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教育教学探析(7篇)

高职教育教学探析(7篇)

第一篇:传媒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属高校“一把手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双创”时代为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品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也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满意度不高、品质不佳,自主创业率低等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整合传媒类行业资源,准确定位就业中的创业教育、丰富创业教育内涵,加强创业师资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传媒类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促进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014年5月13日,国务院首次以全国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的名称召开全国会议。2014年9月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在公开场合首次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掀起了全民创新创业热潮,其中不乏就业主力军———应届大学毕业生。据统计,2016年大学毕业人数近680万,其中本专科毕业生621.71万人,研究生57.86万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传媒产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5月6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在京,在严峻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在2015年仍然增长了12.3%,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2750.3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媒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传媒业人才的重任,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传媒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传媒类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现状,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更好地引导传媒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显得迫在眉睫。笔者选取了9所传媒类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促进机制进行探讨。

一、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为全面了解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状况,笔者以高职高专网所的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为主要资料来源,选取有代表性的9所传媒类高职院校作为数据统计样本,分析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状况。这9所学校分布在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北部地区,涵盖了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选学校既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的骨干高职院校,也有普通高职院校;既有公办高校,也有民办高校。据统计,2015年传媒类高职院校整体就业率平均为95.75%,有些专业就业率达100%,如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的空中乘务、电子声像、广电技术专业;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印刷专业;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人物形象、主持与播音、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笔者对所选取的传媒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报告研究发现,在传媒类高职院校中,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较低,平均只有2%左右,其中自主创业率最高的是江南影视艺术职院,但也仅为3%。值得关注的是,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在毕业半年后会有所增加,三年内有显著提升,可达7%左右。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单位多属于中小微企业,且薪酬较低,各高职院校之间就业创业情况差距较大,行业资源未能整合,特别是创业教育有待加强。

二、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品质欠佳

据统计,我国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760万人,就业基数大,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用工需求量减少,人才总量供过于求,就业创业形势依然严峻,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无疑是较大的挑战。从笔者选取的九所传媒类高职院校就业数据统计来看,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低,就业品质不高,薪酬较低,工作岗位技术含量较低。有的学校看似就业率很高,实际上是迫于上级对就业率的要求,想方设法来提高就业率,但学生的就业质量却很难得到保障,一两个月换一份工作是常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传媒专业的就业质量,让传媒专业的学生人尽其才。

(二)创业教育在高校地位不高,定位不准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能力、知识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和地位的教育理念,是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国家对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笔者粗略统计,仅2015年中央出台的关于高校创业政策的文件就有十多项。教育部要求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政策在很多高校没有得到落实。据河北省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中经常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占7.9%,很少开展的占33.9%,没有开展的达到58.2%。创业教育普及率很低,有的高校至今还是将创业教育课程附属于就业指导课,只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选修课,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缺少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也未根据国家政策适时进行调整。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企业家,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业型人才的教育。由于创业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定位不准,就很难保证达到国家期望的目标。

(三)传媒类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亟待增强

国家提出“双创”战略以来,各级政府、各高校都在尽力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都是由就业指导教师或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来兼任,缺少专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师往往不具备创业的经验,只能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地讲授相关知识,创业实战知识极度缺乏,指导学生开展创业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传媒类专业的发展比一般专业更为迅速,知识更新周期更短,因而对传媒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要求更高。

