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档案学课程体系建构审视

档案学课程体系建构审视

现今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黑龙江大学档案学自2004年被授予硕士点后,八年来培育近百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以省内居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为主。通过学生的录取以及就业情况,加之师资力量的不断充实,其课程体系设置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黑龙江大学档案学专业归属于信息管理学院,体现学科一体化的优势,“这种学科之间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而且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讲授上,但是在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学科之间共通性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档案学学科在课程体系中的独立性问题”[1]。黑龙江大学硕士培养计划采用学分制模式,学生在校三年共修学分不少于35分,其中包括公共英语5分,公共政治4分,必修课21分,选修课5分。第一学期以公共课为主,除了研究生学院开设的公共英语和公共政治,还需修两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其一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课程,其二为组织管理与文档管理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上述两门课程分别从信息学及管理学为切入点,引导档案学硕士,特别是跨专业考生明确档案学专业的学科属性、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规划档案学课程的学习,并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夯实基础,提前掌握专业领域的学习技能。第二学期除了继续学习公共英语,以专业理论课为先,分方向选修课为主(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方向分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其中:档案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理论研究为学位必修课程;档案学名著选读、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研究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方向学员必修课程,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学员选修课程;信息法规研究、数字档案馆研究为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学员必修课程,档案学基础理论方向学员选修课程;VB程序设计为学位选修课程。第二学期是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阶段,是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主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钻研的学习阶段。第三学期开设的五门课程均为学位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兴趣爱好,选择想要深入研究的课程进行学习。每学期专业课结课以撰写结课论文为主要形式,VB程序设计课程、动态网站开发建设课程为上机考试。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后,第四学期院系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第五学期学员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形式正式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并为第六学期的论文答辩以及择业做充分准备。

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

(一)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块

从档案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供应链角度看,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毕业生应对社会需求的能力,反之,社会需求也正促动着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向前发展。很多用人单位为减轻培养人才的资源,直接录用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往届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届生就业率,因此,高校在设置研究生课程之时,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按照既定的目标开设课程模块。笔者认为,高校应按照就业方向将原有课程整合为相对应的模块,例如现代公文管理与处理系统模块、档案学理论研究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电子政务模块、电子商务模块、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块、数字档案馆研究模块、电子文件模块等。其中,档案学理论研究模块为档案学硕士通学课程,其他各类模块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自行选择,模块内的所有课程为该生必修课,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特色、区域特色、师资力量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模块整合。

(二)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课范围

目前,我国28所开设档案学硕士点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各有利弊,就黑龙江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而言,专业课比例明显高于基础课,学生仅在第一学期接受一门信息资源管理及一门组织管理课程,除了英语、政治两门公共课,均为档案学专业课,且在35学分的前提下,选修课程只需得到5分即可。“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档案与文件事业专业求该专业硕士须修满40学分,其中至少24学分须是信息学的课程;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档案与文件管理专业硕士生须两年内修满48学分;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学院档案、保存及文件管理硕士专业要求须修满36学分,共计12门课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信息学系档案学专业信息学系要求档案学硕士须修满19门课程,共76学分”[3]。可以看出,同样在学分制教育背景下,美国高校的学分明显高于我国,而且门类多样,选修课比重也高于我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情报、档案学科的交叉性日渐明显,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将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文秘、历史、管理等方面课程融入到档案学的课程设置中,既可以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使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提前为毕业后的择业作前期规划,并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

(三)增设实践课程以及实地调研课程

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课堂、轻就业,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困扰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另一因素,很多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课程与实践工作很难融合,特别是对待一些技术领域的问题,显得手足无措,致使档案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国外档案学硕士教育课程体系中,普遍将实习与实地调研纳入到学分管理下,占8-12学分,从开设的课程来看,国外对于讲授档案学纯粹理论的课程较少,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国档案学本科生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会接受院系安排参加实习,提交实习报告,而硕士研究生则缺少实习的机会。从生源来看,档案学硕士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跨专业考生,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没有实践经历,无法系统化地学习理论知识,更不可能将所学到的一知半解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后的实践工作中。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档案机构组织联合教学,增加档案学硕士社会实践的机会,也使得在校生能够提前积攒社会经验以及专业技能,为毕业后的择业打下基础。同时,实地调研课程也应纳入学分管理中,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理应在研究生期间培养,当时代主题日益彰显的背景下,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却显得毫无新意,最大的原因便是缺少实践经历以及能反映论文可用性的实践数据。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从学生能力锻炼、还是独立研究能力培养、或是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角度来说,实地调研都关系着学生能否在毕业之时交出一份真正合格的毕业论文,甚至关乎学生日后的发展前途。档案学硕士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共同带动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已成为重要趋势,社会需求是提升档案学硕士就业率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部门,培育出一支符合社会需求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授知识的平台,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日后发展取向,因此,在当今复杂的发展形势、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应主动做出调整,结合国内外知名学校相关课程体系设置的优势,为培养适合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本文作者:倪丽娟任越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