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质灾害泥石流的原因及措施

地质灾害泥石流的原因及措施

摘要: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近年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泥石流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为了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发生,避免和减轻其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地质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地质灾害;泥石流;危害防治

0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西高东低,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其中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我国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国,主要分布云、贵、川、藏等四省区,详细分布见图1。本文旨在对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与策略,增强人们对地质灾害认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泥石流分类

泥石流是由大量的粘性土、沙粒和石头组成的流体。

1.1根据水系的流向,根据泥石流的流向

(1)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标准型泥石流。盆地呈扇形,面积大,能清晰地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2)河谷型泥石流流域有一条狭长地带,在河流上游形成区为沟谷、固体物质来源分散,沟谷一年四季水量丰富,流通区和堆积区不能明显地分开。(3)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现出斗状,面积一般不少于1000m2,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和堆积区直接连接。

1.2按物质状态分类

(1)粘性泥石流,泥石流和泥流中含有大量的粘性土。其特点是:粘度大,固体质有40~60%,最高达到80%。水不是运载介质,而是构成物质,岩石成悬浮的状态,突然爆发,持续时间也短,破坏力。(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的含量少,10~40%的固体物质,具有很大的分散性。水是搬运介质,岩石通过滚动或跳跃来前进。产生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除上述分类方法之外,还有其他分类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典型泥石流详见图2。

2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暴发突然、迅速,破坏性大的特点,凶猛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洪水灾害的耦合效应,危害比单一的崩溃更大,山体滑坡和洪水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损坏情况如下:(1)泥石流进入村镇,破坏房屋、工厂和其他设施。淹死人类,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庄的毁灭。(2)泥石流可以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破坏路基、桥梁等设施,造成交通中断,也会造成行车、汽车、人身伤亡事故的严重发生。有时泥石流流入河流,使河水发生急剧变化,间接破坏公路、铁路等建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变线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可破坏水电站、引水沟、沟谷建筑物、水道、泥沙库等。(3)可以摧毁矿山及其设施,填补矿山和隧道造成人员伤害,停工,甚至使矿山废弃。

3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其发生住主要原因如下:(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上有高山深谷,地形陡峭,沟床坡度大。在地貌上,泥石流地貌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地层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从上游地形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瓢或漏斗状,地势开阔,高陡山,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地形是狭窄而陡峭的峡谷河段。河谷河床坡度大,泥石流速度快速。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堆积。(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在复杂的地质结构中经常发生在山体滑坡,断裂褶皱,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强度高的地区,岩石的破碎,地质不良的表面,如滑坡、崩塌、错落,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除此以外,一些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及工程建设的弃渣,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松散物质来源。(3)气象水文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成。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4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

泥石流对社会危害极大,本文针对其发生的原因,提出如下防治措施:(1)对新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应避开沟谷、地势陡峭及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不良地段,选择地势平坦、地质构造连续、稳定的地段修建。(2)对已建筑物或构筑物,可根据周边不利因素建立以概率论为基础数学模型,科学推断发生泥石流发生概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3)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暴雨、长时间持续连续降雨的季节。因此对雨季应建立泥石流灾害调查、跟踪、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制度,政府分管部门应尽职尽责落实到人,避免懒政、不作为。(4)对重要桥梁、涵洞、隧道、路基、公路、铁路、建筑物及沟道,必要时应做抗泥石流灾害设计。如进行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防护设计,或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排泄能力,如设置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设计,以减轻或避防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3.

[2]陈宁生.泥石流勘查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

[3]张梁,等著.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地质出版社,1998.

作者:曾义 单位: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