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英语能力培养探讨(4)

学生英语能力培养探讨(4)

第一篇: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关行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当前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都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必要的职业能力,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能力;英语教学;现状;改革方向

教育是百年大计,因此,教育工作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人才培养更是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高职院校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就必须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只有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也融入其中,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设置的专业性不足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各专业都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作为基础课程的地位是师生公认的。但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在教学目标和教材设置上都是一致的,教学效果也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个性化、专业化教育的需要,也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足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突出实用性,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内容选择上,也必须将实用性作为重要指标。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仍以普通教学为主,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英语教学,如介绍必要的专业英语资料、专业性较强的产品设备说明书的编写或翻译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无法适应高职院校专业分类多、跨度大的特点,同时大大降低了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无法保证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不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也无法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

随着英语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创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教学中。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语法和词汇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是主流。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虽能使学生在语法和词汇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由于缺乏实践,学生的英语能力停留在会写、会看却不会说的阶段,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降低,积极性也逐步减弱。另外,教师对一些新的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黑板、教材等仍是主要的教学工具,特别是在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媒体的应用上少之又少,学生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足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力量,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但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力量的组成来看,一些教师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也缺少必要的培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都相对传统。教师按照老传统、老习惯,专注于眼前的教学工作,而对于英语的教育机制改革较为忽视,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轨,这也使得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可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式仍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方式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的途径,实际交际能力的锻炼也没有很好的平台。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下,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一味地被动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的。所以,加强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能听得懂、说得出英语,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高职院校也加大了英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此力量的带动下,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贯彻到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

(一)注重层次划分,因材施教学生在入学时层次不同,能力也不同,教师如果要保证学习效果,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了解。可以通过摸底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英语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注重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对于英语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施教方式,让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注重阶段划分循序渐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学习的技能,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灌输以外,还要将职业能力培养的要素融入其中,将教学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基础强化阶段、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专业化水平提升阶段。基础强化阶段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所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让后面阶段的学习事半功倍;在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当学生都拥有扎实的基础后,教师就要提升其实践能力,在这个阶段要把英语的应用和一些社交技巧的掌握作为重点,突出实用性,从而让学生掌握真正能用得上的英语;第三个阶段是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阶段,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对于具有专业化英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越来越高,要想让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模块划分,以人为本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与其他学科有本质的区别,从其构成上看,英语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提升。学校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可以针对学生在专业、兴趣、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教育,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和强化学到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英语自然就成为了未来社会精英人才的必备技能,高职院校除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所以,加快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瞄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朱晓伟.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38-140.

[3]颜钰.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广西教育,2015(47):139-140

作者:时翠艳 单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第二篇:全面视角下高职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传统高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于阅读方法的培养,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有必要转换视角对此加以审视和思考:改变阅读模式,呵护阅读心理,形成阅读习惯,全面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心理;阅读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人们获得信息越来越便捷,人们获得的信息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中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变得更为重要。从学科内部能力培养上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制约英语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为“听、说、写”的活动过程都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过程,都要求作者能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反馈,对信息的“汇总、整理、分析、反馈”能力都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阅读能力需要培养。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是以答题能力的培养为导向,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的培养,普遍以做题为手段,通过强化训练锻炼阅读能力和检测学生阅读效果。其实,阅读能力培养不能仅侧重对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在于对端正学生的态度,获得知识和对储备的知识整合运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批判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换一个视角加以审视和思考。在阅读手段的选取上要关注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视角的开拓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多以“单选题”的形式要学生对接触的信息做出选择,学生只需要选出与出题人所给选项一致的答案就圆满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用多种方法(如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或用“比较法”选出最优答案)完成选项而不需进一步对所给材料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即使出题人尽可能多、尽可能全面的挖掘材料的信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加以选择,而不会独立思考、判断最后做出选择。千千万万个学生就有千千万万个视角和千千万万种思考,现实却是学生并没有做到以自己的视角审视材料,而是以出题人有限的视角去审视材料。以做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局限性。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的视角转向当今的时代和当前的中国。世界分分秒秒都在变化,要让学生常看些最新、最前沿的材料,看到时代的变迁,要让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时时刻刻都在争论,每一个事件的背后总是观点相左的争论,各种声音都在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着自己的主张,真真假假,纷纷扰扰,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不让学生在对立的思维中去审视他所面对的事件,不让学生以僵化的思想去接受时代传递的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多看、看全,思考才不至于绝对,思想才不至于肤浅。

