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叙事研究在体育教育研究的应用

教育叙事研究在体育教育研究的应用

1体育教育研究中引入教育叙事研究的必要性

1.1教育叙事研究能对体育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起积极的补充作用

1.1.1体育教育研究方法的某些不足呼唤叙事研究当前,就研究范式而言,体育教育研究领域通用的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范式。不可否认,这两种研究范式对整个体育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但同样不能否定的是,二者都有某些自身无法克服的不足。如定量研究存在着忽视体育教育现象的特殊性、忽视研究者的本土概念、对某些内隐、主观的问题作用不大,研究价值比较有限以及人文性不足等问题;而定性研究也存在着易导致相对主义、研究效度不高、研究结果难以检验等不足[1]。而如果按照研究的理论性的强弱分类的话,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一般包括三类模式:理论研究、教学实验研究和经验总结法。这三类研究模式或自身就具有某些难以克服的不足,或在运用中易被曲解,甚至存在布迪厄所说的“学究谬误”的问题,以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首先,就理论研究而言,一方面,这种研究强调学习他者的体育教育理论(如体育概论、教学论、体育教学论、体育教育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机械地认为只要接受了体育教育理论,教师就可以将理论应用到日常教育生活中;另一方面,理论研究中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语言经常存在错位现象,理论语言占据主流话语权、修辞色彩浓厚的生活语言难入学术写作领域的情况比比皆是。体育教育思想以“权力”的形式对教师发生作用,普通教师难以进入那些描述、界定其工作生活实践的理论话语体系[2]。其次,就教学实验法而言,虽应用较广,但也难掩其自身局限:如难以严格控制实验对象、难以客观观察、难以普遍使用、难以获得精确的结果、难以实现理想的操作。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这个方法因过于强调“假设”而使其成为专家验证假设和收集资料的工具。因为研究假设(如某种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路线是由专家预设好的,使教师不需独立思考和创见。本质上,实验教师只是专家方案的操作者和执行者。第三,就经验总结法而言,其基本特征本应是教师叙述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经验事实”,但教师往往将“总结”转换为“概括”,基本没有了“经验事实”和“问题解决”,而只剩下一堆似是而非的教育“大道理”,导致针对性、切合性不强[3]。概言之,以上研究方法由于追求“科学性、客观性和精确性”而难免从体育教育活动的自然过程去研究它的本质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育理论发展的空间,阻碍了理论的丰富多样性。因为在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教学中,有着种种人物、思想、声音与经验,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实践,其流动性及复杂意义常要通过细致阐释、深度探究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教育叙事研究即为能满足这种需求的较为合适的补充方式[4]。

1.1.2当前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出现的叙事研究转向,为教育叙事研究在体育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借鉴和启迪当前,国内外人文社会学科正经历着一种由寻求“真正科学”(或“硬科学”)的研究方式到承认、区分各种学术路向的解释功能的研究范式的转换。就国外而言,诸多研究人员认为当前的以概念界定、量化、程序化、因果关系为基础的逻辑实证主义或宏大叙述的学术习惯,实际上是研究者屈服于现代性的“工业——技术”社会体制所带来的不得已的结果。那种强调规律性,以确定和发现真理为目的的宏大叙述方式,已经引起了其合法化的危机。西方人文学界以及教育研究领域正掀起叙事转向的浪潮,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行为关系及其随时间流动的变迁特征不是任何一种理论框架所能解释得了的,研究者在很多情况下要借助“叙事”(尤其是社会上各色人等自己言说)来接近、表达社会生活的真相[2]。国内方面,近年来,在对理论话语的叙述局限性进行反思,在对到底怎样才能接近、表达中国社会与教育的真实状况的思考的基础上,中国人文社会学科以及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叙事转向。如在社会学领域,有学者在发觉常规的社会学理论框架难以全面把握社会现象的实然状态之后,提出了以“过程事件分析”为核心的叙事社会学;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集刊自2000年创办以来,即把教育叙事研究作为其学术特色之一,注重叙事理论和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陆续推出了立足本土知识创新的一批教育叙事研究的力作[5]和多项关于中国教育的叙事研究实验,实验者从自己熟悉的中国教育人物入手,包括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普通教师的教育经历、普通校长的办学历程等[2],来揭示教育的真实场景。此外,在经济学、历史学、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叙事研究都已经成为一门显学[2]。体育教育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发展脉络和学术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和社会科学的整体变化相适应,在现有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走向叙事转轨的大背景下,适当地引入叙事研究,乃是对这种发展趋势的一种积极的适切和对自身发展内涵的丰富。

