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俗学课堂教学改良思考

民俗学课堂教学改良思考

摘要:对于多数传统人文社科来说,民俗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要搞好民俗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我们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点,必须发挥高校所在地的地域和民族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民间,进行田野调查,以科研促进学习。

关键词:民俗学;教学改革;田野调查

自从1928年中山大学成立“民俗学会”并举办民俗学传习班以来,“民俗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便正式走进了大学课堂。即使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前,民俗学只是在某些大学里得到提倡和推广,全国的高校基本没有把它当作固定的必修的科目来开设。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后,民俗学这门学科才真正意义上在高校站稳脚跟。很多高校不但把它当作固定的必修的科目开设,而且还成立了研究所,部分大学还申请了民俗学硕士、博士培养点,民俗学的研究和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到教学侧重不同

民俗学是一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这一特性决定了该课程面对专业学生的广泛性,不仅是人文专业的院系开设该课程,社会专业的院系也一样会开设这门课程。一般来说,在高等学校,开设民俗学课程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社会工作、文秘,甚至历史或者地理专业。但是普通的学校老师资源有限,一位民俗学教师经常是教了汉语言文学的民俗学课程后又去旅游专业上民俗学,在给文秘专业的学生上了该课程后又去给社会工作的学生上这门课程。这样老师只要备一次课,比较轻松,但是对学生来说非常不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民俗学这门课程时侧重点不同,他们要从课程中吸取的营养也不同。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该课程时重点在于包括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上,而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该课程时重点则在于学习研究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方面。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到教学侧重不同。

二、发挥地域优势,激发学生对本地民俗的学习研究

热情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民俗都不尽相同。我国的高等教育这些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每个地级市都设有高等院校。民俗学老师应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或民族民俗特点,在对课本进行讲述时,把涉及本地民俗的习俗作为讲述的重点,这些民俗习俗学生们一般来说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掌握,地域的亲近和民族的相同也容易激发他们对民俗学学习的热情。例如,海南的高校老师在讲述民俗学课程时,婚俗、丧葬民俗这些民俗的举例尽可能以本地黎族的风俗为例,贵州高校的老师在讲解这门课程举例时尽可能以本地苗族或侗族等为例,这样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民俗学不是本地文化通识课,也不能只讲本地的民俗习俗。

三、走出课堂,让学生进行田野调查

民俗学绝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作为一名教师,教好民俗学让学生学好民俗学这门课程,绝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只是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远远不够。我们说民俗学是一门“现在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仍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要教好民俗学,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教室,投身到民间进行田野调查,进行民俗资料的搜集。这种田野调查不同于其他学科(如音乐学)的采风。我们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走到民间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采用“参与法”深入被调查的群众之中,与之共同生活,先从生活方式上进行参与,再参与文化心理、民族意识层面。这样,学生通过田野调查不仅是观察、了解,而是亲自体验民间的种种生产生活习俗。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都建立坚实有力的调查基础之上,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民俗学课程的内容和实质。这种田野调查对于硕士和博士生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点困难。很多学校民俗学是学期课,从开学开课到期末结课只有一个学期,根本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调查。笔者之前采取的是让学生提前一个学期预习书本,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提前进行田野调查。

四、组织科研团队,让学生进行民俗学的研究和学习

在高校,科研和教学相促相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只有在研究中学习,以研究促学习,才能学得更要扎实,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牢固。但是民俗事务是繁杂的,对于学生尤其是普通本科生来说,单凭他们单打独斗很难做好科研,教师应该组织他们形成科研小团体,一起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研究,也可以申报课题为契机,让他们组织团队进行研究。笔者就曾组织11级学生成功申报了校级课题“贵州咸宁回族丧葬民俗研究”,组织12级学生成功申报了校级课题“贵州松桃苗族婚俗研究”。学生们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掌握了“参与法”的田野调查方法,在论文的形成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也掌握了文献资料法的研究方法,后来在课堂进行丧葬民俗和婚嫁民俗教学时,发现进行过该课题科研调查的同学对课本掌握得非常透彻。除了申报课题外,我们也可以动员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自己有优势感兴趣的课题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

总而言之,教师要教好民俗学学生要学好民俗学这门课程,一定要注重民俗学学科的特点,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研究兴趣,走到民间,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查阅海量的民俗资料,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民俗事象的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民俗学研究人才,民俗学这门学科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作者:印有家 单位:铜仁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