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貌单元小区地质灾害分区方法

地貌单元小区地质灾害分区方法

摘要:本文从柳州周边地貌为研究对象分析,以栅格单元和地貌单元作为评价标准,根据信息量法和逻辑回归方式进行研究地质灾害,通过对结果研究,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基于地貌单元体现的局部综合特性,可以很好评价地质灾害实际分布,根据层次分析进行明显数学逻辑使用效率研究,根据地貌单元对于地质灾害评价,同时可以很好区分地貌的适用性,在一定比例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危险地方进行合理类推。

关键词:地貌单元;地质灾害;研究

1地质灾害评价标准

地质灾害评价模式主要以易发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易损风险性评价三个方面为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定位系统技术和高精度岩土物理模型发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程度不断提高,国内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主要基础是地质环境条件问题,静态考察地质灾害的相对稳定环境。危险性是评价最主要标准,外在诱发地质灾害问题主要是由于动态因素造成,易发性地质灾害具有很大危险性,是地质灾害研究工作中最重要部分,地质灾害孕育很多不同情况,随着区域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工作深化发展,针对小区域地质灾害范围研究,可以很好对山地灾区区域探究分析,特别是对于小范围山地多灾区域和人口密集地质灾害研究[1]。通过对地貌单元易发性研究,可以很好采用信息量法运用常规研究进行合理分析,探究地貌单元小区域危险性评价,能很好提高对地貌单元危险性认识,合理降低地质灾害。

2地貌单元划分研究模式

柳州地处广西中北部,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相接,山多地少。整个地势为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北部属山地,有的大苗山和西部九万大山,自东北向西南平行排列,岭谷相间,山岭海拔一般1500—1800m,部分山峰大于2000m;南部为中山-峰林谷地[2]。地貌的单元划分可以从栅格单元和地貌单元两个方面区别,形式上主要基本评价单元,栅栏单元主要分为方正单元格,地貌单元主要表现就是小区域综合地貌特性,采用地貌单元为斜坡单元区别,斜坡单元主要基于沟谷划分,能够很好表现局部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对于滑坡和崩塌也具有非常良好控制作用。对于地质灾害评价常用基本单元,乡镇单元也属于行政范畴,主要指的就是人口聚集居住的区域,本身受到环境影响,地貌环境也会发生很大变化,通过GIS分析地形、地貌特征时,需要对于数据合理提取划分。

3地貌单元易发性评价分区分析

评价因子选取主要是评价单元,栅格单元和地貌单元,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各种特征,所以充分对地形地貌危险性进行合理指标分析,对地貌、坡度、高程、距河距离和工程岩组以及地表形态进行区别,和栅格评价因子都可以进行相对合理选择区别,相对高差主要是地貌单元区域最高点和最低点差距问题,距离河流距离主要取地貌单元区域离河流距离,断层距离取决于地貌单元距离,根据工程岩组地貌单元区域岩体性质和地貌形态进行综合特征分析[3]。信息量法模型是一种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起初是地学应用模式,集中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几年来随着地质灾害领域广泛使用,使得地质灾害工作不断区域信息化和精确化,其工作主要思路就是参照各种地质灾害分析,对于遭受破坏地貌及时分析,及时取得反映区域稳定性因素实际参数。通过计算机对各种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基于信息数据大小分析,及时评价影响研究对象关系程度,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通过信息量法将地质灾害发生现象进行很好定位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地形、坡度和岩性因子进行模型评价指标,通过各种数据分析,信息量大小综合水平评价,及时对于区域预测和等级划分,根据模型核心计算比较各种因子研究对象信息量大小,对于信息量计算进行合理理论模型统计,运用实际运算,寻找切实可行样本计算公式,有效代替实际信息量计算和综合区别地貌特征。逻辑回归模型是一种最大估计法,其变量为二维变量,在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析中,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取决于两个模型变量因素,会直接影响因子地质灾害发生,在模型计算中,首先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进行及时函数自然对数转换分类。地质灾害发生概率逻辑关系需要根据逻辑回归计算取得数据,从而计算各个因子权重,评价因子种类,推算计算整个模型核心,这些数据也是基于因子指标值,通过逻辑回归模式计算反馈,根据统计软件数据对地质灾害进行指标区别。模型最核心在于数据因子权重值计算,通过逻辑回归模式计算,可以选取常用地质灾害及时统计数据,对于指标值进行计算,获得常用计算单元,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因子分级和指标计算区别研究,主要通过栅格单元和地貌单元因子数据分析计算,根据因子逻辑指标,将软件单元指标数据矩阵形式分析,根据软件回归分析获取逻辑回归系数,也可以将逻辑回归系数利用叠加工具进行综合计算,根据单元地质灾害会发生可能性,不断提高综合频率,对于自然断法评价进行单元成图重新分类。及时对栅格单元评价,对于高易发区域、中等易发区域和地貌单元区域进行及时区别,另外利用定位对于空间叠置功能提高对于因子信息量分析,从而得到整个研究区域综合信息量图,根据地貌单元整个信息综合量分,及时评价地貌综合信息量值,最大程度提高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同时结合频率分布值,分别对于两者进行重新分类划分[4]。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根据研究区域易发性区别,可以参考易发性使用价值,从区域综合特征根系优劣,和地质灾害实际分析情况进行及时数学模型效率研究,对于地貌单元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适当的合理提高地质灾害准确研究价值。区域综合特性特显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等级模式,需要及时理解对于环境评价中岩性和地貌、地质条件综合体现,需要从宏观角度实现对于局部地形地貌综合分析。地貌控制整块滑体,是非常高危滑区,部分植被覆盖没有发生滑动,综合宏观角度可以从整体上区别为栅格。和地质灾害实际分布情况相互吻合,利用空间统计工具实现对于地质灾害统计比较,从历史滑坡分级为栅格单元进行逻辑回归法分析,在地貌单元为基础评价基础上,实现逻辑回归分析,提高历史地质灾害分布等易发区域,信息量法分析结果主要是历史灾害分析,基于地质单元危险性,需要合理对于等级和地质灾害分布情况进行高度契合。数学模型也可以借助于空间系统工具分别针对地貌单元进行两种评价,分析信息量法和逻辑回归法评价模型,可以得出两种不同结果,依据探索研究数学单元模型效率,合理对信息数据处理,同时结合各种数据进行统计,用地貌单元作为评价单元,运用数学模型计算评价,使用效率更好统计数据。基于地貌单元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别手段,相对于传统栅格评价区别,需要更好体现区域中微观综合地貌特性,很好契合地质灾害实际危险,评价区别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区域运用数学评价模型适用效率增加评价手段,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具有良好适用性和可塑性。