三、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促进机制

(一)建立全方位就业网络,提升就业品质针对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品质不高的情况,高校应整合当地传媒行业的资源,加强与相关单位联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训、顶岗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提供就业信息方面,建立全方位的立体就业信息网络。90后大学生属于典型的“低头族”,网不离手,更习惯于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除举行常规的校园招聘会、企业专场招聘会以外,还应充分发挥数字新媒体的作用,如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推荐优秀的学生和企业招聘信息,使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动态管理,构建一个“政府指导、企业登台、学校助力,学生行动”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品质的提升,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及时推送相关信息,引导大学生准确定位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二)准确定位创业教育,丰富传媒创业教育内涵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学校的教育部门和就业创业指导部门要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形成合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其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理念。此外,高校创业教育还要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法律培训,开展常态化的法律咨询服务,建立创业法律专家团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为此,高校应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实训设备,结合专业成立工作室,打造大学生创业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该校在就业部门设置创业专职人员,加强导向指引,定点扶持优质创业项目,设立“天广众创空间”,该众创空间包括创业小企业办公区,创业流动工位区,创业实践基地区,创业洽谈区,创业咖啡区,创业服务区等。众创空间的所有项目都密切结合学校专业,根据创业情况反馈给教学一线,创业部门与教学部门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以创业促进教改,以教改带动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课程推行“赛、学、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并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毕业后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正职业规划。教学实效性得到显著提高。“赛、学、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得到认可、推广应用,产生良好效果,受到同行鉴定专家高度肯定。实施“赛、学、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来,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均有不俗表现。江南影视艺术职院于2011年推出大学生创业实验计划,制定了“用五年时间注资1000万元打造100名大学生创业者”的政策。该校注册成立一系列大学生教学模拟企业,免费为学生提供创业场所,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创业工程,被誉为“开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的创新工程、领航工程”,这些学校的先进经验为其他传媒高校的创业工作提供了典范。

(三)加强传媒创业师资建设,提升传媒创业教育水平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老师,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业教师积极从事创业教学和相关创业实践体验。英国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积极联系校友、当地企业,每周举行创业沙龙,让学生的创意和创业需求与市场无缝对接,互惠互利。美国英特尔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董事长格罗夫就担任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兼职讲师,每年秋季讲授1~2门课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行业专家进校园系列讲座,定期聘请行业内专家为学生传授行业知识。由于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创业教育课基本上是由就业指导课教师或辅导员兼任,数量上不够,质量更是难以保证。很多创业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在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时,理论多于实践,无法具体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应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着力培养本校的创业专职教师,送出培训,建设自己的专职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传媒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知识更新很快,要聘请行业专家兼职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团队。行业内兼职教师的加盟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鲜活的思维,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极大地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外的差异分析[J].

[2]华章,2012(33):119.莫亚之,韦厚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12):26.

作者:张文艺

第二篇:多媒体在高职教育教学的作用

摘要:随着国家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和方便,大大地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通过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故高职教育中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多媒体;高职;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文字、图形、动画、音视频等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高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对于注重技能培养的高职教育来说,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怎样在高职教育中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加大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那个时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就已经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大面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凭借其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应用特点迅速应用于国家的教育教学,从小学到大学开始广泛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国家高职教育起步比较靠后,其多媒体应用水平远远赶不上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多媒体技术水平,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的是老旧落后的录音机、影碟机辅助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逐渐取代了上个世纪的教学媒体应用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各种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媒体信息,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发展;现在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和快速化,存储容量大,运行速度快,功能丰富多样;随着国家加强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财政和技术投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立了很多标准的多媒体教室,为高职教学创造了坚实的多媒体技术条件。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1.多媒体的应用特点。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互联网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应用,具有以下特点: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和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等。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综合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广泛的使用途径,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推动现代化教学改革。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特点。高职教育非常注重人的技能,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理论教学辅助实践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每个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只能满足基本的实践教学,一些高精尖的实践教学完全无法开展,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据了很重要的比例,这是其他层次教育无法达到的。多媒体仿真技术主要是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一定的设备创建区别于传统实训的操作环境,并可通过该技术直接获取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这弥补了目前高职教育设备不足的现状,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系统反复学习实训课程,强化专业技能;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在一种虚拟环境中自主装配零件,设计仿真的产品,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加强实践;仿真系统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和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仿真系统的使用减少了设备的消耗,限制条件较少,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

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工学结合的特点,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学生实习的地点非常分散,学校难以管理和进行实习指导,给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基本上处于被放养状态,非常自由,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高职学校在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校企合作的同时,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管理学生和开展实习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设备进行学习,补充知识,强化技能;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各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优势,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优化了学生的教育环境。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和效果,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可以在平台上各种信息和资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线答疑,技术指导,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多媒体技术对于高职教育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我国发展了十多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从简单的光电技术、模拟信号音视频技术再到现在的数字化信号技术,多样化的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很多新颖的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如下:

