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择业目标与原则研究

大学生择业目标与原则研究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客观认识自我原则;正确把握现实原则;择业期望恰当原则;择业观念正确原则;个体工作胜任原则;有利个人发展原则;甘于艰苦奋斗原则,对大学生择业目标与原则研究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就业是人生大事,大学生不能陶醉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大学生就业形势是严峻的,不容乐观、择业观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反映,是对择业目的、意义的认知与态度体现。择业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毕业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适应社会,选择目标和顺利就业、大学毕业生应树立自主择业观念,克服依赖心理、常言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大学生择业应从三方面考虑就业单位、大学生就业时,不要老想着找个“安乐窝”,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2005年18号文件,要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使大学毕业生数量与社会职业岗位数量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选择到满意的工作,是一个令人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若干原则供择业的大学生参考,尽量克服就业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实效性,以便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目标原则

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2008年跃升为559万,增加64万人,在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继续上升。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毕业生就业过分集中在东部和大中城市,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城市社区缺乏人才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内部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毕业生创业能力亟待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滞后于就业形势变化,部分家长及社会上较落后的就业观念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再加上就业工作的不平衡,重视程度差异很大,有的就业服务设施缺乏,投入严重不足等。凡此种种,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笔者认为,大学生要客观、科学地选择就业目标,提高自我就业几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认识自我原则

就业是人生大事,大学生不能陶醉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必须正确认识自我。根据对自我的科学认知和把握,借助对现实和具体事物的客观分析,合理确定自己的目标与方向,科学设计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成为有作为的人。

正确认识自我是恰当定位的前提,也是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如自我认识评价过高,则易产生期望过高的自傲、自负心理;如认识过低,则易产生自卑、退缩心理;如认识模糊,则易陷入盲目无措状态。

二、正确把握现实原则

大学生就业形势是严峻的,不容乐观。连年扩招,大学生队伍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人才竞争愈加激烈。择业群体不断扩大,与社会就业岗位的扩张,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要求大学生在认识自我同时,必须正确认识客观现实,并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创造适合社会需要的条件。

正确把握社会现实,主要是指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总需求情况,现实地分析所处的择业环境,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清楚正在实施的改革措施及发展趋势,熟悉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及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等。

现实是大学生择业的背景,你的择业愿望、专业、能力、素质等条件与社会现实背景、人才需求完全契合,这将是顺利就业的最佳状态。

三、择业期望恰当原则

择业期望是指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对工作环境、地域条件、任务性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精神状况及本人专业、能力、特长和抱负等方面能否得以施展的要求。

期望能否变成现实,主要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大学生择业时,应对自己的期望作认真思考,根据客观的社会需求,联系自己的专业特长、素质优势、弱势缺点,确定合理的期望值。目前状况是大学生择业常陷入期望过高的误区,造成就业困难。

大学生择业,一定要注意从自己实际和客观条件出发,既不能期望过高,又不要期望过低。适当就是合理。

四、择业观念正确原则

择业观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反映,是对择业目的、意义的认知与态度体现。择业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毕业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适应社会,选择目标和顺利就业。

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崇高目标。我国正处在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国家正需要大批有志青年为之奋斗。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应以建设国家为己任,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体现人生价值。

其次,大学毕业生应顺应市场潮流,敢于面对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显著特点之一,就业市场同样如此。目前,我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市场对劳动者和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大学生必须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的考验。如果逃避竞争,害怕挫折,只能被淘汰,那些临近毕业选择自杀的毕业生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再次,大学毕业生应树立自主择业观念,克服依赖心理。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与过去的“统包统分”就业制度迥然不同,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不少大学生还不适应,心里仍有“等、靠、要”想法,缺乏自立意识,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表现为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依赖,这种观念不转变,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五、力求专业对口原则

所谓专业对口是指求职者所学的专业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与所从事的工作,职业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职业与个人的理想、爱好、个性特点、专业特长越接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越易被激发。因此,择业时充分考虑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专长,专业优势有利于个人未来发展。

专业对口只是广义要求,大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实践中原来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很强的正迁移作用,另外,根据工作需要,在岗位上不断学习,锻炼,即使专业不对口,也能取得优异成绩,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六、个体工作胜任原则

常言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个体工作胜任原则是说大学生在择业中应考虑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己的学识水平、身体素质、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水平等个人要素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能一味与人攀比。每个人的能力特长不同,适应性不同,差异是客观存在,主观认识要清楚,恰当为自己定位。

七、有利个人发展原则

大学生择业应从三方面考虑就业单位。一是看就业单位是否有发展潜力。企业不管大小,只要有发展潜力,就能提供发展机会;二是看单位内在本质,不为宣传和外表所迷惑。所谓内在本质是指合理的管理程序,完善的规章制度,适合职工发展的企业文化等;三是看单位领导。一个企业有好的带头人,才有蓬勃生机和发展潜力。现在求职是“双向选择”,在企业考察你的同时,你也有考察企业的权利。

八、甘于艰苦奋斗原则

大学生就业时,不要老想着找个“安乐窝”,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2005年18号文件,要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人的一生就是艰苦奋斗的过程,许多创业者都有深切体会。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应以大局为重,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基层工作比较艰苦,工作条件与环境较差,但那里缺乏人才,急需大学生去开拓、创业,那里大有用武之地。实践证明,一批工作出色、成就斐然的毕业生多从基层做起,艰苦奋斗实现了他们的理想,也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关系一生发展,个人的爱情、家庭幸福、价值体现、身心健康等也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所以不可不慎。上述原则如能切实遵循,必对选择理想职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