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生学习方式探讨

高中生学习方式探讨

在大中专院校中通常是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教学。那么,专业理论课的备课方法一般可采用三种类型,即学期备课、章节备课和课前备课。学期备课和章节备课都是为课前备课打好基础的。

一、学期备课

一般都是在开学前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熟悉了解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纲领性教学文件。教学计划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方针,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规律,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原则和目标要求。通过熟悉了解教学计划,可以明确:所任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方面所起的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教学计划对所任课程提出的原则要求。这样就能明确所任课程的具体任务。

(二)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制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上规定了必须达到的要求和标准。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可以明确:制订大纲的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课时分配等。教师掌握了教学大纲的内涵,研究和处理教学教法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三)通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讲,教师要通过每一节课逐步完成一本教材的授课任务。通过通读教材,可以熟悉课程的全部内容,了解教材,掌握每一个局部内容在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占比重,按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舍取。

(四)了解学生。备课效果的好与坏,是要看备课能否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教师不能单方面考虑怎样“教出去”,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到手”。这样就要求备课有针对性,要论文关键词: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

论文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高中生学习呈现出自主意识增强、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竞争与合作并存、问题意识增强等特点,通过高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的研究,能够探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内外部影响因素,有效地帮助高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高中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盲点较多,更谈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学及高中阶段办学思路的制约与影响,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研究还难以真正实施,其必然影响学习的进程和效率,并在某种程度将制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某种必然性的联系,更好地指导高中阶段的教与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策略,目的在于认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外部影响因素,争取有效地帮助高中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

二、高中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接触面渐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其认知结构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因此,高中生的学习方式有着与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学习不同的特点。

1.学习的自主意识增强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赖性减少。相关研究表明: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辅导材料等。

随着高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升学压力的增加,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密切相关,高中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的动机更强烈,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能主动地制订计划,较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持久的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并排除各种干扰。他们常能自觉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2.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仍以掌握系统的、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但他们也注意向社会学习,开始重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高中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速度并重,懂得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把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理解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身心发展水平、智力结构、认知方式,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相关知识学习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学习理论体系,并且趋于完善。

3.学习活动表征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知识的积累、自身能力的锻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对以上几个目标的追求,并且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学习环境的局限,很多时候出于个人的利益,他们会表现出利用已有的条件抢占有限的学习资源来强化学习中的优势,再通过学习的优势进一步去占有好的学习资源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竞争。合理的学习竞争是有益的,它能够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使学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竞争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合作的产生。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人所在群体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比较繁多,难度增大,任务重,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这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相关研究表明:有86.36%的学生在当同学遇到困难时都会选择“会详细耐心的解答,既帮助同学,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这说明学生既愿意得到同学的帮助,也愿意帮助同学,能够认识到学习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没有因为学习中的竞争而相互保守。

4.问题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水平提高

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发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或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经验增加,科学知识增多,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对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们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结构,不再对书本上或老师讲授得的知识一味地全盘接受,开始拥有自己的观点并敢于批判和怀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观点的不足不妥之处,并能按照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检验假设的完整过程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三、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系统工程,对于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的讨论,应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个层面考虑。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过程,需要从变革文化观念、学校家庭氛围、教师能力等各个方面做起。

1.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塑造的积极作用

由于文化是长期以来积累在人们内心的基本假设和信仰,因而文化对人们的观念、认识和思维方式等具有弥漫性的影响。这种弥漫性既表现为它对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表现为它对人在所有问题上的观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基于思维方式的文化传统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更为久远。

影响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学校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稳定、具有封闭与保守的特征,并且贬抑变化,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在我国教育中,教师权威化、专制化,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经典等取向与这种文化如出一辙。因此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首先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积极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华部分,使学校师生在与不同文化的接触中扩大视野,进而以开阔的心胸去理解、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次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内的革新和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及其成员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生活方式的变革,才会有真正的变化产生。

