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5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5篇)

第一篇:干部人事档案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展开,全国各高校的学籍学历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就开始了查证工作,在查证过程中较为突出和共性的问题——档案中的学习经历材料不齐全、不规范,如缺少高考报名表、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登记表等,或填写的出生日期与本人信息不符等。证据材料必须到学校历史档案中查找,如果能够查找到相关记载,就给学生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如果查找不到相关记载,就会给学生个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何避免这些因管理不规范和不严格造成的“后遗症”,做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值得人们深深思考和积极探索的。

二、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主体着手

当前,中国高校都比较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档案管理却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不论是教育部还是国家档案馆,对学生档案管理主体部门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是由各高校视本校情况来确定,可能是高校档案馆,也可能是学生处、就业处、教务处、团委,还有可能是各个院系,这样就容易造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程序不够规范、管理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无法保证学生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档案管理机构作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主体,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其一,建国以来中国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集中统一管理,高校学生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按照国家要求由学校档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2008年9月1日实施的《高等教育档案管理办法》(简称27号令)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内中增设“学生类”档案,首次将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体制问题,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法开展奠定重要基础。其二,高校档案管理机构是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不仅拥有专用档案库房,还配备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这为实现高校学生档案专业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较少,学生档案数量庞大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无法避免的矛盾呢,可采用档案管理机构统一安排布置工作,档案产生部门按照档案材料生成时间、类别进行整理和移交,档案专业管理人员完成归档和管理工作。同时,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和特点的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归档范围、归档内容、归档要求、归档渠道和归档时间。各学生档案生成部门根据管理制度开展工作,确保归档内容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合法。

三、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客体改进

由于宏观层面规范标准的缺失,高校学生档案归档范围和内容并没有统一规定,而由各高校自行规定,这就造成了归档内容、形式五花八门,应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没有必要归档的却归档了。这是在此次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凸显出来的最大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下一步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的作重点。高校学生档案与干部人事档案是连续的关系,高校学生档案随着学生毕业后身份的改变直接转换为干部人事档案或其他类型档案。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档案与干部人事档案的衔接,避免产生“后遗症”呢?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应当在参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本校学生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材料不仅能反映学生个人履历、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奖惩情况等内容,还要充实具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如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职业技能、专业辅修、心理健康、资格证书及考级证书等个性化的东西,尽量准确、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情况,为档案利用单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手段实施

搭建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网络平台,实现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由于高校学生档案的实时性和动态形较强,在实际操作中,要将学生档案工作平台覆盖到产生学生档案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时段。学生档案工作网络平台要与学籍学历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心理健康数据等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生电子档案。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便于辅导员、任课教师及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便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更有目的的开展,便于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最权威的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信网)的学籍学历信息最具权威性,其中的“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档案”是中国目前唯一全国性人才数据库,也是社会利用率最高的,能够查询到高校在校生学籍信息和历届毕业生学历信息(1991年以后),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专业、入学日期、毕业日期、学制、学习形式、毕业证编号等基础数据,但对于用人单位在择才方面的参考价值较低。如能在此基础上搭建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网络平台,并入高校学生档案内容,如个人履历、专业成绩、奖惩情况、社会实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职业技能、特长、诚信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形成全面的学生电子档案。这样的电子档案无疑是真实的、完整的、权威的,使用人单位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学生在校期间全面、真实的情况,参考价值将大大提高,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7号.2008年8月20日

[2]廖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探析[J].云南档案.2016(4).

[3]周玉媛,周耀林.人事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J].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郭炜,赵彦君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档案专项审核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

摘要:在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三龄二历一身份”信息的审核工作中,发现干部人事档案存在重要档案材料缺失、归档材料不规范、档案信息前后记载不一致等问题,并从个人因素及组织因素两个方面剖析了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重点应放在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工作上,同时加强干部档案的宣传工作,增强师生档案意识,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案卷质量。

关键词:档案审核;档案收集;档案鉴别;人事档案

一、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存在的突出问题

此次全国范围的档案专项审核以干部“三龄、二历、一身份”为重点,逐页逐项对干部档案进行登记,在审核中发现干部人事档案存在重要档案材料缺失、档案材料归档不规范、档案信息前后记载不一致等问题。

1.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中重要档案材料缺失。

(1)学籍档案材料缺失。完整的学籍档案一般包括考生报考登记表、成绩单、学位授予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在档案专项审核中缺少最多的是本科学位授予材料,有的高校早期毕业生学籍档案中都缺少学士学位授予材料,是此次档案专项审核补充材料重点,其他如考生报考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也有少数缺少的。

