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探讨

摘要:微课教学是时展的产物,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微课资源开发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微课教学应该把握蕴含师生互动、理顺课堂与微课之间逻辑关系以及进行形式创新的原则,使高职院校能利用有效的资源,发挥微课活化知识点的最大效能。本文初探了开发的模式,并思考了相应示例。

关键词:“基础”课;微课;资源开发

当下微时代已经渗透进入了大学生的整个成长领域,一个“微”字以一种特有的现代方式重构着教育与学习。微课又称微课程或微型课程,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他认为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并能够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从这个意识来看,微课被看成是一种挖掘知识的工具。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型教学资源。

在偏向技术技能的职业教育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立德知法的培养课程,创新开发微课以辅助课堂教学,具有必要性。现有的“基础”课教学内容宏大、庞杂,针对性并不强,这需要教师在每个教学实践中细化容,而微课可以实现内容细化,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育中可以直接运用微课的形式,微课与课堂教学应该为相互贯通、互为应证。“现实是本质与存在的统一;无形态的本质和无休止的现象,或无规定的长在和无长在的多样性以现实为它们的真理。”[1]不论形式如何,微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都需要回归学生的现实,并通过细化的知识来提升“基础”课的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基础”课微课资源开发的应用原则

(一)必须蕴含师生互动

微课教学由于时间、内容的限定,整个过程基本由教师一人担当,从形式看很容易使教师陷入以自身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中,把学生天然屏蔽在自身之外。假如仅仅是教师一人的表现舞台,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思想对话,无法与课堂教学接轨。“基础”课要培养的人才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显然,课程教学是将理论通过教师的感性表达,产生教学内容的逻辑化与系统化,而感性表达的起点是“感情”,即与学生在思想交流时产生的感情。因此,即使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都不能忽视学生的“感情”,不能只有“自编自演”,而需要如同课堂教育一样的师生互动。

(二)必须理顺课堂与微课之间的逻辑关系

课堂教学与微课之间可以看作为“面”与“点”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微课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必须理顺两者在逻辑上的关系。课堂教学充分考量了教师的主体能力、意识活动,是将“基础”课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话语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而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必须使“基础”课的理论知识通过另一种形态与课堂内容衔接,并使两个内容具备精神性的统一。为此,“基础”课教师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不仅仅关注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需要将课堂与微课这两个教学形态的内容进行逻辑处理,使课堂中培养的“情感”关系能够顺延到微课之中,从而使教师的主体能力建构为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情感”系统,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

(三)必须将碎片化形式与创新性思维契合微课的兴起,是基于现代化信息手段。微课制作的技术不是一个难点,即常规的视频拍摄与录屏软件操作并不困难。微课的时间一般在十到十五分钟之间,是顺应人的注意力可持续的时间,用一种碎片化的形式来实现最有效的教育效果。“短小精悍”自然成为优质微课的重要原则。然而一个微课程由于时间短,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知识拓展,使整个微课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状态,如果将碎片化状态转化为一个“一以贯之”的教学目的,微课的课件内容的设计才是关键。这个内容唯有以一种全新面貌展示出来,才能实现碎片化知识的转化。“基础”课微课资源开发也必然把握这一原则,使碎片化的资源,通过整体微课的设计,达到系统性教育目的。微课的内容要展现名师教学水平,要模仿大众媒体新创意,从任务驱动到问题导向,再进行反馈互动,使微课资源在内容上逐步推进、引人入胜,让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收获知识。

二、高职院校“基础”课微课开发的模式

“基础”课教学内容繁杂,有些贴近学生生活,有些却“居庙堂之高”,但总的来说选材丰富,在微课制作中如何保证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具有特有的规范。

(一)微课制作前期的准备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如前所述,一方面是完成意识形成的灌输,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与法律素养。因此,微课制作时,要对学生的情况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分析。首先,了解学生现状。“基础”课教师可以与辅导员建立对接沟通机制,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研,召开集体备课会,筛选出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其次,确立微课教学目标。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可以将重点、难点突出,使问题意识得到强化,可以让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进行预习,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并能够节约课堂上对重点和难点分析的时间,再通过微课进行课后问题性解释,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强化对重难点的理解。再次,选择教学内容。“基础”课微课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一方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使有逻辑的“知识点”带有趣味性,打破“基础”课给人“灌输”的印象。

