将清点后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计算机终端,获得图书清点差异数据并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中。

(4)借阅卡管理系统。

高校图书馆RFID系统的借阅卡管理系统仍然以RFID技术为基础,实现对师生读者图书借阅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坚持以服务师生为导向,对不同级别的读者授予不同权限,同时控制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权限,确保师生读者可以快速借阅图书,又提高了RFID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5)图书实时归还系统。

高校图书馆RFID系统的图书实时归还系统只需要学生和教师将需要归还的图书放到系统读取设备处,当系统读取成功图书上的RFID标识后,再将图书放到书架上即可。在图书实时归还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只需要按照提示操作系统,不需要寻找图书所在架位,能够提高读者归还图书的便捷性,降低人为操作的错误率。

(6)图书安全门禁系统。

高校图书馆RFID系统的图书安全门禁系统可以对读者的借阅证进行验证,同时识别读者借阅图书的信息,如果判断正确则自动打开安全闸门,读者可以通过,否则关闭闸门,拒绝通过。图书安全门禁系统还可以随时读取进入图书馆的人员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读者姓名、专业、年级等,并根据要求生成统计图表。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IC卡识别或磁条卡识别的管理模式,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也是十分低下。文章提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希望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便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曲军.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的探究[J].教师,2014,(14).

[2]张红琳,叶文伟.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实践及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4).

作者:陈泰峰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

第四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科研、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去适应工作上的机遇和挑战,要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研究,以此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读者;管理;服务;创新

在高等教育中,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管理和储存文献的组织机构,肩负着教师科研教学、学生学习拓展视野的重要作用,它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庞大的信息量和丰富的文献资源开始不断涌现,这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十分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开展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才能更好地去满足新形势下的时代需求。

一、创新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与科研的主阵地,它对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人格素养、拓展视野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用科学、严谨的发展观态度去探索图书管的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要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管理观念

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上是以“藏书”为主要目的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是将重要的纸张、书籍等文献进行收藏和归纳管理,在保证好藏书的前提下,允许人们借阅(对于一些文献的孤本、珍品等,则不能或不会轻易借阅)。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上是以“重藏、重管、轻用”为主,文献往往会被放在重要位置,而读者只能处于次要的位置。而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要意识到自身在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和作用,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以“重用轻藏”的观念展开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探究。另外,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进行创新和有效结合,以多样化的管理理念让图书馆管理工作更趋于规范、有序、便捷(如,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管理、采购等)。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校图书馆及其管理人员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在紧跟时展潮流的前提下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创新,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高校师生。具体为:

(1)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如:开展计算机技术管理和运用等技能知识的相关学习、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管理水平;

(2)对管理人员的图书馆市场应变能力要进行着重培养。根据时展的需要和图书馆自身的综合特征,为管理人员提供定期的培训服务,让他们在了解图书市场发展动态的同时,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自主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三)信息化背景下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信息资源不断涌现,这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纸张式收藏、实体文本式登记管理模式已经变得十分落后、繁琐,它不仅增加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占用了图书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并且,大量的文献资源不断涌现和更新,亟需图书馆对其进行收纳、整理和收藏,并及时提供给高校师生,这就需要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在掌握图书馆特点的同时,了解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走向,积极对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对图书馆的文献进行分类归纳管理,还可以通过网购的形式采购需要补充的书籍等,这样不仅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变得快速、便捷,也能大大的减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更好地为广大高校师生服务。

二、创新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它的主要责任已经不再是收藏文献,而是开始侧重于服务广大师生,为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服务。对于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具体表现为:

(一)创新服务理念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主要是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来完成的。由此可见,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掌握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给我们的高校师生提供科学、系统、人性化的服务。如:在对读者的服务时间上,可以将固定的服务时间改为经常性的人性化服务,让读者可以经常来图书馆进行借阅书籍和学习;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对读者群进行改革创新,不再拘泥于本校读者,开始对社会读者进行有偿性的借阅和服务等。

(二)创新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来为读者提供服务。首先,提供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例如:对于网络资源,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开发、有目的的甄选和下载,并且可以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网上查询、阅读服务,同时建立和开发本校的科研、教学成果数据库,以便于及时为读者群提供校本服务。其次,对于现有的文献资源进行深加工,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文本数据资源,找出有自身特点的板块进行自身的品牌资源创建,进而使自身能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体系的创建主要表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让读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源时更好地使用这个数据库,并让我们的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