(2)参加工作佐证材料缺失。参加工作作证材料包括下乡登记表、招收固定工人录取通知书、入伍登记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报到证等。这些材料在人事档案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3)入党材料缺失。完整的入党材料包括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及考察写实材料、政审材料等。有的干部入党多年或是派,但档案中没有任何可以证明的材料,而且本人多数情况不了解档案中缺少党派材料,入党材料缺失也成为此次档案专项审核的重点。

(4)调转材料缺失。调转材料一般包括干部介绍信、工资关系介绍信、档案转递通知单等,它记载了干部从一个单位调往另一个单位的工作变动情况及调转时间。调转材料清晰记载了干部的工作经历变动情况,承载着干部的成长过程。调转材料缺失,使干部履历情况模糊,不利于组织培养和选拔干部。

2.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归档档案材料不规范。

(1)档案材料书写不规范。在审核档案时发现有些档案材料书写不规范,使用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填写档案材料,字迹潦草、档案涂改勾抹严重。

(2)档案材料缺少签字、审批程序。早期的人事档案材料中该有本人签字的未签,该有组织审批盖章的未盖,干部任免文号该填的未填等,这些缺少的签字、审批程序后天已无法补办。

(3)档案用纸规格不统一。一卷人事档案的形成要经历中学、大学、工作到退休,时间跨度大,由于干部所处历史时期不同,档案纸张明显不一,纸张的大小、薄厚、颜色不一,给档案整理工作带来难度,现办公用纸统一采用A4纸,为档案材料标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3.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前后记载不一致。在档案专项审核时发现很多干部档案信息前后记载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年龄、党龄、工龄、姓名、籍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重要信息不一致,通过档案专项审核认定工作,使干部档案信息一致,便于干部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组织人事部门在选人用人上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二、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1.个人因素。档案意识淡薄,认为档案对自己本人今后发展无多大用处,在组织人事部门要求填写各种归档材料时,书写不认真,应付了事,随意涂改,档案信息填写前后不一致,档案书写用笔不标准等。

2.组织因素。

(1)高校学籍管理部门。学籍档案材料缺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档案专项审核时发现缺少最多的是本科学位授予材料。这主要是有的高校学籍管理部门未把学位授予材料作为学籍档案的一项必须材料放入学籍档案中,造成个别高校一段时期内所有毕业生均缺少学位授予材料,给档案专项审核登记、补办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工作量。

(2)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参加工作佐证材料一般包括早期的下乡材料、招收固定工人通知书、入伍登记表等,现在的大多为大中专院校毕业报到证。档案中参加工作佐证材料的缺失有历史原因,由于当时社会档案意识普遍淡薄,不重视档案材料积累,也有人事部门档案管理不善造成部分人员报到证缺失,这些材料一旦缺失补办相当困难,而且补办的也将不是原件。早期调转材料包括干部介绍信、工资关系介绍信、档案转递通知单等,现在又新出现了干部调动呈报表、干部调动通知书等。调转材料缺少与人事部门日常工作不细致,主观随意性大等因素有关,因人事部门落编、办理医疗、公积金等的需要未及时将调转材料放入个人档案中,久而久之造成这些重要材料缺失,而且一旦缺失补办起来难度很大,有的已无法补办,形成永久性缺失。

(3)高校组织部门。入党材料的缺失主要是组织部门在发展党员时由于归档不及时,或人员调转时转档不彻底造成的,入党材料一旦缺失补办手续繁琐。

三、档案专项审核反映出的问题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启示

1.加强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1)明确归档范围。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人事档案归档范围包括:履历、自传,考核考察、鉴定材料,学历、职称材料,政审、党团材料,奖励与处分材料,工资待遇、任免、出国境、调配材料,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等。

(2)了解归档要求。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文件材料。材料必须完整、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写明承办单位及时间。手续完备。凡规定应由组织审查盖章的,须有组织盖章;凡须经本人见面或签字的,必须经过见面或签字。书写规范。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A4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及纯蓝墨水、复写纸书写。

(3)加强重点收集。根据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要求和新的用人观点,针对人事档案不能全面反映员工的现实状况,当前应着重收集近期业绩材料,廉政材料,诚信材料及反映管理水平、工作能力、个性特征、道德操守、生活作风、心里素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材料。

2.加强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

(1)判断材料是否属于人事档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材料,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属人事档案,有些属文书档案、案件档案、业务考绩档案、诉讼档案等,有的材料应该归档,有的应由本人收存,有的需转递有关部门。鉴别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不属于人事档案归档范围的材料剔除出去。