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的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而反思是转变观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进行课后小结通过集体的力量改进;另一方面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方式对其背后隐藏的观念进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观念和相应的教学行为。

2.变革评价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制度是调控学习方式的杠杆,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变革评价制度主要涉及改革传统的高考体制,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高考是我国传统教育评价的典型代表,也是影响学校教与学改革的最大因素。现行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科考试分数的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以纸笔测验作为唯一形式。但新课程所强调的是合作、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因此,要“回归”多样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变革考试制度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加强学生对多种多样学习方式的重视,并通过这些方式培养起相应的学习能力。其次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能否升人大学的一项评分重要因素,促使学生在学习以外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发展,帮助学生从“听讲型”的学习方式向“实践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高考制度的改革还应朝向实行多元、多维评价体制的方向发展,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另外,这种完整体系的建立也要求我们不断丰富现有的评价手段,要积极借鉴和运用质性评价,增强对学生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和发展积极的学习方式

环境对于个人影响是决定性的,长期处于特定的环境下,它所具备的特点也会慢慢融人个体的特征中去,成为个体特点。特定环境中主流的价值观也基本上会变成个体的价值观,不同的校园环境势必造就出人的不同学习方式。因此在班级和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学习、团结互助的班级环境,提倡大家以获取知识增强能力为目标,以互相帮助为乐趣和美德,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优良的学习方式。在家庭里,要塑造民主和谐、重视知识、尊重能力的氛围,会促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能形成持久、积极的学习方式。不是一味的专制式的命令和责骂去迫使学生学习,这样反而激起学生的反抗情绪,适得其反,更不能宣扬学习无用、金钱至上等错误观念。

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对所教授的内容了如指掌,更要做到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人知识的殿堂,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仅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人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才。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以及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思维特点、爱好和兴趣等。把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进度的快与慢,才能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五)参考资料。专业课教师备课时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本依据。要广泛阅读专业资料,以补充现代科技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如:阅读有关专业的报刊、杂志,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以丰富教学内容。

(六)制订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教学进度的运行表。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课题,各课题的教学量和时间安排,各课题所需要的直观教具和教学设备,以及结合实验、实习对一些局部内容在讲授上做适当调整,在学期授课计划中应该确定下来。

二、章节备课

这是在学期备课的基础上,讲授每一章之前的备课。其在于对整个一章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认真考虑确保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为课前备课打下基础。三、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在讲授每节课前的备课,是最重要、最细致的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钻研教材。这是课前备课的首要工作。钻研教材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主要指:理解、掌握、补充和熟记。

1.理解:是基础,对各种名词术语、抽象概念、基本原理、应用技术等内容要懂,搞清楚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掌握教材的系统性。

2.掌握:掌握教材有两个涵义:一是找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3.补充:是根据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这是更新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跟上科技发展形势的重要一环。

4.熟记:是对前三者的巩固。只有熟记,讲课时才能摆脱照本宣科的呆板状态,灵活自如,充分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解、掌握、补充和熟记,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结晶。教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意图。如果教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案则是经过教师反复琢磨,加工提炼,重新创造的内容丰富的活教材。教师是在掌握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前提下编写教案。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案首页。是学校印发的有许多栏目的首页,分两次填写,第一次是编写完教案之后填写,内容有:授课班级,学科名称,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提问的问题和复习的思考题等。第二次是在讲课后填写教学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不断提高讲课水平。

2.教学内容。一般是按照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来编写,要步骤明确,条理清晰,详细具体。

3.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等情况,精心设计板书,要注意板书的纲领性、准确性和时间性。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抓住教学的重点,启发学生的理解能力,开拓学生思路,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重点内容的印象,提高记忆效率,便于学生记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复习。另外,专业理论课中板画较多(如工程制图),应先在教案上画好,并考虑在黑板上的位置,可以借助形象,增强讲课效果。总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学生情况也是有变化的,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而我们的教案也要与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况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