1.多媒体触控一体机。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是上一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升级产品,克服了电子白板需要和电脑、投影仪相连接的缺陷,创建了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该机器可以运用各种程序,代替了计算机的操作,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为了提供良好的交互效果,避免投影阴影及强光对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影响,多媒体触摸一体机需具备以下要求:显示器分辨率达到1920×1080,色彩表现逼真,色彩损失少许30%;采用红外智能触摸技术,手指或笔书写,具有很高平滑度,可多人同时独立书写,写字笔画平滑,具有实物投影仪功能,不会出现拐线、折线、锯齿线等问题;精准的屏幕触摸控制,触摸最小识别点小于4毫米,最小触点移动检测小于3毫米,触控方式可直接用手指、教鞭、触摸笔等非透明物体操作,配合图像处理通过标定可实现单屏操作,整屏同步显示功能,通过手指手势可实现鼠标右键、拖拽图标等功能,也可播放PPT翻页等功能。

2.数字化录播教室系统。数字化录播教室就是借助实时采集系统录制教学课程,实时压缩和网络传输,自动生成如慕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远程网络教学、云平台等录播课件的教室系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教学资源难以录制的困境,实现了教学课程的实时直播,满足了社会人群的学习需要,实现了异地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资源点播平台,是公开课教学的前提,有效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数字化录播教室系统的最终产物是课件,为保证课件清晰,色彩还原好,声音与视频同步,课件连续、结构紧凑,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音频性能指标需满足频率响应范围为20—20khz,动态范围大于60dB,谐波失真小于1%;视频性能指标需满足亮度通道带宽大于5.8mhz,亮度信噪比大于60dB等;录播服务器系统需运行稳定,最好使用具有定时开关机功能的PC机等。

3.移动终端。随着国家网络技术的发展,4G通信技术的出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手机已经成为了智能化的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学习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作为“掌上学堂”的学习APP,备受专家学者关注,亦会成为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小尺寸触屏移动设备,需考虑响应性、点击目标、元素布局、主题内容及更新频率等各方面因素,如:44像素见方是可触及的最小尺寸,如拇指甲盖大小,APP设置时需注意此点击目标范围,“返回”与“保存”不要放在相邻位置上;可使用单屏模式,避免了滚屏带来的困扰,而且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作为“掌上学堂”工具,学习APP不可遇到问题便进行更新,为了Bug而更新,那样势必会耽误学习的进度,更新频率最好控制在2—3个月左右等等。

信息化和资源是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重要的两个组成要素,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求学校大力发展多媒体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创建高职教育知识交流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教育,通过度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仿真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训体验,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化高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鲍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3]张彤.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196.

作者:唐丽娟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第三篇: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创新思考

摘要:从某种程度上讲,美术课程属于文化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相融合的课程,其在塑造人性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其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然而,我国目前的高校美术教育大大落后于美术教育改革步伐,一些高校美术专业沿用着之前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其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地方,从而使其与教学目标出现脱离的问题,难以满足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本文就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模式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创新型;模式

现阶段,创新属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批有着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全能型美术人才,而高校作为培养美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创新体系发展的关键性组成部分,致力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更好地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目前,因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直接或者是间接性影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受到应试教育体制严重束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而大大忽视了学生的地位,造成美术教育教学的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个人主动性层面的充分发挥,给创新型人才培养造成严重影响1。此外,高校美术教育过度重视技能技法训练,忽略艺术鉴赏力与人文精神的大力培养,从而使学生在艺术感知能力以及洞察力上相对缺乏,学生难以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美术形式有效表现出来。从技能训练角度出发,一些高校美术教师把大多数的课堂时间与课后安排都放置到作品练习以及作品临摹上,在艺术理论以及美术史方面的知识涉及相对较少,美术内涵比较欠缺。

(二)美术教学思想比较落后

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相比较,美术教育往往有着不可比拟的创造性、灵活性与独特性,从而导致传统教育当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美术教学的具体要求。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思想进行不断更新,形成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主的正确思想,不可以以统一化的好学生标准来要求学生,避免对学生个性的泯灭,重视高校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科学培养。

(三)美术教学评价机制

相对僵化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美术教学评价机制上的僵化属于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高校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在一定成上决定了其不可以按照统一标准实施教学评价,必须要高度重视创新能力、艺术表现力以及作品多元化的评价,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美术作品“像”或者是“不像”上,不可以以高校一两个美术教师的个人好恶或者是审美习惯来评价学生作品,防止学生盲目根据个别老师的模式实施创作,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

