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校干部教育思路

党校干部教育思路

一、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一)主体班培训的创新

主体班培训是党校的主要职能。近十年来,县级党校对主体班培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创新。一是教学手段创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数县级党校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步伐,改变过去“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纷纷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使主体班教学形式灵活,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二是教学方法创新。一些县级党校选择了一批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成就的部门、村镇和企业作为现场教学基地,供学员深化理论、学习经验、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同时,改变过去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采取原著辅导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三是培训模式创新。一些县级党校精选外地优质教学资源,尝试在某些重点班次开展分段式教学。学员在本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有针对性地到经济发达地区、红色革命圣地等典型地区开展异地培训,采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特色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开展教学,使学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培训职能的拓展

在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开展主体班培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的需要。县级党校在推进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中,拓展培训职能,逐步实现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覆盖。一是创办自主选学平台,建立干部教育长效机制。部分县级党校开通了门户网站,同时,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资源及网络资源,开办干部学习“超市”、“网上学习超市”、周末课堂等自主学习平台,把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培训对象,使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将“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干部教育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机关建设。二是创办理论刊物,建立干部学习交流平台。县级党校创办理论刊物虽然先天不足,但是也有贴近基层的优势。比如,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委党校创办《城区研究》、《热点信息》,应城市委党校创办《应城学刊》等,充分利用刊物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广大干部学习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三是进行分层分类,实施短期免费培训。针对多数党员干部受班级容量、工学矛盾等因素影响,不能参加主体班培训的实际,有的县级党校举办短期免费培训班,就某一类别和层次的党员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如湖北省应城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市直部门举办干部短期培训班管理办法(暂行)》,实行“计划统一管理、举办与承办分离、免费开展培训”的运行管理体制,从2008年开始,由应城市委党校承办,已免费培训近6000人次。四是开展“送教下乡”,探索建立“流动党校”新机制。有的县级党校探索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由县级党校负责从党校、党政机关、乡镇干部、村主职干部中聘请专兼职教师,组织教学,并提供培训菜单;乡镇党委根据培训菜单选择培训专题,或自主设计培训专题,“点名”邀请教师上门授课。“送教下乡”将政治理论、党建知识、农村政策、实用技术、法律法规、领导科学等知识,送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手中,加强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拓宽了培训渠道。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

近年来,县级党校在引进高素质学科人才、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挂职锻炼、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加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师资库”建设,有针对性地聘请知名学者、资深专家、党政部门专家型领导干部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干部组成师资库,确保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要求配备最佳师资结构,拓宽了师资渠道。

(四)学员管理与学风建设创新

学员管理和学风建设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县级党校也进行了一些管理创新。一是狠抓管理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课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考试制度、生活制度、评优制度等,并坚决执行。二是实施联合管理。实行学员信息反馈制,把学员在校学习情况、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员单位和干部主管部门,并记入干部人事档案,将学员管理与学员单位、干部主管部门有效联合;采取由纪委和组织部派员到党校跟班学习,了解学员在校表现,督促学员认真学习。

二、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相对于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相对于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的深度不够、力度不大、步伐不快、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既有体制机制不顺不活的原因,也有各级党委重视不够的原因,更有党校系统内部改革创新不力的原因。

(一)培训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培训观念上,县级党校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党校的教学本来就是理论宣讲与灌输,不能与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相比;在培训方式方法上,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占多数,互动式、体验式等新的培训方式还只处于尝试阶段,教师也还处于学习和了解之中,教学中还未能做到得心应手。

(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2009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培训走过场,缺乏针对性,不解决实际问题”。学员想学的没有学到,需要学的没有安排,学的与实际工作不相关,参加党校学习的收获不大;尤其是一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明显缺乏针对性,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共性”多,联系实际少,重点不突出,基层干部实用的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等急需的新知识少;授课者不问具体对象,内容雷同,很少能做到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安排不同的内容。

(三)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湖北省所属县级党校,编制一般在25人左右,除去行政后勤人员,授课教师10余人。教师人数少,学科不全,学历层次不高,授课水平偏低。由于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政治待遇、经济待遇都不高,加之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县级党校教师的引进和培养较为艰难;教师参与机关工作、与机关干部交流的机会过少,出现“不懂管理的讲管理,不懂机关工作的培训机关干部”等尴尬局面。这使得县级党校的师资普遍缺乏适应性,难以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分段异地培训项目的增加和网上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一些党员干部以知名学府的师资水平作为参照,使县级党校的培训更加失去了吸引力。

(四)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干部教育培训由多个部门协调进行,由于协调沟通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很多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没有真正形成一盘棋的格局,培训资源没有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干部教育培训存在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现象;与此同时,有的县级党校一年只能开办一两期主体班,甚至与当地的广播电视大学合并办学,很少或者没有开办主体班。此外,由于缺少对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培训质量、学习成绩与干部的提拔使用联系不够紧密,仍然存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关于“领导干部学习动力”调查结果显示,“本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称)晋升中,下列哪些因素的作用影响最大?”排前三位的因素是:工作能力(占总数73.5%)、群众关系(占总数68.2%)、领导关系(占总数63.4%)。这就表明干部的学习培训对于个人的任用和晋升关系不大,也就部分地解释了干部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三、对县级党校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树立新的培训理念

县级党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适应新形势,争创新优势,以开放、竞争、合作的理念谋划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原则。要以受训学员为本,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和活力;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策划、设计和实施各类教育培训项目。二是走以“管理为主”的新路子。县级党校完全可以不再大规模引进教师,而是根据培训需求,通过以“外请”为主的方式,有效整合各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三是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重点围绕党建、经济、文化、法律、行政管理等主体学科,根据现有教师的特长,明确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其专业课教学水平。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选派年轻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随堂听课制度等,提高讲课水平。

(二)拓展新的教学内容

县级党校要探索推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模式,通过设计需求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案调查、重点对象访谈等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对象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做好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设计工作,改变党校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现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干部的不同需求,细分培训对象,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按照教学新布局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实现培训工作由按计划配置向按需求配置的转变,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方面,要进一步抓好理论武装和党性锻炼,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创新教学内容,最根本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县级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体现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夯实干部的理论基础。二是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素质方面,要进一步抓好现代化建设必需的新知识培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加大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对外经贸、信息化建设、公共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三是在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方面,要进一步抓好领导方法和管理艺术的培训,使领导干部充分掌握现代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管理艺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县级党校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和潜能,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课堂、书本、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方式的三个转变,即变“被动式灌输”为“互动式教学”、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员为中心”、变“封闭型培训”为“开放型培训”。要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完善讨论式教学,开拓现场式教学,同时采用专题辅导、学员论坛等多种教学新方式,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要努力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积极采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提高直观陛、生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手段发展远程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周末课堂、在职兼学、学习超市、流动党校、手机党校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培训学习需求,扩大党校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新的培训运行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计划生成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干部参训机制等。目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与这些机制不完善有关。一是建立以需求调研为前提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在安排教学专题和内容时,要普遍开展需求调研,要形成制度,有专门机构、人员负责培训需求调研、预测和分析工作,使需求调研真正成为制定培训计划的必经环节,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流程。二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当地党委要将干部培训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并把学习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在潜力和动力。三是建立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要建立干部调训刚性的保障制度,严格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加大调训力度,对于应参训未训的干部,实行点名调训,完成补训任务。要建成功能完备、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方便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自主选学,同时配合使用学分制管理办法,扩大党校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