2教育叙事研究在体育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1教育叙事研究在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内的主要内容

2.1.1研究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教育的理想、认识、看法、见解等都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其人生。因此,教育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体育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和教师的生活故事中蕴含的理念,这样能够为教师的行为寻求理论文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如周珂等人对四位分别处于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专家期的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态度、教学关键事件及其应对方式等进行了叙事研究,得出体育教师的工作既是传递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个体彰显生命意义和寻求职业价值的过程的结论[6]。

2.1.2研究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叙事研究立足于教师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以说,体育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领域就有多广;体育教师的职业触角有多深,其叙事研究延伸就有多长。当然,重点之一是反思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资源,对教学起剖析、反思、借鉴和启迪作用。主要方式为由体育教师亲自叙述课堂内外中发生的教学相关事件,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当然,这种教学事件需要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人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等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有获得的经验或教训。通常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用诸如“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或重建的考虑[7]。如有体育教师庞燕讲述了通过大拇指印章奖励调皮学生,巧妙地抓住教育的玄机,点燃星星之火,从而达到转变调皮学生的目的[8];另有体育教师廖忠钰讲述了利用教学机智,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敢于超越,并以高兴和欣慰的心态来迎对学生对自己的赶超[9];还有体育教师陈瑛描述了自己真诚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取得比赛佳绩的故事[10]。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它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如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以期反映教师的心声,感受教师的内心世界,体验教师的生命律动,探寻教师的行为意义,帮助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和提升自己,升华教育实践。

2.1.3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由于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对象,体育教师的叙事研究内容包括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等,特别是传统体育教学理论中难以涉及的微观内容。当研究将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人们面前时,人们就获取了与学生进一步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有助于探寻到真正属于师生的共同的教育世界[11]。如有体育教师用叙事方法研究了自己对调皮学生的教育与转化过程,包括原谅学生的调皮、发现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实践着“孩子犯错误,永远都可原谅”的教育理念,享受着教学的乐趣[12]。

2.2教育叙事研究对体育教育研究的促进作用

2.2.1有利于建构本土意义的体育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经验叙述,教育叙事研究秉承多义性原则,通过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经验意蕴,通过深度描述来提供诠释经验的可能,重新理解和诠释体育教育实践。而其倾向于“发现”而非“证明”的研究旨趣以及遵循自下而上的归纳逻辑和从故事中探寻内在框架的技术路线,也是一种更为开放的理论研究方式,有利于建构本土意义的实质理论,最终建构普遍意义的形式理论。如上述周珂[6]等人通过叙事研究发现,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应强化体育教师的自我认同感,重视其专业反思能力的提升,努力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

2.2.2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的有机联系在传统的体育教师研究中,特别是量化研究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一般缺乏平等的对话,研究者往往以权威的面目出现,左右研究的进程。而且量化研究越精致,其与教师经验的联系则越少。如研究者通过当下盛行的问卷调查法去了解体育教师的教学动机时,可能会仅停留对在表层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而难以发现隐藏在教师心目中深层的意蕴,研究可能缺乏真实性,其成果往往不能有力地指导体育教育实践。而在叙事研究中,教师自身作为研究者,在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容易探究到一个个真实、真诚、自由的心灵世界,搜集到各种真实的材料,梳理出叙说者及相关人员(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等)的实践经验,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典型的、有较强的说服力、具备一定的情节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体育教育故事,从而实现体育教育实践和理论的有机联系[13]。