二、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探索

(一)高校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

目前,美术发展思潮逐渐进入到了现代化时代,高校美术教育面临多元文化大力冲击,从而使美术自身也发生着较大变化。多元化文化对美术教育思维与行为的冲击,要求高校美术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重视批判性的特点,致力于回归自然以及回归人性。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应更好适应全面的教学要求,由“注入”教学为主转化为“引导”教学为主,从之前的教会知识发展为教会学生学习,充分表现教师自身教学的专业化。美术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当中,需要依托专业组织借助自身的终身专业训练,进一步习得教育专业化知识以及专业化技能,充分表现自身的专业道德,从根本上提升综合性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在有着广博的美术理论知识、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健康心理品质基础上,才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尽量多的应用讲解方式、讨论方式以及比较方式等积极鼓励学生合理采用文字性描述的表达方式以及造型等的表达方式来深刻感受与理解作品,大力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资源对视觉图像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等进行主动收集以及筛选,实现分析工作与整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此外,教育理念创新属于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应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变为价值性的教学教材,进一步体现“综合”“扎实”以及“广博”等特点,更好扮演向导或者是顾问的角色,并不是机械性传递知识。

(二)高校美术教学内容的创新

高校美术教学在内容上应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内容要力求构思新颖,具有较强的趣味,可以充分调动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信心。从某种程度上不同地区所具有的本土艺术都是当地民族艺术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美术课程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广泛应用这些有着地域艺术的视觉性元素,从而在民间艺术发展中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必须要努力继承以及大力发扬优秀民间艺术,着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艺术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相关专家与教育人员应就创新型发展思路与培养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做到立足本土特色,吸取国外教育理念以及培养模式的精华,把中国民间性质的美术作品、美术理念、美术创作方法与审美意蕴等科学化运用到高校艺术教育中去,在积极探寻、研究以及学习原生态美术的前提下,将其放置到当代美术设计角度实施有效借鉴以及融汇,从根本上构建中国民间美术以及现代化美术教育结合的新理念以及新面貌。

(三)高校美术教学环境的创新重视环境创新

属于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借助大量的学校社团活动来创立相对轻松、民主以及自由的文化氛围。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相对积极乐观的氛围当中学习,更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应创设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允许学生结合自身性格爱好合理选择美术创作工具、材料以及技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注意避免走向“自我表现”以及放任自流的另一个发展极端。

总而言之,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创新中,人才的培养是其重要内容,我国高校应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借鉴国外的相关美术教学成功经验,从而建立起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有着较高前瞻性的高校美术教育创新机制,开创人才培养新途径,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可以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李魁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探讨

摘要:本以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实践为依据,浅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体系

1.引言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就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量”的扩张和“质”的保障如何才能有效统一,高职能否赢得社会认可,进而更好地发展,是值得所有从事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2.建设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生源质量、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综合管理等因素直接影响和决定其人才培养的水平。学校负责人可根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情况,及时调整办学定位,优化办学理念。同时,也能加强各部门工作的配合和衔接,确保人才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可反映出教学者能否起主导作用,能否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全局的控制与指引;学生能否学得会,能否达到课程能力目标所规定的要求,从而实现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总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3.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院立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活动(教学输入、教学运行、教学输出)全过程,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1组织管理体系

3.1.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

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教务处、督导室、人事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对整个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进行组织、调度、指挥与监督,构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1.2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单位质量监控主要由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及教学秘书等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教学实施计划,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等进行管理。

3.1.3教研室质量监控

教研室的质量监控主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期教学实施计划对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研活动、教学改革及学生活动的辅导与管理等内容。

3.1.4教师质量监控

教师质量监控工作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重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效学习方法的形成。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2督导评价体系

3.2.1构建学生评价制度

学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通过学生评价,可看出教师的教学中的长处和短板,为教师明确了教学工作改革的方向。

3.2.2构建领导评教制度

领导通过在“三期”教学检查(期初、期中、期末)中随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抽查,综合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教师客观的评价和明确的教学反馈,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并整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3.3构建教学督导制度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与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兼结合的督导听课组,通过集体听课、单独听课、集体评课、单独评课等形式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