(三)创新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要进行创新,首先要结合当下的网络技术。例如:对网络咨询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与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QQ、BBS、E-mail、微博、微信等软件技术进行互动式问答交流。不管我们的管理人员在何地、何时,只要有网络技术的支持,就算是只有手机也能为读者提供解答服务。其次,提供个性化服务。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而进行的服务。如,根据某毕业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相关文献资源和服务等。最后,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当下的高校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可以开设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远程服务。

三、结束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文明进步的主阵地,它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只有将自身的特点和时展的需求相结合,积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才能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拓展视野提供重要帮助,才能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知识的不断创新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青松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学技术馆

参考文献:

[1]邵伟波.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2]金春福.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

[3]孙悦.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4]薛孟晓.基于信息生态的高校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5]杜文淼.网络阅读文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满意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5.

第五篇:信息化在高职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图书馆信息化是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改造面临的重点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服务发达的今天,信息化不仅便于师生日常学习,也有利于图书馆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而新型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考量高校发展水平的一个筹码。所以,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已是当前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智慧图书馆;服务

一、对图书馆信息化的定义和争议

(一)什么是图书馆信息化

有资料表明:“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是一种从个人行为到组织决策再到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国家信息化小组对图书馆信息化的定义为:图书馆信息化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为主,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网络为信息传输基础,以信息人才为依托,以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二)关于图书馆信息化的争议

关于图书馆信息化的定义,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大多是指对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也有观点认为,图书馆信息化是个指向不明确的概念,究竟是指图书馆资源的电子化、虚拟化,还是指图书馆服务手段与服务设施的自动化、现代化,目前研究者并未明确加以界定。

二、高职图书馆信息化的现状

传统图书馆服务已经落后于时展,新型图书馆建设已是高职院校所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图书馆实现了资源数字化、管理服务自动化、管理人员专业化,才能有效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下列几个问题尚待解决:

(一)信息平台不完善

图书馆内馆藏书籍资源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海量的图书资源以及细化的图书收藏分类不仅可以考量一所学校的实力和水准,还是建设数据库的“水源”。而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历史原因、办校时间、资金实力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导致学校内图书种类不够全面,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图书库更新不够及时,使得信息平台资源不完善,师生需求得不到满足。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并不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是导致信息资源落后的一个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不能够自主开发或提供信息资源,简化借阅流程,提高办公效率,信息化条件还不够成熟。

(二)硬件设施不够智能化

信息化建设除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还需要配套相对智能的硬件设施,才能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比如在图书馆内建立专业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全WIFI覆盖、校园网与外网连接、购买检索系统、自助借还书设备等。但是成套的智能硬件设施及软件价格昂贵,设备日常养护和维护也需要专人以及大笔费用,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限制,没有能力购买齐全的硬件设施并且配备专人养护,使得图书馆信息化不够全面。

(三)信息化普及程度不够深入

新型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主要依靠借阅传统纸质书籍的模式了,在信息化的今天,高职图书馆的借阅模式可以是自助化或者电子化,师生可以自助借阅纸质书籍或者查阅电子书籍,更或者可以直接下载电子书籍资源,甚至利用APP直接查阅图书馆资料。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很少有能够成功做到全面信息化的,除了上文所说的两点原因以外,还有对图书馆信息化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对图书馆信息化使用方式的解读不深入。

(四)管理人员业务素养有待提升

专业有素的管理人员是有效落实高职图书馆信息化的基础。列宁曾经说过“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专业素养还不够达标,并不是“术业有专攻”,且主观能动性并不高。所以,建立专业的图书管理队伍不仅可以使工作更高效,而且也能有力促进图书馆信息化知识的普及,让便捷的使用方式深入师生中。

三、高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所遇问题的原因

(一)专项划拨经费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专项资金预算不足或者学校本来经费紧张,再加上书价上涨等原因,导致图书馆信息化软硬件设施不能到位或者维护;

(二)领导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度不够。

除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还有学校领导不太重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疏于管理,图书馆资料更新缓慢,信息化进程滞

(三)管理员观念转变不够深入

信息化的图书馆对图书管理员的要求更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图书管理知识,还要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但是部分管理员并不重视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或者并不能深入探究新型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以及服务。