二、阅读心理的呵护

传统的英语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弱以分数来评定。分数高与能力强对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就被直观可见的分数操纵了。“做题—得高分—有成就感—喜欢上(或不惧怕)做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心理指向是喜欢上(或不惧怕)做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心理的呵护,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获得知识或解决疑问或分享感受而获得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心理,激发学生爱阅读的心理内驱力。这种模式就是“阅读—获得知识—解决疑惑—分享经验—有成就感—喜欢上阅读”。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增加阅读难度(如增加词汇量和生词量,缩短阅读时间等)是常见的手段。随着难度系数的变化,学生的分数会有所波动,学生的情绪也有所波动。在以分数作为考评标准的模式下,学生的情绪变化直观表示为如下模式:“难度系数增加—学生考高分(低分)—老师评价为优(劣或有待努力)—学生有成就感(挫败感或因付出没得到回报的失望感)。”当学生有了挫败感或失望感时,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改变考评机制,多做正面的引导,多激励学生努力,呵护学生心理,及时化解负面情绪,让学生在每一次阅读活动中都能感受成功、增强信心、增加动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情绪变化直观表示为如下模式“阅读中遇到障碍—解决(不能解决)—有成就感(寻求方法解决)—喜欢上阅读(相信自己能解决)”。

三、阅读习惯的养成

传统英语教学中,做题方法的强化训练干扰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先看问题再看材料,试卷上设置的问题成了学生阅读材料的路标,指引着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抓关键词也是老师们常用的方法,学生会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将正确答案选出来。离开做题环境的现实中的每一次阅读都不应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也不可能有问题的提示来帮助我们阅读。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着手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整理运用的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写随感,既培养了批判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交流分享的习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鼓励学生在读完后和他人交流阅读心得。

通过交流让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以促进读者更深入和全面的思考;让学生养成批判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做题时大多是顺着命题者的指向思考,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见,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来完善或自我批判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每一次阅读障碍在做题时都在不影响正确答案选出的理由中被疏忽,其实每一次的阅读障碍都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加知识储备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动手查资料,不放过每一个不懂的问题,从而增加见识,提高能力。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阅读是读者对自己未知世界的探险之旅,阅读是丰富自己见识和提高自己思想修养的手段。

阅读能力是身处飞速发展时代中的学生的必备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逐步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科学引导,放开做题的束缚,真正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靖舒.从关联理论看认知语境与隐喻隐含意义的解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

[[2]张莉.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2

作者:谢燕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已越来越趋向于学科综合化、人才复合化,而在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体系之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商务英语专业必不可少的素质条件之一。本文旨在分析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偏低的成因并寻找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如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年的保护期已经过去,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等新时代浪潮的不断涌现并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国门必将进一步打开,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再一次经历重大变革。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开设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应运而生,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ESP),商务英语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商务英语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商务背景知识(content-based)、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languageinthebusinesssettings)和商务交际能力(businesscommunicationskills),这三个要素包含了诸多的商务谈判、商业文化、商务礼仪等多方面的内涵,要求人们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更加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能力。因此,加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阐述

