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美术教育思考(6篇)

初中美术教育思考(6篇)

第一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巡回指导

摘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要遵循班级普遍接受程度进行教学,那么如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和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别的辅导,本文试图从初中美术课堂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的多方面入手来加强巡回指导的教学力度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教学;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节课中知识技能是否掌握,能否得以消化全在其中。一般而言,课堂是针对学生普遍学情进行讲授的,但在巡回指导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基础和课堂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此环节在教学中的可变性较大。

一、突破教学难点是根本

一堂好的美术课自始自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突破教学难点是根本。以我在讲授《色彩的魅力》一课为例,学习本节课后给学生布置课堂小作业,聆听古琴名曲———《高山流水》,创作一幅可以表达自己此刻内心感受的色彩作品。此教学难点在于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课堂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自由创作,但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针对学生创作的不同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单独指导,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作品更好的对当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学习。

二、教师示范引导是关键

在初中美术的技法教学中,直观性教学至关重要。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这一点为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所给学生提供的创作欲望提供了可能。在课堂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出示自己的范画作为教具,学生常常会感慨老师画的好,自己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适当的简单几笔修改,促使其达到不一样的画面效果,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教师示范是技法教学的关键。在写生教学中,教师既要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作画,又要做到点到为止,以防止学生直接进行模仿练习,使学生养成不观察对象不具体分析的不良习惯,教师示范做到开拓学生作画思路即可。

三、解决共性问题是前提

中小学美术课程的衔接,从本质上讲是摆脱儿童画心理定势而向绘画知识技能转型的时期。许多教学内容学生似乎是听懂了,但在课堂练习中以往的习惯却难以改变,如《春天的畅想》一课中,请学生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色彩作品,学生惯性思维不假思索的开始画树、房子,完全抛弃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凭借印象和观念在作画,虽然课堂上清楚教师要求,而在实际作画中却徒有形式,脱离课堂学习而自行其道,这是初中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共性问题。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巡回指导要兼顾全局,教师不能总给少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而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长,既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又要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着敏锐的感知力。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善于发现这一普遍性规律,做到眼观四路,迅速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加以引导克服,力求达到教学目标,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因材施教是重点

教师在课堂巡回指导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教师的指导和对学生的要求方面必然存在区别,切忌不能一刀切。对于美术表现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采取鼓励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能达到该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水平就可以,注重师生的寓教于乐;而相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适当的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循循诱导,使其可以更好的运用于画面中,大胆描绘,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例如我在讲授《春天的畅想》一课时,要求学生用眼睛的造型去表现春天,由于眼睛的造型对初中生而言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准确塑造的,那么在这节课当中对美术表现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只要可以运用色彩表现出对春天的感受即可,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不但要完成基本的课堂要求还要对眼睛能够做到准确塑造。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放”“收”结合,“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放”要善于引导学生,“收”要做到不束缚学生思想。在巡回指导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班级里一些学生有着独特的绘画创作才能,有的学生对造型的表现有着敏锐的感知,有的学生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有的学生对画面有着巧妙的构思,教师要特别爱惜这些孩子,努力把他们引导到美术第二课堂中去,着重加强这些学生美术素养方面的培养。五、有序组织教学是保障在课堂巡回指导环节中,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是保障。课堂作业环节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往往会出现调皮学生扰乱纪律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纪律要密切关注,良好的教学秩序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彩绘鞋课中,课前准备就要组织好学生带丙烯颜料、鞋子、勾线笔等有关学具;校内室外写生课就要仔细考虑好校园有几处景点,每处景点安排几个学生,每组学生谁是组长等等。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周密地思考,有条理有秩序的进行教学,尤其是对课堂纪律较松散,气氛活跃的班级,组织教学是重中之重。

总之,巡回指导是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有意识的通过注重上述几个方面加强巡回指导的教学力度,以此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2]陈刚.从美术课的巡回指导中谈发展学生的个性[J].新课程(小学版),2007.

