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式家庭教育研究

美式家庭教育研究

一、家庭与学校如何有效沟通

学校动员家长参与,不少家长也表现积极,希望孩子的学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为孩子树立榜样,从小培养孩子热心公益、服务社区的良好品德。如果有兴趣和能力,家长除了参与PTO,也可以加入学校的校长咨询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决策。如来自维吉尼亚州的华裔王太太作为女儿学校校长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曾经参与学校“新学生纪律处分程序”和“学校迁移预算”的制定。在她的提议下,学校建立了一个奖励制度,就是获得全A的学生,可以跟校长吃早饭。这么多年以来,她每次都当义工陪同,没有缺席过一次孩子学校组织的旅行。别以为王太太是全职妈妈,有充裕的时间做义工,相反她是一名全职职业妇女,她将别人用来旅行的假期,都用来当孩子学校的义工了。她认为,教育孩子不只是老师的工作,也是家长的工作。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系从来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好坏,取决于家长的参与程度。我参与学校的活动多,所以我跟学校的行政部门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我觉得家长不应等待老师或学校联系你,而应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因为一个老师有太多的学生,老师只会记住个别的学生。作为全职工作的妈妈不容易,常听到人们说:我要工作以支持我的家庭,但在现实中,实际上是家庭在支持他们的工作。人们需要理解工作支持家庭的真正含义,我们可以平衡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家庭都做得好。参加家长会,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说到家长会,想起我外甥女,慧的故事。慧在我的家乡广州一所中学念书。有一年的家长会后,她的妈妈,我的四姐,铁青着脸回家。原来,四姐在家长会上,看到学生的成绩排名女儿不在前十名,甚至不在前二十名,听到老师在责怪别的家长:“就是你的孩子,拖了全班后腿,害得我们班拿不到名次。”那位家长面红耳赤,难堪得恨不得地下有个洞钻进去。虽然不是说她,四姐也感到很不开心。我想很多中国家长或许也有类似的经验吧,我希望我的猜想是错的。反观美国的家长会就轻松多了。学生的成绩只有老师、学生本人和家长知道,不公开,更不排名。家长会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也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做作业的习惯,有没有什么困难。美国初中以上,就没有家长会了。小学的家长会一年一次。有些学校在两个小时内,家长自由或预约见各任课老师(一对一/15分钟)。有些学校在一周内的学生上课前或放学后,老师给时间范围,由家长选择时间,会见班主任。家长会每年一次,每次十五分钟,非常宝贵。家长事前应做好准备,用纸写下要问老师的问题:我的孩子在班里的表现如何?是否遵守学校和课堂的规章?学习是否跟得上?跟同学相处融合吗?有否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如果家长有具体的问题,这就是个询问老师的好机会了。作为老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鼓励为主,先说好的,展示学生的project、作业、试卷。如果学生表现不好,指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共同寻找可操作的改善方法。总之,无论是家长和老师,家长会是双方沟通的最好时机,是寻求更好更有效帮助孩子在学校学习的途径,而不是责怪对方、甚至挑剔和辱骂。老师总是鼓励家长随时跟老师、校长联系,可以通过打学校的电话、发电子邮件、写字条、约见老师、要求开家长会等。平时如果想了解学校的动向可以上学校的网站,也可以申请一个帐号,上网查孩子的成绩、作业,给老师留言。在小学,班主任老师每个月给家长发一份月刊/信,讲述过去一个月的各课程进度,班级活动和预告下个月课程和活动。有些重要的日子如早放学,节日放假,旅行、考试等事件都会在月刊加以提醒。前面提到,到了初、高中阶段学校不再有家长会了。那么学校和老师如何跟家长联系沟通呢?除了以上谈到的网上查询外,学校也有月刊邮寄回家,学生成绩单也是通过邮局寄到家里。尤其是毕业生,事情很多,收到的信件就更多了。通常如果孩子听话,守纪律,完成作业,家长和老师的见面基本用不着。如果学生有问题,学校会通知家长开家长会。我曾经为一个家庭做翻译。这个学生很聪明,就是不做作业。老师拿他没办法。后来就约见家长,家长是马来西亚华侨,英文不好,学校通过一个政府的教育机构找翻译,就找到我。我在会上为老师和家长翻译,共同寻找一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家长知道孩子有没有完成作业。有一次,在购物中心碰到家长,我问起她孩子的情况,家长说,现在每天她都会查一下专门为孩子设计的作业登记表,红色的表示没做,绿色的表示做了。孩子不完成作业就不能上网、看电视,现在孩子基本能完成作业了。以上的例子说明,孩子的教育不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长的参与、配合很重要。我的旧同事哈活女士在公立学校当西班牙语老师有32年了,她告诉我: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完成作业的比例就高,作业完成了,考试成绩基本上也差不了多少。另一家学校的数学老师戈日史先生也说,家长要参加社区的活动,一起合作,为孩子接受最大限度的教育而努力。电脑老师容哈迪先生就认为,学校、老师和家庭、家长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大家一条心,才能把孩子教育好,缺一不可。如果把学校和家庭比成左手和右手的关系,那我们都很清楚,人的身体需要他们,缺一不可。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如何使左右手更协调地worktogether。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虽然国情校情存在差异,但我们的目标一致,为了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为地球村的公民,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人类、为社会有所贡献,作为孩子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让我们相互配合,互相信任和尊重、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吧。

