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德育工作思考

小学德育工作思考

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由于年龄小、知识少、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强的模仿性,因而可塑性强,通过正确引导,可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一、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塑造者,同时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应该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追求和个人修养,努力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面对明天,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努力做到使学生在“得道”的同时领悟“道德”的含义,在“授业”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获业”的方法。我曾与四年级学生一起讨论这样一则故事: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又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个小孩很聪明,想法对。但是我们再深入想一想,如果他只要了钓竿,那他会不会一条鱼也吃不到呢?就像我们学习数学,会解一道题,掌握了解题方法,是不是这类题我们都会解了;学习一篇文章,掌握了它的写作主旨、写作方法等,是不是我们也会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社会上有太多的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路上的钓竿,再也无惧路上的风雨,但也难免会跌倒于泥泞的路上,一定要让学生懂得,没有掌握好本领,在哪儿你都站不稳脚跟。

二、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仅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并付诸于行动,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经常会遇到以下难题:有些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在校外的时间,在家长的溺爱中又逐渐迷失了方向。因此,家长也应该以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去感染自己的孩子,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上都具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爱国,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家乡、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应将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变为教育学生的阵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我们只有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将学校真正变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消极思想对小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高分低能的无用之才。

四、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提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教师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获取信息,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和奖励。我们应改变以往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用水的柔性、春雨的滋润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张文生 单位: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