2.2.3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2.2.3.1教育叙事研究具有解放情结,有利于促成教师的研究主体地位教育叙事研究的解放情结有两种表现:第一,相对于宏大叙事倾向于律则性的陈述而言,体育教育叙事更关注基于教师个体专业生活的具体事件及其经验的具体深度描述,使当事人(尤其是一线教师)自己说自己的事,自己表达自己的心声,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研究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失语状况和被“写”的从属状态;第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生产知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体育教师在知识的“产生—分配—消费”链条中的位置,改变了以往仅仅作为知识的消费者的地位,而成为知识的生产者,提升了教师的地位。如有体育教师通过叙事研究,深刻领会到“请名师指导”、“迎合学校的激励机制”、“处理好同事关系”、“视学生为朋友”以及“注重教学反思”等措施是自己专业得到提升的主要途径[14],在研究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主体性。

2.2.3.2教育叙事研究能激发体育教师独立思考,有利于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体育教师的生活是由事件构成的,对教育事件的叙说,能使教师看到某些日常例行事项的意义,如课间操管理对体育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组织教工比赛对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主动性的激发等。一旦教师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就可能激发出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意志,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实际上会成为转化其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突破口。

2.2.3.3教育叙事研究关注缄默知识,有助于体育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结构包括外显的可直接表述的知识和内隐的缄默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缄默知识更是体育教师取得优异教学效果必需的,而且只能由体育教师本人在特定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多次反思总结才会构建或创造,也只能以贴近实践者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体育教师通过对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对问题学生的特征的归纳、对体育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进行叙事,在其缄默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其扎根理论和实践知识[15]。虽然,目前学术界尚无关于体育教师实践知识形成的叙事研究成果,但相关学科的先例能够带来启示。如有叙事研究扎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通过对一位“迟老师”一个学期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生活的深入考察和深度理解来揭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途径,即教师个人生活史分析、教学实践经验反思、教师合作与交流和教师进修培训[16]。

2.2.4有利于改进体育教育实践

2.2.4.1做教育叙事研究需要进行视角转换,有利于还原体育教育的真实场景进行叙事研究时,需要实现视角的转化。由于传统的体育教育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大多是一种来自外部的“考量”(即创造于大学和科研机构,应用于中小学,如“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念”、“系统论和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等),对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的切合性有限。叙事研究突出了蕴藏于教师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体育教学知识,把当事人的叙事研究视为一种源于内部的知识生产,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以实现对体育教育实践的有机契合。实际上,体育教育研究在关注宏大理论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教学实践中内隐的、在人们判断、解释、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时起积极作用的知识、思想与信念。即在强调体育教育的“应然”时,更要关注“实然”,叙事研究有助于有效地达到这种状态[17]。

2.2.4.2教育叙事研究需走进师生的内心生活,有利于认识体育教育的深层意蕴与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寻求普遍真理的旨趣不同,教育叙事方式关注事件展开的具体情节,是一种面向事实本身、理解他人、体验生活的人文科学认识方式。因为体育教师自身的故事和学生的成长表现出复杂性、生成性、开放性等特点,故体育教师需走进教师或学生的内心生活,倾听其心声,理解其故事和运动、生活经历,探寻体育教学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共同建构故事[18]。如上述体育教师用叙事方法研究了自己对调皮学生的教育与转化过程,践行者“孩子犯错误,永远都可原谅”的教育理念,体会到了体育教学的深层意境[12]。

3结语

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发展历史并不长,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而其在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中尚处于被无意识运用的状态,迄今仅有少量成果。但可以预计的是,随着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叙事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运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叙事研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现场观察、自传、传记、笔述、口述、网络记载等形式和顿悟、反思、追踪记述等方法将会逐渐得到综合运用,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胡永红周登嵩梁恒单位:韶关学院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