作者:贾彤彤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第二篇:中学美术课堂新媒体的运用

摘要:新媒体日益普及,并逐步融入了课堂,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新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不再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不断探索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美术教学需要教师和新媒体的双重力量,方能实现教学的飞跃。文章就美术教学中新媒体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美术;应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美术属于艺术领域,艺术的发展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好新媒体,以新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可改变固有的课堂模式,还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新媒体是新兴的技术手段,要较好地将其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还必须结合美术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尤其不能产生依赖思想。文章就如何更好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新媒体加以分析。

一、应用新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所能借助的教学手段较少,除了教材、板书外,就是利用一些图片,但很多图片不能直接拿到课堂中。如,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的点、线、面、色之间的关系,单凭教材中呈现的图片和教师的语言讲解,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而借助新媒体手段,以幻灯方式呈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再以问题或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交流,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了。要应用新媒体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不能只从自身角度考虑素材的选择。如,在《写生珍禽图》和《清明上河图》的欣赏过程中,除了应用新媒体呈现两幅图外,还要利用网络搜集与这两幅图相关的历史故事,通过小故事引导学生欣赏,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在课前充分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做好预设,尤其是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如,在《鹌鹑图》的欣赏过程中,先可引入话题,问学生形容女子漂亮可用哪些词语,由此引出朱耷的故事,从而引出《鹌鹑图》。借助新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目的是为整个课堂的气氛奠定基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在美术课堂中,无论借助哪种媒体手段,都必须明确这一点。

二、应用新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人们要从美术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首先要获得直观感知。因此,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对学习对象有直观的感知。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语言方式实现这一目标,而随着新媒体的涌现,各种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可轻松呈现,这就为美术课堂中情境氛围的营造奠定了基础。如,《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较为抽象的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播放爵士乐,再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这样,把学生置于情境中,学生会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有的学生会根据作品产生联想。借助新媒体创设情境,目的是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品。如,在《欧米艾尔》的欣赏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可先展示一些表现自然美的图片,再展示《欧米艾尔》,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何为自然美,何为艺术美。

在美术教学中,直观的情境是不可或缺的。如,在关于古代建筑艺术的教学中,借助媒体手段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的建筑形式、风格,再围绕具体的作品,如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雕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获得体验。当然,在情境中要注重加强师生互动,不能把课堂变成“点击—观看”的场景。美术教学要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在实践中应用新媒体,借助媒体素材创设情境,以情境为依托,让学生真正走进美术世界,这样才能为体验的生成奠定基础。当然,教师也不能只关注情境而忽视学生的感知和体验,而要结合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再进行表达,效果会更好。

三、应用新媒体,提出探究问题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形成互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欣赏、表现等。在美术课中应用新媒体,不仅可借助新媒体呈现各种美术素材,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还可利用媒体呈现问题,增加课堂容量。采用板书的形式费时费力,而借助幻灯片、几何画板等媒体工具,事先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好课件,在课堂中只需点击便可轻松呈现。如,欣赏《大卫》时,不仅可借助幻灯片呈现该图,还可配以文字,对作品作简要的介绍。新媒体的应用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容量增加,教学效率也随之提升。在美术探究环节应用新媒体技术呈现问题,不仅可让学生更明确问题,也可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如,在《父亲》的欣赏中,教师可先呈现图片并提问:画面中的人物是作者的父亲吗?

在欣赏中你获得的感受是什么?画面为何是金黄色的?人物耳朵上为什么还夹着一支圆珠笔?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思考,相互交流后回答。这样课堂不再是接受式的课堂,而是探究的、互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更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借助媒体呈现图片并提出问题后,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相应的点拨和指导。如,在“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的探究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以幻灯片方式引导学生从艺术家创作意图来源、影响因素、意图如何表现等方面进行归纳。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探究环节是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应用新媒体,不仅要刺激学生的感官,还要辅以问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形成体验,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表达和交流。如,在对《狮身人面像》的探究中,对于“古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这一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确其寓意。若是课堂中只用新媒体素材刺激学生的感官,则学生很难获得美术知识,更不要谈感受和体验了。

四、应用新媒体,帮助学生练习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新媒体的应用不局限在导入和探究环节,练习环节也可应用新媒体。从以往高中美术的练习环节设计来看,多是让学生自己操作(如素描),也会布置一些书面问答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从整体上看,练习方式较为单调,学生在练习中参与度不高,练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借助新媒体,可拓展美术课堂的练习途径,以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在练习环节应用新媒体,一是要借助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巩固基础知识。如,学习了《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后,教师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竞赛题,让学生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巩固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和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演变历程等知识。

在这样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效果较好。又如,巩固《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等作品知识时,可采用配图,然后让学生说出其基本信息的方式,这样也可起到较好的巩固作用。二是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如,学习了霍去病墓《跃马》石雕后,引导学生从体积、形态等方面围绕图片进行总结,总结后配以马的嘶鸣声,以马奔腾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后谈一谈感受,如此,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跃马》的艺术内涵。应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练习,要改变以往的练习方式,多引导学生看、听、说,这样方可让学生对作品形成自己的体验。在美术教学中,体验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体验丰富了,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新媒体是时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高中美术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要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新媒体,结合美术课程特点、学生实际,充分借助新媒体直观、便捷等特点引导学生开展美术学习活动,这样,美术课程才会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但在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美术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新媒体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新媒体的应用能力,也要能辩证地看待新媒体,不能被新媒体束缚。

参考文献:

[1]张智乐.数字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优势与功能.读书文摘,2016(10).