(2)判断是否本人的档案材料。人事档案是以员工姓名为特征整理保存的,确定档案材料是否归档,首先应弄清楚是谁的档案,不能因同名同姓而张冠李戴,因一人多名而将材料分散。

(3)判断材料是否处理完毕和手续齐全。只有处理完毕和手续完备的材料,才能归入人事档案。凡是悬而未决需要继续办理的“敞口”材料,不得归入人事档案。

(4)判断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人事档案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能有虚假和模棱两可,相互矛盾。鉴别中发现内容不实、词义含混、观点不明确、互相矛盾的材料,均应及时退回原形成单位重新撰写、核实。鉴别中应仔细检查材料系列的完整程度。每份材料不得有缺页、无时间、作者或签名盖章的要素,一经发现应及时收集补充、补办手续。

(5)查对材料是否重复。人事档案要保持精炼,拣出重份和内容重复的材料。不管什么材料,正、副本只各存一份。鉴别时,只需选取一至两份内容全、手续完备、字迹清楚的归入本人档案,其余的剔除。鉴别工作中,还应同时检查材料有无破损、霉烂变质、字迹模糊、伪造或涂改等现象,有问题及时处理。

3.加强档案宣传,提高师生档案意识。加强档案宣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定期开展档案专题讲座。针对入学新生开展档案专题讲座,使其了解人事档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注重培养个人档案意识,重视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通过专题讲座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人事档案将伴随每个人一生,是一生的财富。

(2)定期举办档案专题展览。档案部门每年定期举办档案专题展览,通过形象生动的档案案例,让大家知道档案是每个人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利益密不可分,档案的参考、凭证、法律等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均无法替代的。

(3)在校园网站内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在校园网内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动态专栏,每位师生可以通过账号登录系统,了解本人档案信息,时时掌握本人学历、职称、晋升、奖励等档案信息状态,及时将本人取得的成果资料补充到人事档案中,避免档案部门因不掌握具体情况而漏收人事档案资料。

参考文献

[1]张婷.人事档案审核在档案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3(10).

[2]郑新莺.高校干部档案“三龄一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刁美文.强化档案审核工作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J].人力资源开放,2015(8).

[4]曲绍燕,贾文丽,房元红.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4(6).

[5]陈智为,邓绍兴,刘越男.档案管理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施颖燕.开展高校人事档案审核应注意的问题[J].兰台世界,2008(17)

作者:范烨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第三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策略

摘要:高校人事档案作为高校人事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是高校人事管理与服务的中心,而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人事档案更应该适应信息化、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于其中并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新问题;改革路径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整合

(一)没有对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为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适应二十一世纪高速信息化的发展节奏,对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没有对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对于很多信息因为没有及时在系统中更新过来,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直接受到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作为一种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规章制度,主要是通过实施一定的管理模式来保证高校相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但是,目前许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中,对管理模式重视不起来,不能够及时更新高校人事档案在高校发展时期的管理模式,使得漏洞百出,增加高校的竞争力压力,从而无法满足高校长期发展的需求,阻碍其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此外,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面对频繁的人员变动情况,极有可能来不及更新系统信息,直接导致在人事材料采集的相关过程中可能会随时发生漏项、丢项的现象,进而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缺乏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保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就要在高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同时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且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管理水平。面对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才流动量大,优秀人才极为缺失的情况下,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优秀管理人才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是一件急需要解决的事情。

二、对高校人事档案改革路径的整合分析

(一)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整合。第一,通过对高校现有的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系统的整合,充分体现出信息资源的价值,不断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促进其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第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和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工作,全面融合新采集的档案资料和原有的档案资料,有利于科学提高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和随时调用信息资源,从而更有助于顺利开展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对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改变过去一直延续着的陈旧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在实践中实现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第一,从高校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紧密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进而增强管理运行模式的可靠性、稳定性。第二,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敬业心等综合素质,对于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在借鉴和引进优秀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使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更好的适应高校的发展。

(三)注重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然而,需要高校对信息管理的整合以及管理模式过于重视,直接忽视了对优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严重影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要格外注重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培养。第一,在对人才素质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定期培训加强对现有的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对专业人事管理知识的掌握,对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第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招聘途径和方式,不断的加大招聘力度,为不断壮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队伍,可以通过高薪聘请的方式,吸引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来加入队伍,对全面有效地提升整体队伍的素质水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将科学技术恰到好处的应用其中。针对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面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本文在进行系统紧密的分析之后,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整合、对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注重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三个方面出发,不断完善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琦.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2:344.