(二)微课教学的过程

“基础”课微课要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自觉学习并坚持学习,其内容与题材、形式与方法必须生动活泼。首先,每个微课的导入部门要精彩。导入部分是抓住学生兴趣的关键,“基础”课的导入部份,可以选择一些大学生身边的问题或社会热点话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讲解时,可以提出一些让他们能够思考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避免理论性单一式问题,最好是带有探究性的问题,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与查找相关资料可以获得解答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都建有网络教学平台,“基础”课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建立网上自学考核机制,每个学生应该具有自己的网络学习账号,每次学习完毕,后台有自动学习的记录,通过网上案例讨论或留言,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三)微课教学中的课堂展示与讨论

虽然微课的核心要素就是微视频,然而微视频不等于教师的“满堂灌”,好的视频是包括教师的讲授、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录相展示及学生的发言与讨论。某些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很好帮助的视频,在微课视频制作中可插入,展示出微视频的生动与活泼,让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如在讲授“爱国主义”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可以插入一些纪录片、爱国主义图片及人物介绍的讲节。此外,微课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讨论应该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为提高“基础”课微视频中讨论的效果,教师录制视频时,必须挑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并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讨论点要“精”,直面主题,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同时还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与节奏,在针对性讨论完毕后,教师要进行精彩总结以及必要的点评。

三、高职院校“基础”课微课开发的示例

(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微课的制作分析

这是“基础”的绪论部份,分为四个章节,微课内容的选择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与章节内容相应制作为四个微视频,导入、提升、实践与收获。导入部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转变学生对“基础”课政治说教的第一印象,因此“生活化”是微课制作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个开始部份可以用音乐引入,如放一段学校的校歌,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大学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提升部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了解这本课有“有用性”,可以通过一段案例比较,展示学好这门课和不学这门课的差别,来说明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实践部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校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有哪些实践活动,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为例,“基础”课在第一学期品牌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公益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制作公益活动视频,教师可以将往届学生制作的比较好的视频剪辑录制进微课视频中,加入学生心得的访谈与教师的点评,制作为一个有亲和力的视频。收获部份,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一学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大学生们是否有所收获。微课教师可以约访毕业生,并对他们的经历加以评述,让大学生们讲述自己对本课程的理解,此时要精选学习以及思想觉悟好的学生,让他们去激励和感染其他学生。本章微课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须要精心设计、安排得当,辅助课堂教学。

(二)“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微课的制作分析

本章节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本章节只有三节,课堂计划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微课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点的拓展与深入。本章节也是2015年版教材改动较大的一部份,从以往专注讲授爱国主义提升至中国精神,显然重点是用传统爱国主义来重塑当代的精神,因此微课制作要突出这种转变。一个微课,可以就一个爱国主义事例进行讲述,但必须重点结合当下精神,进行类比与提升。“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3]新版的转变意思在于此。因此,关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可以插入一些爱国主义纪录片或改革开放纪录片,如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复兴之路》《旗帜》等,选取一些与学校所处地域、学生专业相近的事例,以便强化认同感。

(三)“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微课的制作分析

“基础”课新版教材将有关具体法的介绍进一步简化,而微课正好做为这种简化之后的补充,选择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法律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分析。例如关于“劳动权利与义务”可以补充拓展。学生本身非常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教师可以制作多个微课视频,每一个视频讲授劳动法的一个知识点,并以学生亲身经历为引入,如社会保险如何购买、加班工作怎样才合法、防护口罩需要购买吗等等。这些主题必须与学生专业相近,微课制作前可以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使得制作的视频能够为学生以后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制作勿走课堂教学的老路,要整合课内外资源,将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视频处理,既具有教学性,又具有观赏性,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制作,在制作、学习整个过程中,帮助他们探讨和研究实际问题,辅助课堂教学,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提升品格、坚定理想、明辨是非、增强法律意识,完成整个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杨之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77.

[2]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作者:胡冰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