[2]朱奭,周蓓,李菊.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初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

[3]张松波.如何培养实用性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艺术教育,2012(12).

作者:周广英 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育中赏识教育研究

摘要: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美术教育中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美术教育的效果,就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手段。文章主要介绍初中美术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具体方式,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美术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赏识教育;方式

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美术教学,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教学科目。

一、打破教材局限,解放学生思想

在以往的教育理念里,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具有绝对性和权威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不能随意增加或者减少教学内容,而且教学进度是经过周密安排的,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质疑教材,学生不能脱离教材进行学习。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不喜欢根据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打破教材的束缚,充分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挑战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发散学生思维,赏识学生的问题

没有问题,就无法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主要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灌输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消极地学习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而且,由于部分美术教师有意或者无意偏爱一些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回答问题成为某些学生的“专利”,而其他学生不敢提问、不善提问、不想提问的现象,从而使美术教学质量降低。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与学生建立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积极鼓励学生提问,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三、展示学生个性,赏识学生的优点

大多数学生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详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适当鼓励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科学评价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作品评价方面,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绘画特点、绘画技巧以及作品质量等,合理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充分认识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培养创新意识,赏识学生的创意

创新可以推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形势下,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时展的要求,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赏识学生的创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美术教育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表达观点的机会,促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

五、尊重学生差异,赏识落后

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每门学科都会出现优秀生、中等生和落后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素质不强,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真诚地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落后的学生,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信心,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结语

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合理应用赏识教育,积极鼓励学生的优秀表现,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邓文彬.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艺术科技,2013(2).

[2]李节.赏识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

[3]邓天银.美术教育与赏识教育.考试周刊,2013(39).

作者:赵高红 单位: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第四篇:现行中学美术教材的对比与研究

摘要:美术教材是实施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美术教材编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趣味和创新能力。现行的初中人教版、人美版美术教材是最为普遍的两种版本,使用范围广,具有权威性与代表性。文章以人教版、人美版美术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把握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思想,并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教材真正适用于美术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材;人教版;人美版;对比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国中学的美术教科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突出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美术教材突破了知识与技能的局限,开始关注学生本身,在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教材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自然社会等展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美术学习的人文性。新课程的美术教材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体现了美术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可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还倡导一种新的教材观:教师不应该“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或者说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全面理解教材对教师理解、践行并实现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一、现行人教版与人美版美术教材的对比与分析

1.教材的体系结构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的编排结构是“主题单元式”的模式,主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准,依照“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个学习领域,将具体科目归类整合、划分单元,每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多与学生熟悉的校园和社会等主题相关。人教版单元以单课形式出现,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课与课之间联系密切,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而且每册教科书的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是连接紧密、逐级递进的。如,在第一个单元“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课程是这样设置的:什么是艺术—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外国美术名作巡礼,充分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人美版则以单课式的编排方式为主,每册17课,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自学课、综合练习、知识链接等,并用红、绿、蓝、黄四种颜色带划分课题的学习领域。单课之间环环相扣,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主要体现为美术知识与技能相对集中,从而形成了单元的组合,只是没有明确的冠名。如,七年级下册的《同类色与邻近色》《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文化衫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组成了以色彩知识为主线,并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的单元课程。此外,这种逻辑性不只存在于单册中,甚至各册之间都是循序渐进的关系。如,手绘线条系列课程在七到八年级美术教材中的编排为: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2.教材的内容选取

新课程的美术教材改变了以前以学科知识和技能划分学习活动的局限,注重将与自然、社会相关的课题内容和知识技能学习相结合,利用关于自然、社会的内容带出知识与技能。总的来说,这两版教材的内容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人教版美术教材主要以美术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美术知识、技能,教材内容和活动方式具有开放性、立体性的特点。教材内容大多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如,七年级的十个学习单元中就有四个是有关校园生活的,如“多彩的学校生活”“美丽的校园”“富有活力的运动会”等单元。八年级教材内容中更注重与家庭、社会生活相联系,如,在“为生活添情趣”主题单元中,让学生学习插花、摆件、手工灯饰和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不仅学习了必备的学科知识,也提高了美化生活的能力,最终实现“物以致用”。到了九年级,“情趣浓郁能工巧匠”“中国民间艺术”以及“外国美术名作巡礼”等单元,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

