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艺术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摘要:富有创新思想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艺术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德育、美域、情感和社会等诸功能。重视艺术教育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发挥艺术教育在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完美人格;审美直觉与想象力;创新型人才;艺术与科学

我们现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软实力的较量,对高校而言,就是要承担起培养全方面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具有丰富的灵感和想象力;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积极的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是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对高校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综合教育,并将其进行相互渗透教育,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艺术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何谓艺术教育

所谓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以培养人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文艺鉴赏能力为目的,由施教者和接受者共同参与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通过戏剧、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手段,使接受者获得审美经验,使其具备审美观念及艺术创作观念的教育活动,也被称作公共艺术教育。在本文的阐述中,对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起重要基础作用的艺术教育即为广义的艺术教育。费希特曾说过:“国家是一个艺术机构,其目的是文化。文化是一种过程,凭借这一过程,人可以真正成为人,最充分地实现他自己,并且,正是这种实现才是完美的自由。”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审视与自我培养能力,同时学会通过艺术语言的运用抒发内心情感,进而健全自身人格,获得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各高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艺术教育之目的是要创造美并、欣赏美,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一方面,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审美,即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可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综合教育,增强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艺术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授优秀先进的艺术文化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内在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其人文素养。同时,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增强其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一)艺术教育是旨向完美人格的教育,完美人格是产生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人类教育意义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造能力实际上是完美人格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并不仅仅由智力和智商决定。坚强的意志、颇高的情商和高尚的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的美育观要求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达到“美的状态”。通过艺术教育,有助于促进人格自由而均衡的发展。荣格说,完美人格的获得意味着个体的整个生命都得到最恰当的发展以及与生存条件保持一种最佳的适应。而艺术教育是造就完整的、自由均衡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审美能力和审美感受力是人的精神感知的最高层面,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丰富生命境界。艺术教育对人的塑造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连续的过程。

(二)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宝贵的能力,想象力囊括了世界上的一切,它不断推动着求知欲的发展。而求知欲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纵观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借助想象力取得突破成就的大有人在。这是通过人类大脑右脑的形象思维的支配,想象能力和艺术才能淋漓尽致的得以展现。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在思维能力时,一开始全凭无意识的直觉和想象力来引发,然后才通过右脑的逻辑思维进行分析计算。人类右脑的“天马行空”能使人展开丰富想象、获得高度的审美愉悦,左脑的逻辑思维能使人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左脑右脑的分工合作,可以使人最大限度的突破局限、冲破禁锢,避免一味刻板模仿,在新的领域里找到启示,不断求真求实。

(三)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对于美和真理的探求是艺术的终极目标

艺术和科学从来就不是对立的,他们是彼此的有益补充,艺术是美的,科学是真的,真与美是一对完美的孪生兄弟。与艺术可以直观把握的美不同,科学呈现出一种抽象和理性的美。欧洲文艺复是大师荟萃、百花齐放的时期,是培养塑造“完人”的时期,他们兼具极高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难以企及的科学素养。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设计出人类第一架“直升机”并且绘制了完整相关草图,相比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艺术上的成就可能还是次要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同时也是钢琴家;爱因斯坦酷爱小提琴演奏。人类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交融的,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直觉,提高其艺术感受力,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高校在加强艺术教育实践方面的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要求“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因为艺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是每个高校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是要看教育理念和培养观念,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知识传授过分重视,而忽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忽略培养其专业素质;重视对学生的智育,而忽略美育;重视教学内容的继承,而忽视创新。在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兴趣多样、思维自由、头脑开放、富有激情、想象丰富、充满好奇等精神。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应对审美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关注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并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情商,对其人格进行正确塑造,增强其创新意识与探索意识。

(二)注重艺术教育课程合理设置

艺术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的过程,同时就是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的过程,它可以激发在不同意义事物之间最大跨度的联想和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涌现敏捷的才思,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美育相关的公共课程,不应只是摆设,在课堂上,应当深入分析作品的内涵意义,领会艺术作品的美学意蕴,真正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美得巡礼。因此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设计和设置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要以美启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积极建立大学生艺术教育基地,打破学科壁垒,形成艺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课堂与课外相配套的课程体系。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艺氛围

良好的美育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鼓励兴趣多样,个性发展,有助于智慧充分迸发和潜能的充分挖掘。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欣赏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其次,要重视培育校园文化。举办“学在大学”、“校园艺术节”等相关艺术论坛和文化活动,让学生处在一个可以感受艺术魅力的校园艺术文化环境中,充分感受艺术美所带来的创造活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及时更新艺术教育理念,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艺术氛围。高校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除了有科学的头脑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艺术思维。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说:“越往前进,艺术越需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会合。”

参考文献:

[1]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36.

[2]冉祥华.《美育的当展》.新华出版社,2008:189.

[3]章建新,杨春鼎著.《美育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336.

[4]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20.

作者:薛莹 单位:红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