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道德教育困境及对策

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道德教育困境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挑战,道德相对主义滋生蔓延,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公民道德教育实效不高。因此,应从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公民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探究创新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多元文化;公民道德教育;困境;抉择

与稳定、封闭、单一的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开放、多元、具有较高风险,其多元化的价值文化导致传统社会中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变得多元化、离散化和碎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相对主义滋生蔓延,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公民道德教育难见预期成效。为此,应考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创新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路径。

一、多元文化:公民道德教育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

“多元文化”一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原指殖民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共存以及移民国家中不同民族、种族的文化共存。从共时性上看,多元文化是指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共存、文化认同等。从历时性上看,多元文化指在某个社会形态中共同存在的文化,如当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交织,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存,构成了多元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多元不是文化主体的多元,而是价值取向和思想体系的多样、异质和冲突”,它不是民权运动和种族主义运动促成的,而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多样化等成为社会发展趋势,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传统的道德准则、价值共识等受到挑战。价值观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内核,也是文化认同的内在基础,“是推动并指引人们采取行动的经济的、逻辑的、道德的、宗教的原则和标准,是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与节俭美德、传统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等相互冲突,容易令公众无所适从,并陷入焦虑和迷茫。有学者指出,“处于文明转型的中国正面临着普遍的道德失范问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次深刻的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

二、弱化与冲突: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道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与德性是相互建构的过程……又规范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文化具有正反两种功能,一方面,腐朽没落的文化能够阻止或延缓道德教育理念更新,加剧道德行为失范,导致道德危机;另一方面,厚重先进的文化能够拓展道德教育视野,丰富道德教育资源,充盈道德教育内容,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当前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1.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弱化。在多元文化体系中,每种文化都期望提升自己的地位,极力传播自己的价值主张与文化立场,导致文化冲突和价值碰撞此起彼伏,削弱了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一元化价值标准遭到质疑,丧失了原有的垄断地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许多青少年难以抵抗低俗文化、腐朽文化的诱惑,产生了道德价值取向上的扭曲。如许多青少年对社会主义道德产生了怀疑,有些人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作为道德准则,这些使社会主义主流道德文化受到冲击,也给公民道德教育带来挑战。

2.道德相对主义蔓延。我国尚未形成与多元文化相适应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这给道德相对主义带来许多可乘之机。所谓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伦理或道德并没有客观真理或普遍标准,社会道德只适用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情境及个人境遇,所有道德准则、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等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个体的道德选择都是正当的,不存在善恶、美丑、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别。道德相对主义迎合了现代人张扬个性的价值追求,解构了传统的道德准则和道德信仰,鼓动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的蔓延。许多人陷入了道德实用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的迷淖。

3.道德文化冲突严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现代文化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交锋与碰撞。传统的道德理想、价值体系、社会秩序等受到巨大冲击,许多人或试图以“堵”“塞”的方式对待西方文化,或认为中华文化包含了许多封建糟粕、文化垃圾,已成为阻碍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障碍,应被彻底抛弃。这些片面的思想观点都给公民道德教育带来了阻碍。

三、培育与重构: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道德教育的文化抉择

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我们应提高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凝集力和创造力,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统筹多元文化的发展,提升公民的道德自觉意识,建构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环境。

1.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培育本土道德的文化根基。主流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竞争中具有高度融合力、强大传播力、广泛认同性的文化形态,积淀着民族的独特情感、精神面貌、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反映着时代精神和道德风尚,承担着推动文化进步的历史重任。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中被普遍认同、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普遍遵守的价值准则。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公民道德教育应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为此,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消除西方消极文化和封建腐朽文化的不良影响,提升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秉持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重塑公民道德教育理念。和而不同是指拒绝苟同,在相互争论中达成共识。和而不同是处理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它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一元化与多元化的辩证统一。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基本准则,既要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西方消极文化、封建腐朽文化的不良影响;又要以包容、接纳的态度看待后现代文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等非主流文化,肯定非主流文化一定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要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指导思想,建构以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基本内核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多元化的公民道德教育理念。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要坚持民主对话与合作交流,而不能以文化霸权、强权主义的心态压制其他道德文化;要让社会成员正确认识、理性选择,而不能强制要求社会成员信奉什么、反对什么。

3.加强交流和对话,重构文化范式与道德体系。在文化建设中,只有冲破传统文化的藩篱,以开放的姿态、扬弃的方式对待西方文化,才能促进道德文化进步。因而,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要加强交流与对话,抵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单一文化主义”,反对各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才能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培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代中国人”。要通过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众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在文化内部产生抗变机制”,使青少年“不致在异质文化的冲击下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冯永刚.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道德教育发展的制度安排[J].道德研究与实验,2010,(1).

[2]孙彩平.从道德的维度反思道德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研究道德教育的新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3]冯建军,傅淳华.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作者:王晓艳