(一)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学科,不是简单的商务和英语相加,而是一门商务和英语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其基本定位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类下的英语类专业。基于商务英语复合型专业这一定义,商务英语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且要具备较为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等特点。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其核心任务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ICC)跨文化交际就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族群之间以及不同社群之间的交往。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成功进行交际的能力。它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本文中所提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特指我国商务人员使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在商务场合下同外方之间进行交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做出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效果也不甚理想。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表现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培养目标和现实就业需求不相匹配等特征,探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缺乏重视程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缺乏实践性两个方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缺乏重视程度商务英语专业一直深受传统普通英语专业教学的影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传统普通英语专业教学观念中,英语专业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对比传统普通英语,商务英语教学是近十几年才刚刚兴起的,仍然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因此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社会还停留在传统普通英语教学的模式。一直以来,学校和老师认为学生只要英语语言能力好,再加上一定的商务知识就能从事跨国商务活动,这一错误的观念使得商务英语教学一味强调英语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教学,没有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更不用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缺乏实践性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当前商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学生对商务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以理论为主,以书本为主,在课程设置上,当前各个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基本按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安排学习课程,即在英语专业的语言应用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设立一系列商务类课程,如“进出口实务”、“国际营销英语”、“国际金融”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基本为汉语教学,并且由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授课,仅仅按照商科类学生的教学模式,较为系统地讲述商务理论与操作,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最为直接表现就是众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一直到大四实习之前均无实践经验,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其知识水平和实操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标准不相适应,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竞争不过英语较好的商科专业学生。

三、培养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建议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之下,针对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这一现状,结合国际国内的时代大背景,在关于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课题,笔者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如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对学校:调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安排,加强实践课程区别普通英语,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应当转变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概念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加上对商务知识的初步了解,例如开设“商务英语视听说”、“市场营销”等课程初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意识;二是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丰富学生的课程设置,通过“影视欣赏”、“报刊选读”、“英美国家概况”这些文化类课程逐步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形成一个系统的轮廓,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第三个阶段则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运用阶段,应当安排“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口译”、“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使学生将前两个阶段所学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加以一定程度的运用,融会贯通。学校还应当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文化与将该语言作为母语的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与外籍教师的接触学习,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从中了解英语国家的商业文化背景、内涵,这种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是别的学习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当然,除了课程设置的三个阶段和善用外籍教师以外,学校还应当加强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前文已经提到,现在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性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方式,学生可以把课堂传授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同具体的商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真正得以实际运用和提升,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也将得以更好实现。

(二)对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教师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直接第一人,对于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现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大多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或者具有相当丰富的商务谈判、商务活动经历,教师的这些实践经历对于经验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将跨文化交际融入商务英语授课中,根据切身的体会与学生分享自身所经历的跨文化交际事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语言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教师还应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同普通英语专业学生区别开来,摆脱传统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使用。鉴于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之外,还应锻炼学生的商务交流能力以及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工具和手段,将实例教学、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例如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跨文化商务谈判实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视频事例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课后组织学生拍摄跨文化交际模拟实例视频,直接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跨文化能力培养中来,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相结合,这样的课堂效果才能更明显。

(三)对学生:加强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说,在大学之前接受的大多是“填鸭式”教育,过分依赖于老师,依赖于书本,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到了大学以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也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记单词、做练习,忙着应付课程考试之上,极少关注自己所学专业特色、需求和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在高等教育里,倡导的一直是自主性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同样适用。加之如今信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大于上课学习的速度,因此,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另外自主性学习还应当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平时上课、平时生活之中除了提高学业成绩,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条件的同时,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留心跨文化交际现象,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冲突与碰撞,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跨文化交际中来。

四、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软实力,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维系世界和平、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国际商务活动日趋增多,国际商务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有利于其提升其综合竞争优势,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与砝码;对于用人单位和企业来说,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人才意味着更多的订单,有利于打开海外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来说,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我国“引进来,走出去”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国在新一轮的国际贸易竞争之中取得优势,站稳脚跟,扩大对外贸易,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新时代条件背景之下,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培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个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商务英语的发展仍旧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J].中国外语,2015(01):4-1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王丽.谈影响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09):18-21.

[4]林琳.探索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品牌(理论月刊),2011(03):85-86.