但是,七年级存在一些知识内容的设置过于专业的问题,如,第二单元中第1课《小伙伴》学习人物头像,第2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的内容是人物速写,第3课《我们的风采》的服装设计,笔者认为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人美版教材内容的选取在学生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与校园、自然、社会生活紧密衔接,并以此引出较为专业的知识内容,富有趣味和启发性。人美版教材内容多,涉及面广,综观人美版的教学内容,从七年级艺术节活动策划中的海报、彩旗、会标、标识、宣传品、请柬、节目单等视觉传达类型的设计,到八年级的文化衫、居室设计(色彩搭配)、建筑设计等产品、环境类型的设计,以美术活动为主线,以循序渐进的美术基本知识为副线,层层深入。除此之外,还增添了自学课、选修课、知识链接和综合练习,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外名作、石窟艺术、兵马俑群艺术等,成为本教材的亮点,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人美版在教材图片的选取上精益求精,追求清晰、亮丽。如,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色彩与生活》,用一张盛满鲜艳果蔬的篮子的图片引申出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在不同场合中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官体验。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等环节中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材的呈现方式

笔者认为所谓“呈现方式”,就是教材本身内容、特点的外在展示,主要表现在装帧设计、图文版式的处理、课题、文字说明等方面。美术教材的呈现方式应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还应具有多样性、趣味性。新版人教版美术教材的封面设计相较于实验版本有了很大的改善,新版人教版美术教材的封面整体为暖色调,上半部分采用的是色块拼接和线条的穿插相结合,下半部分是描绘学生举行美术活动的水彩画,每一册描述的美术活动都各不相同,有写生、插画、剪纸等。在图文编排方面,新版人教版教材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字体和大小的变化安排合理、编排整齐,知识点清晰,图片大小适中、间距紧凑,图文一目了然,符合人们阅读的视觉习惯。人美版美术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教材,而且有创新和对新美术领域的尝试。其封面采用电脑制作的形式,背景上分布有大小不同的光晕,以结合铅笔、彩笔、调色盘等画具的矢量图为背景,渐变色大色块衬托出醒目的“美术”二字,每册的背景颜色不同,简单且美观。人美版美术教材在图文排版上采用跨版的形式处理,编排自由,配图鲜艳、明晰,文字大小适当,主题突出,生动活泼,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具有合理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美术教材的前景与展望

根据以上的对比剖析,笔者对未来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改进与完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美术教材编写者和初中美术教师提供参考:其一,与时俱进,融合“核心素养”,使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其二,加强对QQ、微信等平台的利用,突破纸质教材的局限性,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三,教师可根据地方特色和实际的施教条件,加大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力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志强.中学美术教材的多维度比较研究与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5).

[3]尹少淳.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科书编写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4]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曹原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第五篇:中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教育创新思考

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生活,还能衍化出很多文化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得以普及,中小学生的美术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民间美术更是让中小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知。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民间美术教育;创新性

民间美术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许多种类。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文化艺术。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民间美术概述

我国历史悠久,流传下来了许多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就是其中之一。民间美术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我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有绘画(年画、彩画、壁画等)、雕塑(彩雕、木雕等)、服饰、刺绣、戏具(木偶、皮影、面具等)、编织(草编、竹编、柳条编),它们充实了人们的生活。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他们有时就地取材,作品风格内容乐观积极。民间美术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思想。如,我国传统的剪纸窗花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在宋朝、元朝逐渐流行,现在每到立春之时,各家各户都会贴窗花,还有很多根据窗花编写的戏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窗花具有喜气洋洋、红火富贵的寓意。再如,刺绣是我国传统美术工艺之一,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刺绣具有吉祥、欢快的寓意,还是传播爱情的媒介。近年来,中国开始流行复古刺绣服饰、首饰等一系列生活用品,有的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当下,一些中学和部分家长认为美术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这是他们对美术教育的一种误解。中学美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中学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有规律性地把握事物,让学生做事时充满耐心。绘画最能锻炼人的耐性,刚开始学习绘画的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没有耐心,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之后,就能独立完成一件作品,就能够耐住性子,这就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作用。笔者认为,中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端正中学生待人接物的态度。

三、中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教育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中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虽然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的美术教育不断发展,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学生学习课本美术知识之余,也应当学习民间美术知识。民间美术知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另一方面可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民间美术,使其继续流传下去。怎样才能将民间美术和中学美术教育很好地结合?教师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将学生引入知识世界的向导,所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尤为关键。将民间美术和中学美术教育结合起来,既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又能有效地保护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新的看法。在民间美术的作用下,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以往的美术教育,民间美术增添了中学美术教育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底蕴深厚的艺术文化,学习更多的知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许多东西都被人们淡忘了。以往,民间美术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些文化遗产有多么重要,因为它们承载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劳动人民的精神。将民间美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将民间美术和中学美术结合,可以间接地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要杰.民间美术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经济研究导刊,2011(32).