二、让孩子做家务赚零用钱,培养孩子的理财观

有一天,我一边做家务,一边对当时只有四岁的小女儿说:“你看,妈咪多勤快,做这么多家务。”女儿说:“是啊,你赚零用钱嘛。”我听了很愕然,一个才四岁的小孩,怎么知道做家务赚零用钱呢?但也可以由此看出,美国小孩帮家里做家务赚零用钱是怎样的深入人心、顺理成章啊。有资料显示,在美国家庭,小孩七岁便开始接受零用钱。那么,究竟该给多少呢?有专家提议,根据小孩的年龄以每年一美元来计算。小孩七岁,给七块。可以每周给七块,或每月七块,视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地的生活指数而定。究竟零用钱同做家务要不要挂上钩呢?有一回,我在电话里跟母亲说起给大女儿零用钱的事,母亲反应很大:“帮家里做事,是本份。她吃你的、住你的、用你的,为什么要付钱?你不要宠坏女儿啊!”我说:“在美国都是这样的,女儿的同学不也是帮家里做家务拿零用钱吗?”“你是中国人,不要每件事都学美国人。”母亲说。在美国,77%的八到十二年级的青少年表示:他们要做家务赚零用钱。家务包括:倒垃圾、收拾房间、洗碗、洗衣、吸尘、修理草坪等。不少华人也入乡随俗,按照老美的做法让孩子做家务赚零用钱。沈太太的13岁儿子每周帮家里吸尘、修理草坪。刚开始的时候,沈太太都给孩子钱。后来,每次叫儿子做家务,孩子就和她讲价钱,讲好价钱才干。沈太太发现这样不行啊,孩子变得斤斤计较,只为钱才帮家里做事。她决定不再给钱了,并对儿子说:“我以后不会给你钱了,钱我给你留着,用来买你打球需要的器材。”沈太太的儿子是学校的冰球队员,那些器材可一点都不便宜。潘太太想重新粉刷墙壁,老公工作很忙,请人干收费很贵,她问16岁的儿子想不想接这活,儿子很高兴,他正需要钱看一场比赛。结果潘太太和儿子把家里粉饰了一遍,付给儿子的钱不到请人的一半,她省了钱,儿子也有钱看球赛了,还积累了粉刷经验,为他以后找暑期工提供了方便,真是一举三得。另一个老美史太太有三个儿子,每人都分担家务,她给孩子的零用钱是这样分配的:60%可以自己花,40%放银行用于大学基金。美国人相信,给孩子零用钱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如何管理金钱,这一技巧会对孩子的将来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孩子有自己的零用钱也可以培养他/她关心他人、做善事的爱心。三年级的爱莎跟妈妈逛商场,看到一个玩具非常喜欢,叫妈妈买。妈妈说,到年底你生日时,妈妈可以给你买。爱莎说,我等不及了,到年底可能这个玩具就卖光了。妈妈说,那你就用自己的零用钱买吧。爱莎说,我现在还差两块钱。妈妈说,那你就等钱存够了再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爱莎不再乱花钱,终于将喜爱的玩具捧回家。我的小女儿很喜欢四年级的班主任爵太太,女儿留意到爵太太所获的奖杯都是临时的,比如今年得了这个奖,奖杯这一年是属于你的,下一年就给别人了。女儿计划在学期结束时,送个奖杯给老师。她从学期初就开始将零用钱存起来,到学年结束时,她攒下了足够的钱,给老师买了一个奖杯,上面写着: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我们就帮她付邮费。当爵太太收到奖杯时很高兴,她给女儿的感谢信上说:我终于有了一个我可以保存的奖杯。大家都知道孩子做家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家庭观,也可以有效地作为孩子承担后果的手段。如孩子的房间乱七八糟,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在吃饭前将你的房间收拾好。”如果到吃饭前,孩子没有完成任务,家长可以说:“好了,你无法完成,你付钱给我,我来帮你做。”从孩子的零用钱里扣掉人工,相信下次孩子就自觉多了。孩子做家务给零用钱的做法好处很多,但有一个原则是: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不应该有报酬。

作者:邱雯单位:美国湾区新城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