4地貌单元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和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定位系统技术和数学计算手段对于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价分析,我国处于欧亚板块东南方,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结果,也是地震多发地带。地质灾害受到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影响,一般泥石流和滑坡等都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由于人为和自然造成一定影响,地球表面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地质灾害形成也是自然共同作用造成的,总结一般是人为引起灾害,另一半是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受到区域性地质环境变化,会引起灾害,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是对每一个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运用,地质灾害的综合危险指数就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于单元格地质灾害综合危险分析,合理对地质灾害进行分划,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区域性最主要地方是人对于地表造成的破坏。地质灾害中易发性主要是地质灾害因素,比如地质结构及地下水破坏等,现如今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因地势和地质结构进行地质结构分析,降低灾害发生。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主要是灾害发生的自然变化,活动的危险性主要是地质灾害危险性依照一定定量评价标准展现,危险性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型,在一定范畴要依照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灾害分析,对于不确定面积造成损失要进行及时评价,依照因素划分可以将地质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地质灾害评价主要包括易发性评价、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风险评价,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可以通过地位技术系统对于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及时提高对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高地质环境条件,静态考察地质灾害相对稳定性。地质地貌单元不规则法,主要是环境地质和地质环境条件造成的,具有一定危险性,地质环境主要是岩土结构、岩土结构和地表面结构,根据地表分划,需要依照不同岩土类型进行深层区别,按照地质岩土承受力和土体物理结构考虑,实现对地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办法和理论进行合理对照,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减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单元中对于地质灾害要依据危险性高低进行合理分划,对于地质灾害要根据实际稳定性提高防护措施。我国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地区,需要对于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精确评价,将地质灾害降低到最低。

5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地貌单元评价,利用逻辑回归法和信息量法模型,对于研究区域有关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依据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于局部综合特征考虑,及时做好评价措施,最明显的层次分级,就是数学模型适用率提高,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发生的危险性。对地质灾害综合性进行统计,科学合理提高地质灾害检测预防措施,提高地质灾害管理水平,降低地质灾害管理成本,最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冲,戴福初,姚鑫,赵洲,肖建章,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2]寅康,金晓斌,王千,杜心栋,基于GIS的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3]谷天峰,王家鼎,付新平,基于斜坡单元的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4]邱海军,曹明明,刘闻,王彦民,郝俊卿,胡胜,基于三种不同模型的区域滑坡灾害敏感性评价及结果检验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1期。

作者:许国庆 周宇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