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综述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综述

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但是依旧阻挡不住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组成部分,在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发展之后,大量的中职、高职院校建设起来,其招生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办学特点初步形成,为社会中各领域的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实用优秀人才。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加强对高职教育师资培训的关注极为重要。

1.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开展重要意义

1.1高职教育师资团队学历水平偏低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其中达到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0%,有一些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还要低于50%。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中,“优秀”等级要求:青年教师中研究生或者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需达到35%,而就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团队整体学历水平而言,尚未完全达成此目标。

1.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实践经验

虽然由于我国及整个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双师教师的重视度在逐步增强,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及所占比例均得到了明显增加,但是依旧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相关要求规定,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需达到80%,而达到“优秀”等级的双师教师比例则需达到70%。但是实际上,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及优秀双师教师的比例均未达到相关标准。而且这些双师教师自身还缺乏充实的实践经验,对于师资团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而言较为不利。

2.高职教育师资培训策略研究

2.1加强对高职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

在高职院校中从业的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多种渠道,主要包括中专院校教师、高校毕业生、企业技术人员、各类兼职教师等。这些教师无论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操作还是教育方式上均存在着一些问题,需采用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予以完善。针对于此,需注意在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实际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指导校内师资团队选用不同的继续教育方式。如对一些来自企业的教师,则需注意加强对其的素质教育,规范其教师方式。而对于一些高校毕业生,则需指导其尽可能多地进入至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丰富其实践工作经验。特别是对一些理科院校毕业的教师,需在丰富其实践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对于工科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孙娜等人曾在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真正的“双师型”队伍、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等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师资团队建设的科学策略。希望能够做到全面整体的实现对高职教师的良好培训。

2.2职教师资在职教育及培训模式

站在长远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为了获取到最佳的师资教育效果,需注意突破原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出极富创新性及凝聚力的全新培训模式。如可采用开放式的师资培养模式,所谓开放模式即指:1.师资培训机构的开放,实现培养机构的多元化。2.师资培养生源的开放,也就是指培训生源来源渠道的丰富多元化。3.课程及学籍管理工作的开放,即指培训课程的模块及阶段化。另外,还可从高职师资团队培养特殊性的角度上考虑,制定出几种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如学术交流模式、科研促进模式、双向提高模式等,以此帮助适应更多的需求。以长远目光来看,需注意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力量的储备,充分发挥出高职师范院校师资、技术资源优势,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将高职技术师范院校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房宝娟曾在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高职师资队伍培训体系等师资培训的举措。陈建国曾在同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长效机制探究中提出了短期培训与中长期教育相结合、产教研相结合、师资培训基地自身的发展等师资培训建议,希望能够以此帮助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素质水平。

2.3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探究

现今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评审及晋升均是将普通高校标准作为参照实施的,对于高职师资特色建设而言较为不利。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需注意充分体现出现今高职教育的特点,且与高职教育性质、任务均实行有机结合,不可完全脱离实际,应能够为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服务提供助力。另外,人事及教育主管部门还需注意加强对职称评聘工作的指导,单独成立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评定机构,依照实际教育需求来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务及任职资格的评审标准,确保其真正做到符合实际。

3.结语

高职师资培训工作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系统化工作,因此需注意将师资培训纳入至高职教育规范管理中。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确保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积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葛敏敏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