[5]张国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施建议[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162-16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冯源,孙有中.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作者:顾军正,沈芊含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第四篇: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海员英语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我国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与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相差甚远。其原因可以归结为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材内容混乱且质量不高、教学手段单一等。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快数字课程建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航海专业;英语;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对策

1上航海专业的发展,无法顺应时代和行业的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课程日益普及,航海英语却没有一套完整的视听教材,试听教材对规范学生语音语调和加强基本功的培养尤其重要,航海英语视听说教材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航海英语教学难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航海英语教学达不到IMO的ST⁃CW78/95公约和我国海事局的规定与要求。

2改变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现状的对策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在终身学习时代下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培养自主性学习态度是决定一个人生命历程的最重要的因素,态度积极端正与否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业、事业、生活的成败。因此,在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大学阶段不同于中学阶段,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如何利用课上及课下的资源来充实自己是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改变做起,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老师作为引导者、协调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互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模拟海上作业场景和口语交际机会。

2.2开发适合航海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的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是课堂活动的载体,教材是课程的依据。在设计航海英语教学内容时要围绕教师、学生和教学目的来展开。首先,航海英语教师应该多与相关专业老师交流,根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需要对教材进行筛选,有用则取,无用则去。其次,教学内容要体现航海英语交际场景的变化和航海技术专业知识的更新,使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用价值。内容不拘泥于文本、图形,还可以是声音、视频、动画等以及通过网络上获取各种有关资源。再次,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要适中,避免艰深。教材和讲义结合相应的辅助案例,既符合专业需要又兼顾学生整体水平。最后,建立系统化的航海英语语料库,在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中随时运用语料库中的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3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航海英语课程整合是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大突破。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传统的课堂授课有助于师生面对面互动,老师可以讲解课程内容架构及重难点知识,课堂氛围好,老师能给予学生情感关怀。而细节知识的掌握并不是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就完全清楚的,多媒体和微媒体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运用课外碎片化学习方式对课堂随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和扩充。教师可以运用微博、微信、云班课、雨课堂等移动媒体,课程微资源,通过大量的动画、彩图、声音和实景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和探究,并反馈问题。教师通过进度条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对微资源的利用。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协作,介绍自己课外所学的信息,或角色扮演一个实际工作场景,如描述火警信号、分组扮演现场指挥救火。适用于碎片化学习的微资源有助于培养航海专业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巩固知识和提升应用能力水平。

2.4建立多元评价方案

考核体系对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可促进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遵循发展性、激励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案。

2.4.1过程性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能仅凭一两次测试或一两张试卷就认为测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老师都进行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并存入档案袋,使评价过程处于动态发展中。首先,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老师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参与态度、完成效果、小组协作能力,体现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老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其次,老师跟踪学生课外线上学习情况,利用进度条可以查看学生在数字课程上的学习时间,查看线上测试结果可以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阅读学生线上学习笔记可以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对线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重视非预期结果。不同学生有不同学习经历,学习过程丰富多样,结果自然不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一切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肯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也得到大大增强。

2.4.2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作为过程性评价的辅助。每学期对航海专业学生进行期中和期末英语考试,读写笔试,听力测试,口语考试三结合,全面考查学生航海英语知识。

3结论

目前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与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相差甚远。航海英语教学只有紧跟航运业发展,以就业上岗为导向,不断更新航海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考核,才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英语应用能力强的航海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玲,汪小凤.微视频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13(9).

[2]黎珊霞.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3(6).

[3]李莉.二十多年来外语教学方法论辩论、发展及趋势(上、中、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14(10):55-58.

[4]马蓉.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0(1).[5]束定芳.“国际化”与“走出去”背景下的外语界语言学研究[J].中国外语,2015(1).

[6]王寒冰.开放大学微型数字化资源建设浅谈[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37-38.

[7]肖奕珊.航海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8]张敏、周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航海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探索[J].天津航海,2010(4).

作者:张敏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