四、改进高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意见

(一)人性化设计,建设智慧图书馆

建设智慧图书馆,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分析、整合高职院校图书馆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查阅、下载、上传图书信息、搜索目录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例如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设置现代化的阅读室、资料室,全馆WIFI覆盖,智能搜索引擎开发,便捷APP服务,借阅自助化等,用先进的设备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吸引师生,让更多人爱上进图书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作用。

(二)提升图书馆管理员业务素养

“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具备现在图书管理能力的管理员应当博古通今,并且能够有创新意识和迅速接收新事物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以提升其业务素养。另外在选拔管理员时可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让更适于创新的人才在合适的职位发挥自己的才智。最后,还要制定相关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条例,规范工作流程,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三)提升用户体验,培养师生新的使用习惯

为师生提供简单便捷的借阅服务和舒适的阅读环境是吸引大家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的重要因素。而提升用户体验则是培养师生新的使用习惯的最佳方法,其做法是:一方面可以制定周期性线上线下小活动,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例如:微信转发活动、QQ群读书活动等,以激发师生了解图书馆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发图书馆APP或者相关平台,提供网上借还书查询、借书预约等便利的服务,简化借阅手续;最后还可以加强高校间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作者:高阳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探析

摘要:职业院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服务中心,担负着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是高校文化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保证图书馆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就需要切实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针对职业院校如何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对后期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

1引言

现阶段,图书馆在职业院校中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它不仅是学生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做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建设过程中的重点课题。下面就针对如何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谈论几点建议。

2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

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属性就是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然而,如何更好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其前提就需要以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做支撑。其中以人文本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具体含义:第一,以读者为本。读者作为图书馆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对于图书馆管理水平的评价,读者最具发言权。在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一种新型的空间意识,在结合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中不同种类资源以及国内外资源的投入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不仅促使图书馆服务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也使得其服务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第二,以图书馆管理员为本。管理员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对内,在具体工作上要给予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倡导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良好作风;对外,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创造性培训,为其提供一个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积极倡导以读者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3建立完善信息管理机制

首先,一套完善的外向型信息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实现管理创新的第一步,在其建立的基础上再实现内部资源管理逐渐向外部信息管理资源的过度转变,促使其管理范围得以有效的扩宽;另外,实施一种采集编辑于一体,藏书阅读二者合一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效率低下的部门进行合并处理,精简工作人员,实现分散机制的集中化,改善传统的固定式管理思维和方法,建立起有效的外部合作模式,大力推进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进程。其次,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对于传统的资源配置结构和业务流程要进行适当的改善,使其有所突破,逐步建立起一种具有较高自动化管理水平的业务模式,实现一种“一证通用”的管理格局,同时实施一种校内校外双重开放的服务机制。

4抓好常规管理、满足教学需要

第一,为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图书种类和数量要进行不断的丰富。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体系也发生着不断的更新,而为了使广大读者都能够及时的获取最前沿的知识动态和技术,对图书馆来说就需要在了解图书动态和知识更新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图书的实时更新。另外,在图书采购过程中要注意:确保采购图书的质量、报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紧密结合师生所需,尽可能多的采购一些新教材和新资料。第二,对于所有图书,不管是已经具有的还是新采购的,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做好登记工作,并将其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之一,同时相应的财务登记工作也要及时做好,并做好图书编码分类以及登记入册等各项工作。第三,图书的借阅流通管理。图书馆的藏书以及新采购的图书,都作为了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因此也就需要不断强化图书使用者的服务工作,确保图书的流通性,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具有信息需求的师生所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第四,做好常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防火、防潮、防鼠等工作。

5做好后期的整理和修补工作

因为对图书馆中所有图书及报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给予充分的保证,所以,对于图书的管理要就需要采取后期的整理和修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的整理方法有集中修订和归类存放等方法,其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秩序将各类图书、报刊等资料进行分类保存;其次,图书修补工作的原则就是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补,使经过修补后的图书资料能够尽可能的接近原样,有效保护校园公共财产,使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6结语

目前我国职业类院校正处在深化改革和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应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也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和挑战,坚持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成为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由于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多家对于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投入也不断的加大,图书馆物质基础也将必定得到不断的充实。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到现代教学的多个领域,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应积极的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在坚持创新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己,为高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红祥.安徽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D].安徽大学,2013.

[2]胥大男.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工作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5,(1):83-84.

[3]庄树秋.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J].中国证券期货,2011,(2):69-70.

作者:董晓丽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