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小学礼仪教育探究

中小学礼仪教育探究

一、加强中小学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之形象。礼仪通常是对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的统称。我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苟子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精辟的论述把礼仪的重要作用揭示得淋漓尽致。

2.新时期对礼仪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速度惊人,国民经济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国民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的文明素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上升为时代要求。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的教育,不仅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包括思想品德、体质体能、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文明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会做人最基本的素质教育,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礼仪通常是对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的统称。礼仪关注细节,从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人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是社会文明有序的重要基础。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有文化有素质一代新人的需要。

3.新课改下推进礼仪教育。在2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认为中小学德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有许多不足,如脱离中小学生实际,口号式的东西较多,抽象的大道理较多,而实质性、基础性、实践性的教育则太少,特别是文明礼仪等的基础道德教育则更少。因而在不少青少年中出现了如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的现象,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简要分析

现实社会中,青少年中出现的文明礼仪观念淡薄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方面:

1.学校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文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加强礼貌教育,普及礼仪观念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学校是传播文明礼貌的重要场所,在普及礼仪知识、增强伦理教育、传播现代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削弱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把礼仪教育排斥在外。另外,学校教育方法简单单一,教育形式机械,措施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青少年的礼仪观念。

2.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家庭教育主要来自良好的家庭风气和正确的教养观念。只有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庭风气,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健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孩子。这取决于家长本身的文化素质,也取决于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准则和做法。如有些家长听不进别人说自己的孩子一个“不”字,不让自己的孩子吃半点“亏”。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迁就溺爱,平时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也不抵制,养成了孩子的自私任性、不善团结、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

3.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如拜金主义、自私自利观念等也会影响小学生的礼仪观念。纵观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发现孩子在接触社会前,语言文明,举止优雅,上街不仅不乱扔垃圾,还能主动将别人遗弃的垃圾捡起丢进垃圾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他们看到的是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孩子们不能独善其身,自然就“出污泥而被染”了。

三、实施礼仪教育的策略探索

1.建设学校教育主阵地,落实礼仪教育内容。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这一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从礼仪教育人手抓德育工作,并把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抓得具体,抓得实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那么将会极大地提高学校德育_T作的实效性。

2.抓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刊登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各种评优活动中,应突出文明礼仪的要求。学校广播站可以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传礼仪教育,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或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礼仪教育。甘肃省兰州炼油化工总厂中小学总校第一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收效明显。其做法如下:一是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了文明礼仪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二是每学期我校都举行“文明礼仪规范班”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行为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三是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在活动中,广大同学结合实际,从身边找出了一大批在学习、劳动及尊敬师长等方面的先进典范,并根据自身实际细致剖l校长祝窗析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同学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思想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3.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了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凋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另外,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导员,非常注重教师的模范作用。教师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言谈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4.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目前,因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忽视对孩子生活的自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子女坐享其成,甚至导致孩子养成任性,娇纵等恶习,给实施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大大降低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和辅导孩子。除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外,教师们还采取了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通电话等。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大大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也同时促进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和谐社会是通过和谐的社会群体、和谐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礼仪是和谐社会个体的必修课。青少年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个体,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更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我校现在已构建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市教育局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