3.2.4构建同行评教制度

每学期各教学部门、各专业教研室组织教师互听互评的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推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3.3制度管理体系

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制度体系正逐步完善,建立了包括教学检查制度、排课与调课管理办法、试卷分析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条例、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教学单位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教学单位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制度、教学科研奖励制度等制度体系,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结语:

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只有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才能有效保障教学工作良性运转,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130+132

[2]徐礼丰.浅议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框架[J].科技论坛,2015,(6):143-146

作者:杨爽,郑子苹 单位: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策略

摘要:为适应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达到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教育管理者必须从最根本的制度创新着力,可通过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转变管理观念、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这几个方向逐步实现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制度创新

现代高职教育的改革在面临着巨大机遇的同时又需要迎接严峻的挑战。因此,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一所优秀的高职院校的标配。高职院校教务部门需要依靠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创新来获得各方面对高职院校的理解与支持。被评价为高质量的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拥有大量优秀教师、完善的教学设备、充足的教育经费,更需要大力发展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等内在因素。由此可见,教育教学制度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波动规律及两极分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是教学管理改革的基石,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与创新工作的进程和质量。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职院校的规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模式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现代教育发展理论学习着手,不断提高自己的制度创新水平,牢牢掌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规律,达到关心个体与关心工作的高度统一。现实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具有不稳定性,生源质量具有差异性,领导者素质,教师的水平和责任感良莠不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纷繁芜杂,不可控因素呈上升趋势。一个班级上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管理难度日益增加。急需高职院校管理者理发展清思路,理顺各种关系,遵循教育和事物发展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元化措施,激励广大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使教学工作在新形势下上一个新台阶。

(二)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目前,高职院校要在达到一系列预期效果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环境制约。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有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还停留在过去,很多老师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创新教育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很欠缺。教育创新具有高度自主性,它不仅涉及教育管理者,更是全体教职工的一种具有整体性、目的性的群性行为。它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全心付出,依靠个体教师之间独特思想及意见的交流与冲击。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努力营造出平等、民主、自由的创新氛围,创造出以创新为主流的校园文化环境,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给教师更多的与外界交流与合作的机遇,让他们在相互沟通、刺激、启发中获得工作乐趣,从而激发其创新潜能。

二、如何提升相关创新能力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一是要深化责任意识。责任感强调奉献,让人肩负使命奋勇前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自我要求和精神境界。只有全面认识自己在教育事业中所承担的责任,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热爱本职工作、恪守职业道德,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佳绩,为创一流高职院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二是要培养奉献意识。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工作传统,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教师是共产党员,应具备党员干部这项最基本的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心怀远大目标,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负重前行,勇于创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三是要强化模范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要自觉做到自警、自励,自重、自省,重视师德与师风,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规范,在日常工作与教学中珍惜自己的名誉,塑造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待人接物方面做到既讲原则,又有分寸,在学生和同事面前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生活态度、豁达向上的生活情怀,体现出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气节。

(二)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用心营造学习氛围

备课过程是教学的必要前提及保证。众所周知,上课之前必须备课,不好好备课就肯定上不好课。其实,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首先应从提高备课水平及能力着力。多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社会需求,多关注教育教学方法,同时组建学习型团队进行交流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学过程应更注重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与火花,单纯的满堂灌已经过时。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完善起着巨大的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很多学生是由于爱戴某位老师从而激发了对该学科的热情,所以,广大高职院校教师要在平时多给学生爱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度,至少做到不厌学。

(三)精心安排课堂内容,做到授课语言与思维创新

安排合理、切入授课重点的课堂提问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合理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课程的重点并解答难点,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关注力集中到学习的关键点上,使思维活动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善于在课堂的不同阶段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学语言是教师施教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展开教学活动的第一要务。课堂驾驭能力之高低最明显体现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水平上,所以教师在备课及课堂上都要精心地反复推敲和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

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多个过程,高职院校教育想要向前发展必须不断地转变固有的、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变革和创新就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永动机”,这台永动机的操作者正是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层的指导思路就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点。

(二)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的采取适合高职院校的条件、实施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比如,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等众多方法。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仍有所欠缺,多易出现教学纰漏、管理散乱、信息滞后和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可改善这一状况,因此,在广大高职院校中必须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彻底改变发展不善的现状。