作者:高霞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人事处

第四篇: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审核问题与对策

摘要:干部人事档案信息中“三龄二历一身份”是干部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通过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审定中存在的材料短缺、信息前后不一致、不准确、涂改造假等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审核认定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档案;审核;认定;年龄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是干部历史的记录,而“三龄二历一身份”是干部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是职称评聘、选拔任用、退休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龄”指的是干部的出生时间、入党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二历”指的是干部的工作经历和学历学位,“一身份”指的是干部身份。按照中央组织部要求干部档案的审核认定,关键是审核认定干部档案中的“三龄二历一身份”。因此,“三龄二历一身份”审核认定是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重心。

一、干部档案审核工作中“三龄两历一身份”出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1.出生时间不准确。部分干部档案中出生时间存疑或不准确,其中有的个别档案出生日期存在涂改情况,出生日期前后不一致,有的与身份证出生时间不一致;部分干部的出生时间存在公历、农历混合填写的现象。这种失真现象有的是个人主观因素所致,为了个人利益故意错填归档信息;有的属于因故非本人填写,请他人代其填写,而代填人不认真或不了解情况;有的在填写过程中因书写不认真出现笔误等现象;有的老干部不知道或记不清本人准确的出生日期。

2.参加工作时间不准确。有的干部档案中工资表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前后不一致;有的干部档案调入前后参加工作时间不一致;有的干部为下乡知识青年,但档案中缺少下乡知青的佐证材料,其参加工作的时间,仍从下乡插队之日算起。以上情况主要是由于在制成材料时个别工作人员不了解相关规定、不熟悉业务或工作不细致造成的。

3.入党时间不准确。部分干部档案中上级党委批注的入党时间与《入党志愿书》中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决议的时间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相关工作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或疏忽,日期填写随意,或没有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审批,造成入党时间上的不一致。加入派的干部档案中大部分缺少加入相关党派的材料,这主要是由于干部本人或相关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未将相关材料及时归档造成的。

4.少数档案干部身份无佐证材料。有的干部档案中1990年之后的转干表中没有省人事厅下发的指标卡,有的大中专毕业干部缺少报到证或就业通知书。原因是有些干部没有将个人档案材料及时上交归档;有的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将相关材料及时放入个人档案[4]78-80。

5.学历、工作经历信息不完整。有的干部档案中学历、工作经历材料不完整。有的原因是有些干部自身没有认真对待个人档案,上交材料不及时。比如取得学历、奖励等材料之后,本人将材料留在自己手里,没有及时交给组织人事部门归档。有的是由于在制成材料时部分组织人事部门或学生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将相关档案材料及时归档,导致相关档案材料还在原学习或工作单位,档案没有随人转移,甚至有的原单位已经不存在,因材料没有及时存入个人档案造成了相关材料的永久缺失。

二、“三龄二历一身份”的审定与认定

1.干部出生日期的审核和认定。根据文件精神,干部出生日期管理政策的总体要求是“原则上不改、造假的纠正”。干部出生日期的认定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进行。

(1)档案信息出生日期前后不一致。原则上以户籍档案和个人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记录的出生日期为根据。在不存在后期故意涂改现象的前提下,部分干部档案中只有入团志愿书填大年龄,后期的入党、入伍、参加工作等其他材料均按照实际年龄填写一致,并且能找到形成时间更早、有效真实的原始户籍材料,依据核实调查的结果,经过上会集体综合研究判断,可认定为其真实年龄。入团志愿书本人填写为实际年龄,老师帮其改大属于当时涂改,不属于后期故意涂改。真实有效的原始户籍档案材料指个人户口本、户籍底卡、迁移证、人口普查材料、出生证明等材料,可证明本人实际年龄的亲属材料和其他非户籍材料也可作为综合研判的依据。佐证材料的有关问题调查核实过程中,调查组要派专人赴实地取证,尽量查找原始依据材料,坚决杜绝由干部本人提供户籍底簿等材料进行认定。后期故意涂改指的是入团志愿书填大年龄,后涂改为实际年龄的,属于后期故意涂改范畴。

(2)出生日期有涂改、虚填等情况要重新合理认定。对出生日期涂改、虚填且很难认定的,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到公安部门调阅其原始户籍档案。原始户籍档案形成时间比干部人事档案的形成时间早的,在不重复得利的前提下,以形成时间早的材料为依据;原始户籍档案形成时间比干部人事档案的形成时间晚或没有获得形成时间更早的原始户籍档案材料的,要查找干部近亲属档案或出生证明等其他相关材料。原始依据材料复印件应有材料提供部门的印章、调查人员签字、材料复印时间并加盖党委(党组)公章后作为佐证材料,附在调查认定报告之后存入档案。

