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

摘要:青少年是中国网民规模最大的群体,对青少年影响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能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于师生之间互动;反之,网络消极影响能导致青少年价值观扭曲,道德责任感弱化,网络成瘾还直接危害身心健康。当前,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相当薄弱,学生上网难以实施有效监控。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功能,需要明确网络道德教育原则,建立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制定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利弊;道德教育;问题;发挥教育功能

2015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61.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整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安全意识较弱。青少年网民偏重网络娱乐类应用,小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使用率达到70.9%。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能把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也能诱使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丢失前进的方向,掉进痛苦的深渊。面对中国网民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群体,发挥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利弊分析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1.网络资源开拓学生学习视野。网络是青少年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网络上信息资源丰富,这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巨大信息资源,克服了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信息贫乏、内容单薄的不足。借助网络,青少年能轻松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了解到更多的未知领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青少年思维敏捷活跃,兴趣爱好广泛,乐于探索新知。网络内容丰富,能极大满足青少年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和渴求。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网络上精美的图片展示、很好的视听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和音乐享受。

3.建立师生之间便捷互动通道。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收发邮件,在聊天室可以轻松愉快地聊天,在BBS、论坛上可以比较自由地讨论问题、发表言论。通过网络,青少年学生能较平等地与教师、同学进行精神沟通,实现深度交流。借助网络,无论是在校时间,还是课外时间,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1.有害信息导致价值观扭曲。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健康向上、具有正能量的教育、娱乐等信息,也夹杂着一些色情、淫秽、庸俗低级、暴力等有害信息。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和管理漏洞等原因,很难删除这些不良及有害信息。对青少年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时,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定型,对不良及有害信息缺乏应有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在求知欲、好奇心的驱使下,容易受到不良及有害信息的侵蚀,导致一些青少年价值观念扭曲和混乱。

2.不良信息弱化道德责任感。由于网络空间虚拟现实的出现,使得网络具有极大的隐匿性,活动空间较为宽松,网民可以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在虚拟的空间里放纵自己,几乎不必承担社会责任,这就容易导致网民漠视社会道德规范。青少年辨别是非、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道德责任感渐渐弱化。一些长期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的青少年,在网上恶意谩骂别人、攻击他人,一旦养成了这些“恶习”就难以改掉,在现实社会中将这些“恶习”表现出来,造成严重后果。

3.网络成瘾危害身心健康。青少年自制力弱,一旦对网络有了依赖,就会长期沉溺于网络。网络成瘾将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致使青少年出现厌学、逃课,甚至辍学。从身心健康角度看,一方面,长时间上网,很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头昏脑涨、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症状;另一方面,长期沉溺于网络,就会导致情感迷失,找不回现实自我,产生孤僻、淡漠等心理障碍,甚至造成其人格的扭曲。

二、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相当薄弱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生活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学校对青少年的德育主要侧重私德和公德的教育。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公德教育,即培养学生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识及符合国民公德的行为习惯。当前,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道德教育主要还是以道德指令或道德提倡形式进行教育,重在约束学生不良的道德行为,执行中基本没有商量的余地,还没有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优势。

(二)教师很少采用网络教育手段

从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师,需要精通网络技术,亲身体验网络生活。当前,很多从事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以前的思想品德教师,特别是上了一定年纪的教师,有的眼睛不好,有的对网络知识和技术的了解甚少,平时很少上网,有的甚至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发微信,不会玩微博,使用电脑和手机还不如学生精通,很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三)网络道德教育优秀资源匮乏

网络上各类资源虽然丰富,但缺少青少年道德教育网站、缺乏适合青少年年龄、心理特点的网上资源和鲜活的教育案例。很多学校虽然建设了校园网,但校园网上内容简单,形式单调,变成学校信息的平台。网上就是有一些道德教育资源,但亲和力和互动不够,激发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认为还是聊天、打游戏更有趣和好玩。

(四)学生上网难以实施有效监控

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完全可以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很难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在网络上究竟受到哪些不良及有害信息的影响,以及究竟在网络上实施了哪些不正当的行为。这样就导致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日常交往行为的把握就不够全面准确,无法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三、发挥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功能的探讨

(一)明确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原则

1.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原则。网上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战场,要利用好网络开展好思想道德教育。网下的道德教育是基础,要充分发挥好传统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技术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原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网络技术拓展新的思想道德教育领域,主动占领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与此同时,要给网络添加更多的人文色彩,使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提高。

3.自律与他律教育相结合原则。青少年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网络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接受和相关信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其行为的是非善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道德自律”。这就要求青少年在网络空间要积极构筑网上自律防线,养成“慎独”的习惯。自律不可或缺,他律也不可忽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建立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体系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应有所突破和创新。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二是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当前要着重培养青少年上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三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告知青少年应该做和可以做的网络行为、不应该做和不可以做的网络行为。四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远离因沉溺于网络而导致的人际关系障碍、人格障碍等各种网络心理疾病,教育青少年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网络文明人。五是网络法律教育,使之了解我国有关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青少年网上依法行事,牢记网络文明公约,发表言论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等。六是科学文化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网络学习的意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三)渗透学科教学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中小学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语文、历史、地理等都是具有道德教育优势的学科,教师可以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通过网络来查找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所需的一些的理论成果、典型案例、事实资料,结合课程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美轮美奂的教学课件,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形象、生动、逼真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增强道德教育的直观性,加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课后通过网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学生关注、讨论的热点和难点,据此,有针对性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1.家庭方面。家长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减少对网络的依赖。一方面,家长要学习有关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从自身做起,树立文明上网的榜样。另一方面,要对孩子文明上网进行教育引导和监督工作。对一些自制力比较弱的孩子,要规定上网时间和地点。

2.学校方面。一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的独特优势,开设网络道德教育专栏等,弘扬主旋律,培育文明、健康、安全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二是着力建设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培训力度,掌握道德教育理论,又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社会方面。一是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一批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青少年特色,满足青少年各方面需求,符合青少年“口味”的青少年网站。二是加强网络舆论宣传引导。以传播正面信息为主,大力宣传各种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一批符合青少年特点、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时代新风的网络作品,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三是严惩网络违规违法犯罪行为。对非法网站、违规网吧要坚决予以关闭、取缔,对不良及有害信息要予以屏蔽过滤,净化网络环境。

(五)制定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保证青少年文明上网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来,但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项法律法规,青少年网络立法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为了有效防止网络不良及有害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预防青少年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保护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合法权益,很有必要制定一部比较完善的关于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门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总之,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应该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措施,保障网络道德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充分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功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光明网,2015-06-01.

[2]孙海燕.“网络红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5).

[3]严鸿雁.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4]周立,朱文媛.“四位一体”: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制度架构[J].新余学院学报,2013(3).

[5]陈阳.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3).22

作者:林秀燕,张晓梅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