[2]孙培培.民间美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之教学实践探索.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商小娟.民间美术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艺术品鉴,2015(3).

[4]孙冬浩.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浅探.生活教育,2015(24).

作者:韩秋莲 单位:福建长汀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中学美术课民间美术教育价值探析

摘要:我国民间美术教育资源丰富,国各地区域文化丰富多彩,对于拓展中学美术教育素材资源广阔。通过多年对广州岭南文化的认识,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学美术课程的价值表现为:a.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提高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b.民间美术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c.民间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民间美术促进中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关键词:民间美术;教育;价值

1概述

我国各地区域文化丰富多彩,对于拓展中学美术教育素材资源广阔。而现阶段全国各地编辑了各种版本的教材,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地方特色有湖南版、广东版和山东版等共五套版本的美术教科书,并且都被教育部认可的课程配套教材,其教材内容较为科学、严谨,但艺术的多样性和地方性,同一套教材不可能同时纳入所有不同地域的美术资源,更无法都进行详细呈现而成为地方城市优秀民间美术。例如广东版美术教材的岭南地方美术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广州和各地区城市都具有当地的特色内容需要教师自己搜集整合,通过本地学校对课程教材的相关课题内容进行补充,会更好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拓展新的课程资源,展现地方传统美术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家乡,认同家乡传统文化,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2民间美术的价值民间美术

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容涉及生产、历史、风俗、道德以及文化知识等,对于人们的教化作用不可小觑,而它极富特色的表现形式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国灿烂历史文化长河中不可忽视的一条支流。广州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间乡土美术文化资源。广州的民间美术品种包括:广绣、广彩、玉雕、牙雕、榄雕、香云纱、微刻等。这是一个区域历史的沉淀,从古老文明向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让学生更深度地接触当地的民间美术,可以让真正形成人生价值观的青少年找到自豪感和自我奋斗的精神。广东省教育厅很重视对中学教师美术专业素质的培养,近年来计划强师工程建设,这项工程最大的特点是:“三高”。即“高目标”———打造中小学教师骨干支撑力量;“高强度”———短时间内学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效率———短时间内出好成绩。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指出,期望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了解更加丰富的人类文化,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对美术的特征、美术对社会生活的贡献有所认识,能够对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加热爱。民间美术积淀深厚,蕴含着寓意深远的文化艺术传统、民族文化根性、生存智慧以及民族情感创造力。并且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美术表现形式,对于学生审美感受力及想象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是有所帮助的。其次,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对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有帮助的。再者,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能把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更具创造性。在西方文化充斥的当下,我们更需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维系中学美术教学的民族文化精髓。

现阶段我们的中学美术教育是以教材为主的学校教育,初中美术教材虽然对民间美术内容有所关注,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比如在民间美术内容的选择上、民间美术内容的体系编排上等等。如何将民间美术内容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相结合,同时又能够体现其原本的深远寓意;怎样以一种更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同时又能够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有所了解,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当前趋于严重的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我选择了对初中美术教材中所涉及的民间美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裨益于实际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虽然不能够参与美术教材的编写,但是本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对教材内容的选取、编排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多年对广州及其广东岭南文化的认识,逐渐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其价值表现在于:

第一,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提高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本地文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民间美术的熏陶可以学生本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

第二,民间美术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民间美术作品大都是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审美趣味,学生在接触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审美理解力,形成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

第三,民间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例如在国际设计界崭露头角的中国设计作品大都是极具中国特色与韵味的,其中也不乏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吸取灵感的作品。通过吸收民间美术元素,汲取其优秀特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第四,民间美术促进中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烙印,与其相伴而生的则是各式各样的民间美术作品。如春节家家户户要贴春联、贴窗花等,在这些民俗活动中更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总之,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俗文化、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民族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表达方式的流露。民间美术作品取材于生活,其形式、题材大都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中学美术教材中融入民间美术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更好地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都是有帮助的。通过民间美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传承下去。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文化传播的重任未来还需要他们来承担,将民间美术内容融入到学生们的美术教材中无疑是非常具有社会价值作用的。

作者:孙忠英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