(三)具备创新思想

高职院校管理者用行政管理权指导着高职院校各个群体的行为,管理层的创新素质与理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所管理的高职院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高职院校的校长固守成规,在改革创新方面束手束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这所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有限了。高职院校管理者从实际出发,从事物发展规律出发,稳健地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才能使高职院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平台中取得成功。

四、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

在当今发展形势下,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升了教学管理创新程度。经过几年的发展提高,在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探索与努力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体现在用现代化技术提高了传统的教学计划管理、学生成绩系统管理、学籍系统管理、教学质量系统监控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任务下达方式有了根本转变,充分利用了校园网的这一便捷方式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下达和上报。

2.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得到更新换代,授课计划、试卷分析一改过去的书面形式,完全电子化。

3.教学体系的各方面评估做到了问卷调查,计算机统计分析。

4.学生成绩系统管理和学籍系统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更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5.辅修、选修课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地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通过解决高职院校波动规律及两极分化的问题,加强创新氛围的培养,并且注重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制度创新。

作者:黄艳 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资源在近年来呈现出愈发丰富的态势,正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和资源。与此同时,网络在高校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平台作用。本文旨在对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剖析和解读,希望能为广大教育界同仁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教育教学;应用

近年来,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也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虚拟课堂、网络学校成为可能,教学活动也得以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教学活动呈现出个性化、个别化、自主化的趋势。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1.1教学效率更高

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在课堂中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学习内容的展示,不仅节约了大量原本需要进行板书的时间,使教师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课程的讲解上,也避免了学生一味埋头整理笔记的情况,这能使学生更认真、高效地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教学效率的巨大提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善有着重大意义。

1.2教学资源更丰富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资源无非是教师的语言讲解、粉笔板书等,而网络技术赋予了教学课堂以更多的、前所未有的信息表现形式,如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资源,都可以借助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进行统一的获取、存储和进一步处理,最终表现为更加多元化的多媒体课堂资源。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文学院的老师们可以通过对“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许多内容进行图片和视频形式的展示,并借助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的比对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内容,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印象。再如,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医学院的老师们可以建立起充分整合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教育模式的、互相依存也互为补充的新型教学资源体系,在过去传统的纸质版挂图、标本、教材和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更加先进、更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通过教学网站、网络课程、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使教学资源呈现出更强的网络化、立体化、多元化特征,达到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所难以比拟的教学效果。

2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解读

2.1讲授型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演示

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是指所有学时的授课地点都在课堂中,但由于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的辅导和补习,导致教学模式和方法都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实际上,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也正在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向鼓励学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将网络技术与课程充分整合起来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彰显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这一教学模式以探究、自主、合作为主要特征,在我国许多高校的理论课程中都有运用,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师生间的面对面沟通依然无法取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部分课程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可以说,网络技术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距离其优势的发挥和教学模式的彻底转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网上自学与课堂讲授的有机结合

在这一模式中,大约五成到七成的学时仍是在课堂中进行,其他的部分则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学。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开始大力推动高校英语教学体制改革工作,开创出一种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有些高校选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上课、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三分之一的时间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视、听、说等多种形式的自学。网络技术的引入实现了语言环境的极大增强,也使学生能够借助众多视频资源步入到远比课堂更加真实的英语环境之中,达到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持拥护态度,也能够切身体会到网络技术对英语学习的巨大帮助,而教师则可以从过去繁重的板书与作业的批改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教材和教学模式的钻研之中,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2.3网络学习教学模式

所谓的网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大多数甚至全部的学习、辅导和考试都在网上进行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这一模式更加适用于远程教学、网络学院等非全日制学生,在全日制学生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总的来看,网络课程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所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不会减少课堂教学的学时数,但这也并不妨碍一些品质较好的网络课程已经能够作为完整、独立的自学教材来供学生使用。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就是十分典型的一个例子,该课程较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平台供学生进行学习,不再使信息技术仅仅局限于辅助角色,而是开创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化教学体系,使教师与学生近八成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展开。

