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青少年宪法意识培养

青少年宪法意识培养

一、引言

我们这个国家,经过了漫长曲折的社会发展历史,有过以农耕文明为主题所诞生的耀眼辉煌,也有过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今天华夏民族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这样的发展机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要让国家走向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首先必须要有一整套相对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以及因此而设立的制度,并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保障,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近现展的历程均证明了这样的事实。要想使我们这个国家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同时,必须使我们的国民法律素养达到一个基本的高度和要求。无疑培育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意识应当从青少年抓起,对青少年的宪法意识培育,特别是在校中小学生的宪法意识培育,不能强调对其理论的培育,更多应当是心理认知的培育,使他们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正确宪法心理。

二、我省青少年宪法意识现状分析

我省目前初中和小学的在校生人数近140万人,初中生近50万,小学生近90万。笔者今年自5月份到7月底,对我省澄迈县、五指山市、文昌市、琼海市、三亚市等县市的部分中小学的法治教育状况摸底调研,分别通过对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各年级进行问卷、随机抽样询问、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法律知识掌握的相关情况,同时,与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座谈了解法治课程开设、教学形式等。小学生知道我国有宪法的人数只占被调查人数的30%,初中学生知道我国有宪法的人数占60%,高中阶段的学生可占被调查对象的85%左右,同时,在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等问题时,能够回答上来的比率非常低,其状况也是由小学到高中比率递增,单就小学阶段而言,知道该问题的比率只有5%左右。在我们了解我省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开设情况时,所有学校均回答是开设了。经过对调研材料的梳理,发现我省中小学的法治课程教育并没有专门的课程,通常采用的做法有:第一,由课任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作简单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常识,但是,这样做法的局限性很大,课任老师本身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当然就更谈不上给学生传授比较科学的专门宪法知识,同时,现在各个学校由于升学和考试压力,使得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法律基础素养的养成,即便是认识到了,很多情况下也是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当下社会、主管部门、学生家长等也是以成绩来看待学校的办学质量。第二,近95%的学校有兼职法制副校长,其中绝大多数是基层政法战线的骨干,如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司法所长等,这些人通过自身的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学生讲授相关法律知识,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兼职法制校长平时工作多,时间少,能够为学生上课的时间很少,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培育学生的法律基础素养。有些兼职法制校长其本身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就不是很多,他们给学生讲述的大多是一些办案和工作中遇到的实践现象。第三,在学校张贴相关的法制宣传图片,在图书室放置一些图书和宣传册。这样做法同样有积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观看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问题在于,学生主动观看的积极性有多高,看完之后又能够理解多少,学校本身也没相关的制度或与此关联的考核制度。综上分析,我省目前的中小学生宪法教育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如果在中小学阶段不能够很好培养相关法律意识,那么,这些孩子一旦步入社会就很可能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这样的结果不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中国人所愿意看到的事情,同时,也可能影响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我省国际旅游岛的社会声誉。