2.干部工作时间、工作经历的审核和认定。参加工作时间需要以档案中的《上山下乡表》、《派遣报到证》、《转正定级表》、《招工表》、《民转公教师审批表》、《入伍表》、《公务员登记表》等原始材料为认定依据。原下乡知识青年以下乡知识青年的有关审批材料或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为依据,认定其参加工作的时间,从下乡插队之日算起。工人参加普通大中专院校考试上学,毕业后重新派遣的,正式工,以招工时间为准。当《转正定级表》上的参加工作时间与《派遣报到证》不同时,以《转正定级表》为准。参加工作时在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办理人事手续的,根据有关精神,在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办理人事手续的人员,可依据其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确定参加工作时间。2008年1月1日前在民营企业参加工作、签订劳动合同且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没有办理人事手续的,以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录用手续的时间认定;2008年1月1日后,认定其参加工作时间为用工之日。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一般不应作为佐证材料存入档案,单位做出此证明的依据材料,可作为佐证材料存入档案。如:农场出具的知青证明不能作为佐证材料存入档案,能证明知青经历的花名册、分工表、照片、工资等材料可以作为综合研判其知青经历的佐证材料,存入档案。要认真鉴别佐证材料的真伪,避免虚假材料、虚假证明存入档案。

3.干部学历的审核和认定。参加工作前取得的高等教育学历、学位,属于普通全日制教育;其他情况,一般属于在职教育。参加工作后取得学历学位,且同时符合:全国统一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由省级招生办公室批准录取;本人档案转递到学习学校,与原单位脱离工作和工资关系;全脱产学习;毕业时重新派遣并获得相应的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可以按全日制教育认定。学制为2—3年的干部专修科,属于全日制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不能作为学历认定。

4.入党时间和党员身份。在《入党志愿书》中上级党委批注的入党时间与《关于党龄的计算方法》规定不一致的,以上级党委批注的入党时间为准。派成员的入党(会、盟、社)时间和成员身份认定,民革党员入党时间为支部大会通过之日;民建会员、民盟盟员、农工党党员、民进会员、九三学社社员和致公党党员的入党时间为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组织批准之日;台盟盟员入盟时间为省级及省级以上组织批准的时间。

5.干部身份的审核与认定。关于转干录干的干部身份认定,要看是否符合本地转干录干政策,符合政策的,干部身份予以承认;不符合政策的,干部身份存疑,需进一步调查核实。根据本地制定的政策转干录干的,需掌握相关干部名单。

6.档案材料涂改或造假的处理。档案中出生时间存在涂改的,干部本人要对涂改情况做出书面说明并签字确认,作为调查认定报告附件存入档案,调查认定报告中要对涂改情况进行说明。关于虚假材料等有关材料的处理在档案审核过程中,发现虚假材料、不符合政策的认定材料、不属于归档范围但涉及“三龄二历一身份”内容的材料,不得剔除档案。假学历、假身份等虚假材料可作为附件附在调查处理报告之后,以往的组织认定材料作为历史材料仍保存在档案中,已存入档案的材料一般不得从档案中撤出。

三、干部档案审核认定工作的对策措施

1.审核登记。建立干部档案审核小组,严格进行审核登记。审核过程中每本档案“三龄二历一身份”等重要信息核查情况填入《干部档案审核情况登记表》。

2.核实认定,填表归档。审核登记结束后,整理总结,档案中材料不全的,要逐条记录,通过电话、书面通知、催交、约谈等方式,与本人沟通,限期补充材料,认真做好档案缺失材料的收集补充工作。对档案中“三龄二历一身份”的内容存在问题的,调查核实、重新确定,提出初步认定意见,经过干部档案认定小组召开认定会议,集体研究认定后,填写《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表》,分别由干部本人、审核人、分管领导签字,签注会议认定意见加盖公章,存入个人档案。与调查核实形成的调查结论、认定意见或说明材料并附上相应佐证材料(加盖户籍专用章的户口底档复印件、证人证言等)等依据证明材料一并归入本人档案。

3.制度建设。建立干部档案任前审核制度,对新进本单位干部或拟选拔干部的档案进行任前审核,防止干部档案材料不完整、不准确。档案审核认定工作责任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在干部档案审核认定工作中准确掌握“三龄二历一身份”的审核认定。

作者:董杰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