3推进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3.1大力推进网络硬件建设

要想推进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就必须确保校园网络的高效和稳定。各高校应确保校园网络主干带宽、连入科研网和教育网的带宽、校区之间的带宽等指标均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确保连接到教师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实验室等区域的带宽也达到相关标准。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备的管理体系和设施健全的中心机房,制定出一系列的网络安全管理条例,如信息管理办法、网络防病毒系统、网络防火墙、身份认证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等。

3.2着力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一般来说,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国际教学资源、国内教学资源和校园内教学资源,这是由其网络管理模式决定的。一般来说,各大高校都拥有独立的校园网络,校园内教学资源也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引进资源和自制资源,如电子图书馆中的大多数资源都属于前者,而学校的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等等一般属于后者。学校一方面应大力引进来自国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应努力引导本校教师制作出更多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的教学资源。此外,作为高效的虚拟课堂和交流场所,网络平台可以拓展出教学内容的上传、教学主页的建立、讨论区的开辟、通知的、作业的布置等功能,进而为教师与学生开辟一个更新、更好的学习空间。

3.3进行课程与教学技术的进一步整合

现如今,高校教育教学已基本实现了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初步整合,也正在步入辅助教学的下一个阶段。所谓学科课程与教育技术的综合,指的是在进行各学科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将网络技术融入其中,从而构建和营造出新的教学环境,进而实现在教师发挥主动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目标,彰显教学方式的探究性、自主性与合作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真正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4结语

教育体制的演进与变革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高校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能更好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宁丽新,樊东霞.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2012(10):151-152.

[2]刘明.加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11):168.

[3]徐树坚.高校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2-273.

作者:史航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新媒体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占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课需要做出一定的改革以适应当下的环境。基于此,文章就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发展迅速,传播速度加快,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挑战。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应该做出改革来适应当下的环境特点。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

对于“新媒体”,我们给出这样的定义———与传统媒体方式相对的新型媒体形态,即新媒体并不指某种特定的媒体形态,而是时展下新型媒体形态的总称。时下人们使用最平凡的手机也属于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形态,新媒体具有敏捷性、主体性、社会性等多个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特性。新媒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更快速传播和民众的更高参与度,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而作为新时代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者中所占比例相当高。然而新媒体由于其特点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与人交流,而“鱼龙混杂”的新媒体环境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这也就促使我们对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思政课多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少量校外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处于被动状态,而教师却占主导地位,但也只是通过讲授、讲解、阐述等方式在课堂上组织教学。随着幻灯片、电脑的出现,课堂教学更加丰富。而校外实践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考察、走访教育基地或社会单位实习来了解社会的具体情况。这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但是出于对学生学业、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高校中这样的实践活动少之又少。所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路径建议

(一)创建高校新媒体平台,主动掌握网络教学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应注重网络教学,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应该掌握教育内容传播的主动性。由于学校的宣传部门经费有限,没有各大网站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所以在学校教育内容上有选择性,可以优先选择某些与学校建设有关或与当下时事热点有关的内容。这样有选择地将思政教育教学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内容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网络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为此,学校可以建立各式各样的“红色网站”,同时还需组建专业的宣传团队,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学校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给学生发送推送,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给学生,用“主动出击”的方式促使学生关注实时动态,关注学校信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二)加强新媒体关注,适当丰富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新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更多地关注时事热点,并能通过热点事件做出准确分析并教授给学生。教师合理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提升学生自身的信息判断力。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而言,高校应该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配合社会发展、社会时事做出相应的匹配,加强学生对于热点事件的敏感度。而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多采用讨论、探讨、辩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技能培训,完善保障机制

在建立新媒体平台的同时,高校应该配备完善的技能培训平台。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平台的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学生的节奏。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加强教师的网络技能培训,让教师使用学生使用量大的平台,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这不仅能强化教师的技能,也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当然也会加重教师的教学任务。所以,学校的教师考评体系也应做出相应改变。应将教师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课教学活动纳入工作量计算,并适当采纳这一标准进行评优,从而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

四、结语

新媒体作为时展的产物,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其用户各色各样,不受年龄、职业、学识的限制,在这种环境下交流、交往,虽然打破了传统的界限,但也造成了一定困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只是用来娱乐和消遣,更应该注重合理利用。因此,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就应该符合当下的形态,做出调整,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更具时代性,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128-132.

[2]李达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25.

[3]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德育研究

作者:张煜辉 单位:塔里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