三、我省中小学阶段进行宪法教育的内容方式

1.中小学宪法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心智和认知等问题,对中小学宪法教育的内容必须有一定选择,不能也没有必要进行特别理论、特别理性的教育,而是应当结合国情、省情乃至县情,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进行有选择的宪法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宪法教育,以培育他们的宪法意识。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国民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育的历程来看,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培育,是整个国家的战略举措,通过中小学阶段的法律教育,在学生步入社会或进入更高一级的教育后,大多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这样无形之中减少了未来社会秩序被破坏的潜在压力,从而奠定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法治基础。其实,我们从其他知识教育就不难看出,从中小学开始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往往是终身的,法律知识并不比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更深奥难学,在中小学开展相对系统的法制教育同样是可行的。对我国宪法规定和宪法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我们认为中小学的宪法教育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宪法常识教育。这些宪法常识包括宪法内涵、地位、国旗、国歌、宪法日等常识性的宣传教育。宪法意识培育,必须让学生了解,至少基本了解什么是宪法,否则所有其他宪法知识教育均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宪法的地位,这是宪法教育中必需的基础,让学生们清楚明白宪法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可以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对宪法敬仰的心理。如国旗、国歌、宪法日等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培育爱国主义的心理同时,进一步强化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属性,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渐渐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如对国旗、国歌的崇敬等。第二,公民意识教育。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义务的规定,体现了宪法重要精神所在,现代法治其基本思路就是如何有效保障公民权利,甚至包括国家机构的设置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如我国人大设置和政府的设置就是基于广大人民能否更加有效行使宪法和其他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并且也是基于公民权利能否被有效保障和不被侵犯等角度去考虑和设置。所以,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公民意识宪法教育应当选择宪法中相关的权利义务内容,如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权利和义务、服兵役的义务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法律底线,进而培育基本的宪法意识,当然,中小学宪法教育的内容应当分开,同时保持必要的连续性,如小学阶段进行国旗、国歌、宪法内涵和相关故事等,中学阶段可以进行宪法权利和义务教育等。第三,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其实从宪法的深层来说,是要培育一个国家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换言之,就是让每一个公民都自觉意识到自身在这个国家的地位,真正感受到作为国家主人的荣誉感、自豪感,从内心深处愿意为国家付出自己,这样的素养或情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公民自觉承担起为社会服务、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规定和内容在宪法中也很多,关键就是教育者如何选择,同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将这样的宪法规定和内容让学生接受并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中小学阶段的宪法教育内容的选择是每一个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应当是每一个有良知法律人的责任,我们这里只是简要梳理说明,这既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当然,科学选择教育内容是进行良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方式的选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和保证。

2.中小学宪法教育的方式。

中小学阶段的其他教育学科在我国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应当说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如何培育中小学在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或法律意识,特别是宪法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比较新的一个课题,因为,我国真正走法治化的道路毕竟还是很短的历史,同时,各国的国情、民情、文化等均存在着很大差异,虽然有些东西并不排除它们的共性,但是,人们无法忽略也不能忽略个性和特性,否则,效果就会与目的相去甚远。通过学者们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有关中小学学生心理和生理、接受事物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托我国中小学成熟的教育经验,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建议中小学的宪法教育可以尝试采用下列几个方式方法。第一,故事教育法。从人的成长规律和心理接受等方面考虑,中小学阶段对故事的接受远高于一些理论说教,也很容易通过故事来认知其中的道理。如国旗设计的相关故事、国歌诞生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将宪法中为什么将五星红旗作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什么作为国歌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学生,相信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是持久的,也会让学生不会轻易忘却。第二,影视网络教育法。现在电视和电影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生活内容,根据中国舆情统计报告,当代中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接近3个小时,美国人在2.8小时左右,统计还表明,中国人上网的时间从6年前的一小时,提高到近3小时,与看电视的时间基本持平。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在海南省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达40.1%的学生周末时间安排首选看电视,在这场针对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中高居榜首。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完全有根据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我们认真创制出合适的宪法教育的影视和良好的宪法法律内容的信息,那么,将对我们的孩子宪法教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学校老师再加以引导,其效果完全可以期待和乐观的。第三,现身说法和案例结合的宪法教育。可以通过现身说法和身边合适案例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方式虽然不如影视网络更为直观,但是,相对教育成本较低,也能够起到不错的教育效果,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进行适当的教育,其效果还是应当肯定的。第四,编写合适的宪法教育读本。这样的读本应当依托精心选择宪法内容、图片、漫画、故事等,进行必要的浅显法律说明和合理结构体系,免费发到中小学生手中,在学生随意地翻阅中就可以获得必要的宪法知识,相信也是通过实践证明能够起到相应的教育和培育效果的。四、

四、结语

作为法律教育工作者,很多时候对国民的法律素养、法律意识问题始终给予真切关注,结合我省的现状,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中小学生的宪法意识培育作初步探讨分析,很多问题不是很成熟,恳请方家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甘红彦 陈丹 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