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探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探究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健全和完善学生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内涵,结合课程发展实际现状,分析了通识教育背景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其强化对策提出了参考性建议,以期对相关研究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通识教育理念高校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强调了面向所有人群(非专业人群)来讲述公共艺术方面的知识、理论及鉴赏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却是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虽然近些年高校加大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然而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基于通识教育理念,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进行研究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艺术教育

1.1关于通识教育的概述

通识教育,也叫“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是教育中的一种。在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教授帕卡德,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联系,随后该项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虽然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表述存在诸多差异,但通识教育的本质目标确实一致的,即在多元化的时代下,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当前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反思,特别是近些年高等教育表现得急功近利,职业、市场化导向明显,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这些都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欠缺。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意识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1.2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概述

所谓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指综合了学科与公共艺术专业学科内容,对公共艺术各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分别的研究与学习。它是当前高校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挖掘学生艺术潜能,强化学生艺术能力,健全学生艺术人格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高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公共艺术教育的本质内涵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是一种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熏陶学生情感,净化学生心灵,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其次,它是一种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行与品质,通过艺术来美化学生心灵,传递艺术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再次,它是一种形象思维教育,有利于通过艺术来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后,它是一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而艺术教育则是一种精神的探索过程,有助于健全学生心理发展。

2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足够重视

将通识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可以有效促进该课程的进步发展。然而从实际现状来看,由于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地位不高,受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发展一直难以迈向新高度。从具体的表现来看,教师在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时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普遍不高,形式化问题严重,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投入不够,其原因就在于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

2.2缺乏课程高效开展的运行机制

随着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发展,但由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不和学生切实利益直接挂钩,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发展一直举步维艰。从整体的教育发展水平上来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属于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这种薄弱一方面表现在基础设施等硬件上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学校艺术文件建设等软件方面的不足,这些因素都使课程运行机制受到影响。

2.3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并不完善,课程内容设置评价都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显然不符合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要求。各地在设置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时,往往没有明确标准,全凭教师个人经验进行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功利性较强,学生只要拿到学分即可,没有系统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此外,课程开设的容量较小,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可选择性,一些学校只开设音乐、美术等少数几个方面的课程,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大大降低。

2.4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水参差不齐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还无法满足通识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具体的表现中,很多公共艺术课的教师都是由其它课程教师兼任,教师只精通某一方面的艺术知识,缺少一批长期从事公共艺术教育且有经验的教师。此外,很多教师专业技能很强,但综合艺术素养不高,这造成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很难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最大效用。

3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强化对策

3.1更新课程建设理念,加大公共艺术课堂投入

首先,要深入理解通识教育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让每个学生从教育中有所收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是要培养艺术家,因此它是一项大众教育,要做好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使全体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其次,要提高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公共艺术课程提供场地、设备等基本保障,同时提高课程的覆盖程度,避免课程流于形式,保障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完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艺术教育的体系建设,首先要根据通识教育理念的特点来完善教学体系,要考虑到艺术的具体内容及相关特点,不能以偏概全。从艺术内容上来说,书法、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各个艺术门类虽然内容不同,但却有相通的地方;从艺术类型上来说,艺术课程体系的建设包含着基础理论、实践应用、拓展等关联层次。艺术教育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学科间的相互交融与拓展,是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因此,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是广泛、深入、多门类、相关联的教育体系。

3.3创新丰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

首先,通识教育下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文科、理科,还是艺术爱好者,都应从课程中有所收获,因此课程的形式种类必须丰富多样,课程的内容要广泛,课程的选择要多样,例如可设置包括必须、选修、公共讲座等多样的课程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次,要设置高度综合的艺术门类,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例如,音乐剧具有知识结构多样的特点,就是对音乐类艺术课程高度概括的结果。最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以围绕一个明确的艺术主题来进行开展,做到课程内容构建形散而神不散。

3.4利用艺术团体建设强化课程实践

公共艺术教育的渠道有很多,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应该贴近高校学生生活,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可以考虑开展文艺实践活动,建设校园艺术团体,提高校园艺术文化气息,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提高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兴趣。艺术团体的建设可以由学校组织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发组织,如艺术社团等等。通过这些艺术团体,可以搭建艺术实践平台,给学生更多接触艺术、感受艺术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形成更高水平的认知。

4总结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的开展应打破学科的界限,通过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应该紧跟时代脉搏,将通识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当中,相关高校也应该提高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从而推动我国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刘英俊.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2):103-105.

[2]赵云.通识教育理念观中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3,(22):241.

[3]李慧.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J].艺术教育,2014,(10):66-67.

[4]莫莉.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1,(31):101-103.

作者:陶涛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